明太祖朱元璋真实面貌(明太祖朱元璋狡黠的盗贼)

明太祖朱元璋真实面貌(明太祖朱元璋狡黠的盗贼)(1)

(孤庄村 形象)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

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农民朱五四生下了他的第四个儿子,取名朱重八。

相亲,结婚,生子,对男人来说,无疑是人生中极为快乐的三件事儿。

但对农民朱五四来说,朱重八的降生却并不能让他感到快乐,不仅不能,反而让他愁容满面,让他深刻的感觉到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因为这个孩子的降生而变得雪上加霜。

元帝国的黑暗统治,对百姓们的疯狂剥削,再加上连年交替的洪涝,旱灾,瘟疫,致使四十七岁的农民朱五四已经被生活压弯了腰。

他和他四十二岁的妻子陈氏在孤庄村没有土地,只能靠给本村的地主刘德种地为生,作为佃户,夫妻俩一年到头的收入少的可怜,别说攒钱,就连日常生活的开支,他们也常有捉襟见肘的时候。

《朱氏世德碑》:先伯娶刘氏,生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盱眙,重五公生钟离。先考君娶妻陈氏,泗州人,生子四:长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

在朱重八之前,朱五四已经有了三儿两女,而朱重八的出生,使得这个贫穷的家庭变成了八口人。

明太祖朱元璋真实面貌(明太祖朱元璋狡黠的盗贼)(2)

(农民朱五四 形象)

夫妻俩每天都会在土地上辛勤的劳作,但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

每年有一两个月每天只有一顿饭,另有一两个月,要靠在村里挖野菜度日,而剩下的日子里,全家人所食用的,也不过是最为粗粝的饭菜。

蔬菜,肉,水果,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对老朱家来说,无疑是一种不敢想象的奢望。

不过,朱五四虽然忧虑,但他一辈子所经历过的大灾大难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对儿子朱重八的出生,他只能选择坦然接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老实本分的农民朱五四能怪谁?

要怪,就只能怪元王朝非人的统治,已经把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元武宗海山的至大元年,即公元1308年,到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元统元年,即1333年,短短二十五年时间里,大元朝廷内斗频繁,居然接连更换了八个皇帝。

大元皇族们整天勾心斗角,忙着抢皇位,无暇治国,导致元朝官场制度松懈,贪污腐败横行却无人治理。

一来,官员们腐败十分严重,为了从老百姓手里搂钱,他们开发出了名目繁多的收费条目。

除了历朝历代都存在的徭役和赋税之外,元政府的统治者们又开发出了许多十分吊诡的收钱方式。

明太祖朱元璋真实面貌(明太祖朱元璋狡黠的盗贼)(3)

(元朝皇室)

如,百姓面见官员,抑或是报官,要收拜见钱,初一十五,端午中秋等逢年过年,要收追节钱。

过生日要收生辰钱,四处行走,各处旅居,要收人情钱,打官司要收公事钱....

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百姓们在元政府的统治下挣一块,朝廷就会想方设法的让你交十块。

有些读者朋友们可能会问了,既然在那时节的所有社会活动,朝廷都有理由向我收钱,那我什么也不干,我每天闭门不出,在家里当宅男总可以了吧?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就算你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做,什么都没发生,朝廷也有钱要收,这种钱叫做常例钱,即没有任何理由但却需要百姓们定期向朝廷缴纳的钱。

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堪称皇权特许,他们无需劳动,不用遵守法律,打死汉人无需偿命,只需要廷仗七十,而汉人如果不做官,连名字也不能拥有,只能以出生日期或者是家中子女的数量命名,我们刚才提到的朱重八,就是这种制度下最好的例子。

和残酷的剥削统治平行发生的,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京畿洪涝,灾民四十余万。

次年江浙又发洪水,灾民五十九万。

明太祖朱元璋真实面貌(明太祖朱元璋狡黠的盗贼)(4)

(黄河泛滥)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黄河先后决堤三次,冲田毁屋,沿岸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饿殍遍地,而农民朱五四所在的濠州,正是黄河泛滥的重灾区。

伴随着黄河泛滥,濠州又同时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旱灾,以及十分严重的瘟疫,而在这样天灾人祸的多重夹击之下,老朱家很快撑不住了。

一边是家徒四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惨状,一边是疯狂剥削的暴政以及无情的自然灾害,上天很快使这个原本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家庭终于迎来了灭顶之灾。

