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至的习俗特点(6月22日夏至解暑多吃苦)

关于夏至的习俗特点(6月22日夏至解暑多吃苦)(1)

【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习俗】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因此,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把“夏至”定为旅游节,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岭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关于夏至的习俗特点(6月22日夏至解暑多吃苦)(2)

【夏至养生】

夏至阳气最旺,生要注意保护阳气。在《素问·四气调神大夏至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不要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要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拥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嵇康在《养生论》中谈到对夏季炎热的保养:“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季炎热,宜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适当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条件好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冷、暖空气团在此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适,一些蚊虫繁殖速度迅速,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繁殖。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洁净,尽量不吃生冷食物,以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夏至最佳时令饮食——苦瓜

苦瓜是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因其具有特殊的苦味而得名。苦瓜又叫做凉瓜、癞瓜。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是药食两用的食疗佳品。我国各地均有生产,一般多被作为蔬菜栽培使用。在夏季所产的瓜果中,苦瓜虽然味苦,但由于其苦味清香,食后回甘,并有清火消暑功能,而且有提高食欲的特殊作用,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

中医学认为,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肝经,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利尿凉血等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作用,适宜夏季烦热、口渴多饮、中暑发热等病患者服食。

现代医学认为,苦瓜的营养成分较多,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钾、钠、磷、胡萝卜素、尼克酸、硫胺素、抗坏血酸等。此外,还含有粗纤维、苦瓜素、苦瓜苷等物质。苦瓜中维生素含量尤其高,比丝瓜、菜瓜等高10~20倍。人每天只要吃100克生苦瓜,就可获得其全天所需要的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苦瓜中的苦瓜苷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苦瓜中蛋白质成分及大量维生素C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细胞具有杀灭癌细胞的作用。苦瓜汁含有类似奎宁的蛋白成分,能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临床上对淋巴肉瘤和白血病有效。

还有,苦瓜的新鲜汁液含有苦瓜苷和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能够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苦瓜种子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所分泌出来的蛋白酶,阻止恶性肿瘤生长。

另外,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誉为“脂肪杀手”,有较好的消脂减肥作用,可供减肥瘦身的朋友食用。

苦瓜鸡片

材料:苦瓜200克,鸡胸脯肉250克,鸡蛋1个。绍酒、糖、酱油、盐、鸡粉各少许,葱末、淀粉、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将苦瓜去瓜蒂、去瓤,切成厚片,用盐拌匀,腌一小会儿,放入开水锅中烫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待用;

2.将鸡胸脯肉洗净,切成片,用少许酱油、鸡蛋清、淀粉拌匀;

3.炒锅置中火上,放入适量油烧至温热,放入鸡片,滑散至变色,捞出沥干油。炒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葱末炒香,下苦瓜片略炒,加入酱油、糖、鸡粉和2汤匙水,用水淀粉勾芡,倒入炒好的鸡片,炒匀后即可出锅。

凤梨苦瓜鸡

材料:苦瓜、新鲜凤梨、香菜梗、鸡腿、柠檬、红葱酥、盐、胡椒

做法:

1.将苦瓜切半、去囊,放入水中煮后,以冰块冰镇;取出后切成长片状;

2.鸡腿去皮放入水中煮(取代电锅蒸造成的坚硬肉质)约20分钟,取出冷却后,将鸡腿肉拔丝;

3.香菜去叶,将梗切段;新鲜凤梨切成三角块状;柠檬挤汁;

4.将苦瓜、拔丝鸡肉、凤梨放入碗中;拌入红葱酥、香菜梗;添加盐、胡椒及柠檬汁充分拌匀之后即可食用。

关于夏至的习俗特点(6月22日夏至解暑多吃苦)(3)

苦瓜苹果汁

材料:苦瓜一条,碳酸苹果汁一瓶

做法:

1.把苦瓜削成薄片状,放到一个大容器里(削苦瓜一定要薄,这样苦瓜才不会苦);

2.接下来,把碳酸苹果汁一口气倒进容器里,一定要快;

3.用最快的速度给容器包上保鲜膜,不能让饮料的气跑光;

4.将饮料放入冰箱里冰镇,随时喝随时拿。

苦瓜滑蛋

材料:苦瓜1条,鸡蛋2个。盐、昧精各适量

做法:

1.苦瓜剖开,去籽,切成片,用盐腌5分钟;

2.挤去汁水,打入2个鸡蛋,加味精搅散,下锅炒熟即好;

双菇苦瓜丝

材料:苦瓜、香菇、金针菇、姜、酱油、糖、香油

做法:

1.将苦瓜顺丝切成细丝,姜片切成细丝;香菇浸软切丝,金针菇切去尾端洗净;

2.油爆姜丝后,加入苦瓜丝、香菇丝及盐,同炒至苦瓜丝变软;

3.将金针菇加入同炒,加入调味料炒匀即可食用。

冰镇梅汁苦瓜

材料:苦瓜、姜、香菜、腌制的梅子、梅汁

做法:

1.将苦瓜切半、去囊;放入水中煮后,以冰块冰镇,再将苦瓜切成长片状;

2.香菜切碎末、姜切丝;

3.将姜丝、冰镇过的苦瓜、香菜末、梅子放入碗中,淋上梅汁后均匀搅拌,并置入冰箱腌2小时;

4.从冰箱取出,倒入盘中再次搅拌后即可食用。

温馨提示:苦瓜熟食性温,生食性寒,脾虚胃寒者不要多吃,也不要生吃,可以与热性食物搭配食用,如与辣椒一起清炒。另外,孕妇慎食。

关于夏至的习俗特点(6月22日夏至解暑多吃苦)(4)

【夏至诗词】

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有的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其实,“夏至”真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

汉代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代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代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当代

当代诗人徐书信“在暑雨 ”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夏至歌谣】

一九至二九,扇子勿离手;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五九四十五,乘凉莫入屋;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七九六十三,夹被替被单;八九七十二,盖上薄棉被;九九八十一,准备过冬衣。——夏九九歌

夏至谚语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

夏至

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有雷三伏热

爱玩夏至,爱眠冬至夜

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馄饨免疰夏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

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夏至无雨三伏热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夏至闷热汛来早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夏至

夏至

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

夏至狗无处走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雨点值千金

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