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代王朝列表及皇族(历代帝王历之二十一)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隋朝历代王朝列表及皇族(历代帝王历之二十一)(1)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隋朝历代王朝列表及皇族(历代帝王历之二十一)(2)

科举考试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隋朝历代王朝列表及皇族(历代帝王历之二十一)(3)

隋朝概述地图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隋朝历代王朝列表及皇族(历代帝王历之二十一)(4)

赵州桥(隋:李春)

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中国文化与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隋朝历代王朝列表及皇族(历代帝王历之二十一)(5)

隋武元帝

1、隋武元帝

隋武元帝杨忠(507年~568年),即隋太祖,字揜于,小名奴奴,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北魏到北周时期名将,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隋文帝杨坚之父。

俊美魁梧,武艺高强,见识广博,颇有将帅之略。早年先后效力于元颢、尔朱度律、独孤信的帐下。后来护送孝武帝元修迁都长安,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参与潼关之战、沙苑之战,大败东魏和南梁军队,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受封陈留郡公。参与攻破江陵,灭亡梁朝。北周建立后,拜小宗伯,镇守蒲坂,迎接司马消难归顺,多次打败齐军,拜大司空、柱国大将军,册封随国公。不肯依附太师宇文护,出任泾州总管。

天和三年(568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获赠太保、同州都督,谥号为桓。嫡长子杨坚建立隋朝后,追封皇帝,谥号武元,庙号太祖。

隋朝历代王朝列表及皇族(历代帝王历之二十一)(6)

隋文帝

2、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威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隋朝历代王朝列表及皇族(历代帝王历之二十一)(7)

隋炀帝

3、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600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唐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历史对隋炀帝的评价贬多于褒,但是他主导营造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隋唐大运河,该运河北到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隋唐大运河,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大业十四年三月丙辰日(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杨侗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追谥为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四十余首。

4、隋孝成帝

隋孝成帝杨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字世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炀帝杨广嫡长子,母为萧皇后。

开皇四年(584年),册封河南郡王。开皇十七年(597年),纳娶慈州刺史崔弘升之女。仁寿初年(601年),袭封晋王,授内史令、左卫大将军。仁寿四年(604年),出任雍州牧。隋炀帝出巡时,留守长安。大业元年(605年),册立皇太子。身有武力,能拉强弓;生性谦和谨重,有君人之量。

大业二年(606年),病故,时年二十三岁,追封元德太子。义宁元年(617年),其子隋恭帝杨侑即位后,追谥孝成皇帝,庙号世宗。

5、隋恭帝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字仁辅,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三位皇帝(617年~618年在位),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为韦妃。

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初封陈王,改封代王。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留镇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巡幸晋阳,拜太原郡守。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拥立为帝,年号义宁。义宁二年(618年),将皇位禅让给大丞相李渊,降封酅国公,幽禁于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因病去世(一说遇害),时年十五岁,葬于庄陵,谥号为恭。

6、隋废帝

隋废帝杨浩(?—618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之孙,秦孝王杨俊长子。

母亲王妃崔氏毒杀父王杨俊后,杨浩因罪连坐,取消世子资格。杨广即位,继承秦王爵位,授河阳都尉。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讨伐杨玄感作乱时,有所结交,坐罪免职。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杨广,拥立杨浩为帝。即位后,拜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总揽朝政,不久,宇文化及率兵十万返回长安,杨浩被裹胁同行。宇文化及在巩县被瓦岗军首领李密打败,率领残余部众两万人逃到魏县(今河北大名南)。九月,宇文化及派人毒杀杨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许,年号天寿。

7、隋恭帝(皇泰主)

隋恭帝杨侗(dòng)(604年-619年),字仁谨,弘农华阴(今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人。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为刘良娣。

杨侗仪表俊美,秉性宽厚。大业二年,受封越王。隋炀帝每次出巡,留守东都洛阳。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迁高阳太守。隋炀帝巡幸江都时,留守东都。大业十四年(618年),得知隋炀帝遇害,即位于洛阳,年号皇泰。

皇泰二年(619年),被迫禅位,降封潞国公,终为王世充杀害,谥号为恭,史称皇泰主,时年十六岁。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