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中外厨艺大赛,双方各自拿走对方的一种食材,外国厨师打算釜底抽薪,直接拿走了中国厨师的食用油,虽然咱们中国厨师直接拿出了杀手锏—熬猪油,赢得了比赛,但由此也可以看出食用油在中式烹饪中的地位。

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1)

食用油是咱们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种食材,炒菜烹饪全靠它。而且食用油还能提供我们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和维生素E,同时帮助食物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

适量的食用食用油,对我们人体是有很多好处的,但是若是用错了,那对我们的身体就是一种伤害了,今天蘑菇酱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食用油食用的三个误区。

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2)

1.小作坊的自榨油

之前同事怀孕的时候,她家人觉得超市里买的油不够香,所以托人从老家买了自家压榨的花生油,他们认为自己压榨的食用油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丰富。

同事因为孕期反应大,就没有吃用自榨油炒的菜,只有她婆婆一个人吃了,结果当天晚上就出现了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的情况,送到医院才知道,是食用油被黄曲霉素污染,引起了食物中毒。

其实小作坊的食用油味道真的不一定比超市的好,而且小作坊的用料来源不明确、设备不够专业、卫生条件很少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尤其是夏季的时候,小作坊很容易产生卫生问题,一旦食用油被黄曲霉素污染,那一定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的。

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3)

2.开封超过3个月的油

很多人把食用油的保质期默认为开封后的保质期,如果食用油保质期一年,那么开封后一年内把它吃完就可以,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食用油开封越久,油脂被外界杂质和霉菌感染的风险就会越高,尤其是夏季的时候,高温环境下油脂很容易变质。

若是我们没有密封好食用油,食用油与空气中接触,还会产生氧化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口感。

所以我们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若是家中日常食用,就不要购买太大桶的,避免开封时间太长。

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4)

3.长期食用一种食用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说我们家庭烹饪时“应该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因为食用油主要为我们人体提供不饱和脂肪酸,而不论是哪种食用油,都会有脂肪酸短板,若是我们长期食用一种油,就会导致体内的脂肪酸失衡,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为了我们和家人的健康,买食用油的时候不要只考虑喜不喜欢、香不香,更要考虑到营养均衡,玉米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菜籽油换着吃,才能满足我们人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

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5)

4.反复油炸过的食用油

很多家庭对油炸食物都十分热爱,所以经常会做一些诸如油条、茄盒之类的油炸类的美食。油炸美食必然会剩下很多食用油,然后会有家庭继续使用,其实真的非常不建议。

因为经过反复油炸的食物,很容易产生致癌的物质,比如说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这些物质摄入体内,就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而且食用油反复使用,就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这种物质不仅会导致我们发胖,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概率。

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6)

不管吃哪种油,这4点一定要记住

1.成年人每天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在25克-30克之间最佳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家庭中80%存在食用油摄入超标的情况,所以我们还是要适当地控制食用油的使用,尤其是夏天来了,可以少做一些油炸菜,多吃一些凉拌菜,减少油脂摄入。

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7)

2.油温控制在150度-180度之间

其实判断油温的方法很简单,油锅冒青烟了,那一定是超过200度了。

油温超过两百度,就可能产生丙烯酸、苯等有毒物质。

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8)

3.储存时避光避高温

尽量用玻璃容器储存,要把食用油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照射,也不要放在靠近灶火的地方,而且每次使用完后要拧紧盖子。

食用油最后的油底能吃吗(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9)

4.旧油用完再加新油

如果我们使用小油壶,一定要用完了旧的食用油,刷干净后再加入新油,因为旧油和新油混杂,会加速油的氧化,影响食用油的品质。

以上就是蘑菇酱关于《夏天气温高,这4种油尽量不要吃,为了家人的健康,要重视起来》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

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如果大家有其他的问题或者更好的方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在此感谢大家的阅读、评论、转发和点赞。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蘑菇酱小食光,关注我,我们一起让生活更美好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