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前三十回时间轴简介(从西游记聊聊古代是如何计时的)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小细节,比如本期我们要聊的计时单位!经常读到一炷香的功夫,一顿饭的功夫怎么怎么了,那么这一炷香,一顿饭到底是多久呢?

我们先从西游记中的计时理论开始聊起。在《西游记》开篇就提到了整部书中的计时单位:元会运世计时论!这是一套极为庞大的计时理论,涵盖了古人朴素的宇宙、时间、空间的认知,本期我们借着《西游记》说说古代是如何计时的。

西游记前三十回时间轴简介(从西游记聊聊古代是如何计时的)(1)

在《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写道: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这套“元会”理论并不是《西游记》的首创,而是来源于宋代易学大师邵庸的《皇极经世》一书,邵庸认为宇宙是是从混沌中诞生,最后经过子丑寅卯等十二会的发展,又再次进入虚无的混沌状态。

“天地亦有始终乎?曰:既有消长,岂无始终”—— 《观物外篇》上

按照这套理论,一元分为十二会,一会为三十运,一运为十二世,一世为三十年,一年为十二月,一月为三十日,一日为十二辰。

根据这个算法,一运就是360年,一会为10800年,一元为129600年。

西游记前三十回时间轴简介(从西游记聊聊古代是如何计时的)(2)

这是一个宏观的大的计时概念,那么微观的计时概念又是什么样的呢?

佛教当中认为一天为三十须臾,一须臾为20罗预,一罗预为二十弹指,一弹指为二十瞬,一瞬为二十念,一念也就是一刹那。

按照这个概念,我们用如今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一分钟是60秒这个常见的计时单位来换算一下:

一日一夜=30须臾;1须臾=20罗预=400弹指=8000瞬=160000刹那=48分钟=2880秒;1罗预=20弹指=400瞬=8000念=8000刹那=144秒;1弹指=20瞬=400念=400刹那=7.2秒;1瞬=20念=20刹那=0.36秒;1念=1刹那=0.018秒;

当然古代是根本做不到这么仔细的计时的,在古代最常见的计时就是刻漏!

西游记前三十回时间轴简介(从西游记聊聊古代是如何计时的)(3)

古代根据天文历法,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一月有三十天,但是这样粗略的计算经常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于是天文学家又给每个2-3年添加了闰月。

最后固定成为19年添加7个闰月,就是在十九个农历年中设十二个平年,每一个平年为十二个朔望月;设七个闰年,每一个闰年为十三个朔望月。这就是著名的——十九年七闰法。

一月是30天,一天是12时辰,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一个时辰又如何再次细化呢?

古人在时辰的基础上又细化为刻漏,通过控制水流来计时,古人最早把一天划分为100刻(商周时期),春分、秋分的时候白天是50刻,晚上是50刻,刚好昼夜平分;

等到汉代的时候,人们觉得100刻和12时辰不好匹配,无法整除,就把一天一百刻改成了一天一百二十刻;

后来南北朝的时候又改成96刻、108刻、又改回120等等随着朝代的更迭时刻也在反复调整,后来到了明代,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后,再次把一天确定为九十六刻,清初的时候终于确定为一天是96刻,一个时辰8刻,一刻是十五分钟。

西游记前三十回时间轴简介(从西游记聊聊古代是如何计时的)(4)

除了这些精确的计时,在《西游记》中,还出现了大量的一个筋斗、一顿饭、一炷香等模糊的计时单位。

那么一炷香、一顿饭这又是多久呢?

大家都知道,寺庙中的香有粗细长短不等,吃一顿饭也分吃个快速刀削面和吃一顿满汉全席,这个时间完全没法判断!

西游记前三十回时间轴简介(从西游记聊聊古代是如何计时的)(5)

其实一炷香和一顿饭指的都是最简单的香和最简单的饭。

一炷香主要来自于和尚僧侣打坐,如果在单独的禅房,僧侣根本没有什么刻漏工具來计时,于是便利用手头最简单的线香來计时,这种和挂面粗细长短差不多的香,燃烧一根大致需要十分钟左右,材料也非常易得,用来计时再好不过了。

于是一炷香作为一个短时间的计时单位,在民间迅速传播开来。

一顿饭功夫一般指的是介于一刻钟和一个时辰之间的计时单位,也就是说吃一顿饭花费时间接近半个时辰一个小时左右,也是可快可慢。好比现在约会时,女生说的我五分钟后就到一样……

西游记前三十回时间轴简介(从西游记聊聊古代是如何计时的)(6)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盏茶功夫等等。

所以以史为鉴说,在古代非常精确的计时工具基本上掌握在朝廷和衙门手中,普通人要计时只能算个大概,晚上还有专门的更夫打更提醒时间,到了白天之后也只能用什么一炷香、一盏茶、一顿饭之类粗略的估计一下。

这一情况到了清代,西洋钟表技术传入中国后,才略有改善。但是钟表这类高科技玩意也都是达官贵人才能拥有。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西游记》、《观物外篇》、《僧只律》、《皇极经世》、《十九年七闰月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