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如同带着泥土的气息(上至70岁下至7岁都喜欢这两部作品)

不管我们年龄有多大,过生日的时候蛋糕上要插几根蜡烛,其实我们的内心仍旧住着一个天性纯净的孩子,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这些作品如同带着泥土的气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这些作品如同带着泥土的气息(上至70岁下至7岁都喜欢这两部作品)

这些作品如同带着泥土的气息

不管我们年龄有多大,过生日的时候蛋糕上要插几根蜡烛,其实我们的内心仍旧住着一个天性纯净的孩子。

我们依然在某些时候喜欢读那些看那些或引人发笑且耐人寻味,或充满未知冒险且唤醒沉睡人性,或满篇异族且沉浸于奇幻旅程的经典作品。

我们今天深挖这两部作品的作者当时创作的背景,来源和灵感;再逐一探讨每部作品的主题。

虽然作品内容都大多耳熟能详,但相信读完这篇文章,无论是您再次自己读,给孩子读,还是跟孩子探讨,都会有更深刻和清晰的认知。

第一部《爱丽丝梦游仙境》

创作背景:

作者刘易斯.卡罗尔是牛津大学的一名教授,他性格缅甸,并且患有严重的口吃,与同事们在一起时显得非常不善言辞。

1862年的一个夏天,卡罗尔受牛津大学基督学院院长的托付临时照料院长的三个女儿,卡罗尔带着孩子们在泰晤士河边玩耍。

在茶点期间,孩子们要求卡罗尔讲故事,虽然在成人的世界里卡罗尔因自己的口吃不善沟通,但面对孩子他就轻松多了,更愿意表达自己。

于是卡罗尔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奇幻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就是三姐妹中7岁的小爱丽丝。

回到家以后小爱丽丝请求卡罗尔把故事写了下来,然后卡罗尔又画了一幅故事的插画送给了爱丽丝。

不久后,小说家亨利.金丝莱发现了手稿,看完后被深深的吸引了,鼓励卡罗尔说一定会有更多人爱上这部作品,建议他整理出版。

于是,1865年《爱丽丝梦游仙境》正式出版。

这部作品被多次搬上荧幕。

作品主题:

在这部充满了奇异幻想的作品里,随着身上充满了正义,民主,人道主义精神的爱丽丝的所见所闻,表达了爱丽丝勇于反抗那个时代处处居于礼仪,古板的无创新甚至压迫的社会制度。

爱丽丝从毛毛虫问她:Who are you?(你是谁)开始一路寻找自我,勇敢突破,最后从迷失中归来,找回自己的本心,勇敢去做自己。

卡洛尔的这部童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描写惩恶扬善,而是尝试向读者们揭示了世间有些复杂多变的事,以及多种概念的相对性。

例如:同一块蘑菇,爱丽丝吃了右边就变矮,吃了左边则又长高,有些事就是这样变来变去。隐喻了世间很多其他变幻无常的事物。

在兔洞里,爱丽丝变小时够不到桌上的钥匙,突然长高时,宽大的房子却装不下她的身体,只好一条胳膊伸出窗外,一只脚伸进烟囱里,可见大与小是相对的概念,比较之中才有意义。

又如猫儿告诉爱丽丝,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这同一动作可以表现完全相反的内涵。

诸如此类特别吸引孩子和成人深思的的小科普还有很多.因此卡洛尔被称为为“天才的哲学家”。很多读者就会觉得这部小说特别的有吸引力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乐此不疲,因为这本书魔幻中不失理性,惊奇中理解知识。

以上就是关于《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接下来我们看看《指环王》。

第二部《指环王》

先上一张我最爱的夏尔国,如果我能选择,我希望可以生活在这里。

这部作品被拍成了史诗级电影《魔戒三部曲》。无论是书还是电影都被每一代人深深的爱上不能自拔。

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当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正一头扎进《指环王》之中。它们不只是冒险故事,更教会我人们如何互动,以及人有善恶。——贝拉克·奥巴马

比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

我14岁时就开始阅读《指环王》。托尔金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语言和神话,而我的魔幻世界里没有这些东西。

—J.K.罗琳

创作背景:

有学者分析托尔金的写作灵感来源于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23岁时托尔金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托尔金在参战时丰富了阅历,所见所闻成为了创作的灵感,意外受伤后在那段漫长的养伤期间开始提笔写作他的第一篇神话。

《指环王》中小人物的壮举,象征了现实世界里那些不起眼的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霍比特人的原型,来自托尔金参战时一同扛枪的伙伴。这些无人问津的平凡士兵深深的眷恋着家人和故乡美好的宁静生活,从未想过改变。

然而战争打响了,生活遭遇危难,他们不得不肩负起保卫家园的责任,变得勇敢而坚定。

他们抛弃一切,在前线挥洒热血,他们也许只是普通士兵,几乎没有拿到什么功勋,但如果没有他们,家国将破碎,故乡会不在。

可以说,这些小人物们不畏艰难,历尽艰辛地完成自己的责任,真正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英国作家加思还曾经为此做了大量的深度研究,细致的挖掘托尔金的创作,加思接着出版了一本书《托尔金与他的世界大战》。

相信加思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定总是会想起在牛津的一家小酒馆里,托尔金首次同事们自豪的大声读出《指环王》的故事的场景。

经过十二年的创作和四年的修改,《指环王》于1954年至1955年出版。

创作主题:

《指环王》深入思考了善恶间永恒的冲突,主要围绕黑暗魔君索伦在征服中土的过程中,与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灵族,矮人和人类族群之间的争斗而展开。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只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互相协调,和谐运作,人格才能正常、全面发展,并得以升华。

《指环王》中看上去充分的展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正是由于这些冲突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向我们惟妙惟肖的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同时表明了三者平衡的重要性。

比如:

象征本我的咕噜过分放纵本我,成为指环的奴隶。

象征自我的佛罗多不断在现实中寻求自己的出路,寻找迷失的自己,但未能亲自销毁魔戒。

象征超我的甘道夫为了中土和平毫不畏惧的与邪恶势力坚持做斗争。

这也许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能否保留一片心灵净土的担忧,但最终邪不压正,正义永远是胜利的一方,这也是我们生存在社会上的准则和希望。

《指环王》不仅让儿童读者们彻夜秉烛夜读,它还深深的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成人的阅读兴趣。

成人阅读后对自己孩子在读这部作品时能提供更详细更深刻的知识体系的支援。

曾经有一位英国读者在读后感里写下一段话:

一个儿童心理的读者比一个批评家更能看出《指环王》的价值。它的价值就在于创造的虚构世界并非是现实世界的影子,而是人类心灵的镜子,而这曾经是儿童的专利。

1973年9月2日,托尔金逝世。次日,《纽约时报》发表评论,称他为“创世者”。

他用《指环王》创造了一个堪与其他任何神话体系媲美的时空,一段近似历史的文明,一个英格兰民族自己的创世神话。

《指环王》的创作来源和主题已介绍完毕,愿对爱读书的你有帮助。

我是爱书,爱电影,爱生活,爱世间一切美好的高晓米,我心向阳,愿从心底流出的每一个字都能温暖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