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所高校名单(设全国高校首家元宇宙产业学院)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哈尔滨剑桥学院立项数居黑龙江所有高校第4,取得这一亮眼成绩的关键是什么?近期新成立的元宇宙产业学院对深化产教融合又有什么作用?,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156所高校名单?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156所高校名单(设全国高校首家元宇宙产业学院)

156所高校名单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哈尔滨剑桥学院立项数居黑龙江所有高校第4,取得这一亮眼成绩的关键是什么?近期新成立的元宇宙产业学院对深化产教融合又有什么作用?

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艺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从收到哈尔滨剑桥学院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起,便不用为就业犯愁。

2021年该校招生简章显示,多年来,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均超95%,“好”(品德好)、“好用”(上手快)、“用得住”(工作稳定)是用人单位对哈尔滨剑桥学院毕业生的肯定,更是对该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褒奖。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便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1年,哈尔滨剑桥学院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该校积极推进校企有效对接,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01

培育特色,共同推进产学合作

哈尔滨剑桥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工作。在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该校17个项目获批立项,立项数居黑龙江所有高校第4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更是学校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抢抓机遇的有力证明。

“学校鼓励各部门抓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与建设机遇,引导教师参与项目申报、建设工作,并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管理,促进项目负责人与相关企业加强联系,按照要求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实施。”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长张福利教授说。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建设,此次获批的项目涉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多个方向。

“这些项目的获批对我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项目,学校不仅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共享教学资源,同时还强化了产教融合一体化关系,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推进了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张校长表示。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正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合作时,学校主要从建立IEM产教融合中心和分阶段实施IEM教育两方面,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①成立IEM产教融合中心,实施IEM(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教育,打造产教融合特色。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施校企人员互派、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完成成果转化,统筹企业和全校各部门的资源,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施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②分阶段实施IEM教育。第一阶段,从校企合作开始,教育学院开展“校-园”一体化育人,进行了产教融合探索;第二阶段,全校开展“校-企”一体化育人,强化校企合作,探索IEM教育;第三阶段,通过产业学院和IEM产教融合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产-教”一体化IEM教育,深化协同育人。

由于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点脱节,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双赢长效机制不健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哈尔滨剑桥学院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与其他高校一样遇到了融合度低、“校热企冷”,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出现“牌子化”“盆景化”等问题。

因此,高校在落实产教融合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生产与教学深入融合,校企协同共建共育要实现双元育人,推动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新型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格局。”针对痛点、难点,张校长也给出了建议。

02

布局产业学院,探索产教深度融合

近年来,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新模式应运而生,一批高校抓紧布局建设产业学院。哈尔滨剑桥学院也紧跟大势,先后建设了10个产业学院,并于2022年初设立了全国高校首家元宇宙产业学院。

元宇宙产业学院将以数字营销行业为依托,以元宇宙数智人的技术应用为特色,搭建高校产业学院数智人平台。平台包括数智校长、数智助教、数智助学三个方面。

其中,数智校长面向学校管理层,主要承担产业趋势分析、数字校园数据分析和教学管理等角色任务;数智助教面向高校教师,主要承担基础课程教学和互动问答等角色任务;数智助学面向学生群体,主要承担学习督导和知识助手角色任务。

“元宇宙不仅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方向。未来,元宇宙行业人才缺口将继续扩大,需要大量兼具技术与创意,并对相关应用有洞察、有经验的人才。此次成立的元宇宙产业学院既是新技术、新方法在产教融合领域的深度应用,也是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作出的重要探索和尝试。”张校长说。

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有助于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真实场景、真实岗位、真实任务、真实流程、真实操作、真实考核相互衔接,对学校打造产教融合特色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未来,在大力建设产业学院方面,学校已有自己的规划。总体上,产教融合采取“2 N 3”整体布局:“2”指的是建设产教融合教学平台和服务平台;“N”是指采取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模式,学校与华中数控、华为科技、中软国际等知名企业共建N个产业学院;“3”指的是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产教融合研究院、政校企融合实习基地与产业联盟专家智库3个组织机构。

此外,为激励校内教师积极投入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哈尔滨剑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哈尔滨剑桥学院产业学院建设和管理办法》,把产教融合列入学校突出成果奖励范围,奖励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和企业,并在横向课题上给予经费支持。

同时,对产教融合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在职称评聘上重点考虑,在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03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就业能力

哈尔滨剑桥学院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例如,在保障学生实习实训方面,张校长介绍道,学校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遵循OBE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贯彻OBE教育理念,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思路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按照“岗位需求分析→能力结构模型→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确定”的思路,确保岗位需求与能力培养对接、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对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接,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

第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学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习实训。截至目前,学校实习实践基地数量达到193个,充足的实习实践基地保障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有效开展。

第三,引才、投入并举。学校引进“院士教学团队”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投资3400余万元,建设了东北三省功能较为全面的智能制造创新实训基地,总面积达3520平方米,包括3个中心和12个实验室。全面提高了校内实习实训条件,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一体化建设。学校通过“校企定制班”和引企入校等方式,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学校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围绕产业和行业设置专业和专业群,从而使学校产教融合“落地生根”。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丁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