不久,农民朱五四饿死,然后是大哥饿死,之后是大哥的长子饿死,最后是朱五四的妻子陈氏饿死。

短短几天时间,家破人亡的厄运就落到了年幼的朱重八身上。

《明史》: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朋友们,从朱重八出生到长大,他的愿望并不过分。

他很早就开始参与到繁重的家庭劳动中,帮父亲种地,织席贩履来换取两个铜板,抑或是帮地主刘德放牛。

明太祖朱元璋真实面貌(明太祖朱元璋狡黠的盗贼)(5)

(朱元璋放牛图 局部)

这就是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别无所求,只希望一家人就算不能吃饱穿暖,至少也能相互依靠,一起过活。

老朱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朱重八的父母更是本分的老实人。

官僚和酷吏们欺压他们,他们从不吭声,地主刘德克扣他们的工钱,不给他们好脸色,他们也从不吭声,而现在,他们也同样一声不吭,一声不响的死掉了。

朱重八能回忆起和父母相处时的那些岁月,家里虽然贫穷,但父母会竭尽所能,把仅有的吃食先给朱重八,让他先填饱肚子,劳累的生活中,偶然也会有一些惊喜,是父亲朱五四不知道从哪里捡回来的半片菜叶,或者是一块已经马上要搜掉的肉。

这就是朱重八的家,虽然贫穷,但却是他的栖身之地,他的所有。

但现在,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如今风调雨顺,丰收富裕的环境之下,谁能想到,在封建帝制时代,居然还会有因为吃不起饭而全家饿死的惨剧。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朱重八的家庭发生的状况,这是大元王朝多数农民的惨状,那时节的大元,不是一个帝国,不是一块疆土,而是一个巨大的,空荡荡的胃。

明太祖朱元璋真实面貌(明太祖朱元璋狡黠的盗贼)(6)

(孟子 形象)

大概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孟子曾经周游列国,到处宣扬他的政治思想,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呢?便是“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也就是说,孟子所认为的完美的政治目标,也不过是富裕丰收的年份大家都可以吃饱,而灾荒之间大家也能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不止五千年,有仁人志士,有璀璨文化,有数不清的必须要敬仰,尊重,以及需要传承的东西存在,但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当年孟轲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理想其实在悠长的封建帝制时代其实很少能得到实现,贫穷和饥饿始终伴随着我们的祖先,连同数不清的战争,无论是强汉,盛唐,富宋等等朝代,丰衣足食的盛世远远少于析骨为爨的乱世。

当然了,在这一点上,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朱重八倒是有个姐姐,但姐姐已经嫁人,远走他乡,他还有个哥哥,但哥哥已经当了上门女婿,做了倒插门,也就是说,这个原本人丁兴旺的老朱家,到如今只剩下朱重八一个人。

明太祖朱元璋真实面貌(明太祖朱元璋狡黠的盗贼)(7)

(明太祖朱元璋 画像)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朱重八能感受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世界的残忍和无情,只有这个冬凉夏暖,比狗窝强不了多少的家,给了他一丝丝的温暖。

然而现在,他生命中唯一一点可贵的东西也被夺走了。

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接一个的惨死,然后什么也做不了,作为一个少年郎,朱重八可以宣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嚎啕大哭。

但从小到大的艰辛经历使朱元璋明白,无论自己哭的再惨,哭的再凶,也是解决不了任何事情的。

父母尸骨未寒,就那样直挺挺地放在家里,他买不起花圈寿衣,更买不起棺材,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希望刘德可以可怜他们一家的遭遇,给他一块地,用以埋葬他的父母。

《御制皇陵碑》: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

刘德同志本着关我屁事的心态干净利落地拒绝了朱重八,这使得朱重八又伏在孤庄村那一片片贫瘠的土地上嚎啕大哭了一场,他实在不明白,他的父母在这片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为什么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

明太祖朱元璋真实面貌(明太祖朱元璋狡黠的盗贼)(8)

(地主刘德 形象)

幸好,村里另有一户姓刘的大户见朱重八实在可怜,发了慈悲,这才给他了一块土地让他埋葬父母。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

或许,在孤庄村饱尝世间冷暖,受尽艰难困苦的朱重八已经跟着他那可怜的父母一同死去,而一个对这个世界有了崭新认知的朱重八却活了过来。

他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了疑问,但年轻的朱重八不知道,并非所有的疑问都会有答案,但彼时所存在的难题,都会由未来的他,一一揭开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