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

半山腰形似公路的就是红旗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人们的认知中,无论江河溪流,均是由山顶至山脚,由高处至低处流淌。然而,在河南林州,在太行山的绝壁之上,却奔流着这样一条“天河”,因为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让原本流淌在太行山脚下的漳河水,逆向上升,奔腾于峭壁之上,通过绝壁上开凿的70余公里的人工引水渠,从山西流到了河南林州,最终灌溉了54万亩干涸的土地。这条奔流于绝壁之上的人工天河,就是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伟大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

​第一次得知红旗渠,是听我林州的朋友郭老师讲述的一个悲伤的故事。林州自古缺水,旱魃肆虐下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国初期,一个叫桑林茂的老汉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挑了一担水回家过年,却被儿媳不慎打翻,就在大年夜,儿媳羞愤的上吊自杀。一担水的倾覆,足以剥夺一个人生命的尊严,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这就是千百年来旧林县缺水的写照。“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据相关资料记载,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林州曾发生旱灾100多年次,绝收30年次,人相食这个惊心动魄的字眼出现了5年次。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4)

为了改变林州缺水的现状,林州人民用了十年时间,修筑了红旗渠,引漳河水入林,为了修红旗渠,林州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5)

故事中,我了解了红旗渠对于林州的重要,但是,当我真的来到了红旗渠,才发现,无论是红旗渠本身,还是它的修筑过程,竟然都是如此的可歌可泣,震撼人心。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6)

纪念馆里展示了很多珍贵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7)

太行山山势险要,石质坚硬,很多时候一锤下去只有一个白点,从半山的石壁上,生生开凿出一条七十公里的主河道,将远在山西省的漳河引流过来,若是我, 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任谁看来,这在当年也是一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道路吧。然而,他们竟然做到了!看看这些惊人的数据吧——红旗渠全长1500多公里,修建期间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全县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砌起了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8)

真的就像电影里唱的一样: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9)

世世代代的梦想孕育了红旗渠,十年的苦干锻造出红旗渠。漫步在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太行山的风吹散了夏日的燥热,漳河水波澜不惊唤醒着内心的纯净。游客的赞叹声中再难体会当年破山开洞的艰辛,唯有刻在地面上的一块块责任状,依然袒露着朴实又坚定的情怀。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0)

来到红旗渠,心中仿佛响起了一首歌,一首不会经常想起,却从来不曾忘记的歌: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1)

现在的年轻人笑颜如花,定然再也不会再经历那缺水的艰辛岁月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2)

山水之间一片苍翠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3)

漫步红旗渠主干渠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4)

漫步红旗渠主干渠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5)

当年修筑的实景演示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6)

当年修筑的实景演示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7)

高处眺望主干渠的一段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8)

位于纪念馆一侧的渠道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19)

柳条编织的安全帽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0)

红旗渠分水闸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1)

红旗渠分水闸


小的时候读过《愚公移山》,愚公感动了天神,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走。而人工天河,虽然名为天河,却不曾有天神来帮忙,今日的红旗渠,是共产党员的力量与见证。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2)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3)

峰回路转之间缠绕太行山腰际的红旗渠 ,如飘荡在悬崖峭壁上的碧蓝丝带,这是红旗渠精神。1965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了人工天河的自力更生、坚苦奋斗的精神。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4)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5)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6)

事移境迁,现在的红旗渠是什么样子?事实上,现在红旗渠是河南林州最大的一张名片,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红旗渠字样的招牌,就连手机铃声,很多人也在用一首老歌:“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7)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8)

红旗渠风景区为共产党光辉下的

人民群众们诚挚献礼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29)

而最有震憾力的是在此期间,观一场实景实景演出,体验难忘岁月红旗渠。在青年洞天河亭,由当年“除险英雄”任羊成亲自指导培训的新一代“除险者”腰系绳索,在悬崖往复飞荡的“凌空除险”表演是红旗渠最为震撼惊险的节目。通过观演,可以真切感受到当年修渠者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和勇于创新的非凡勇气。

忆当年,以坚强的毅志力与大自然坚苦做战,终于造就红旗渠的今天。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0)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1)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2)

如果你是党员,来红旗渠,让“红旗渠见证—我是一名合格党员”万人签名活动。一次签名便是承诺。便是对国家的承诺,对人民的承诺。凡是在签名墙上签名者即可向现场工作人员领取手举红旗与爱国脸贴。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3)

"红歌"曲调优美,语言精炼。每一首流传至今的"红歌",几乎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人们的反复传唱中日益精炼、成熟。从这个角度说,"红歌"既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更是人民大众创造的艺术,是平民百姓真情实感的表达。因此,无论是"红歌"的词还是曲,都显得简洁、单纯、明畅、优美。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4)

"红歌"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质朴。质朴是民歌的特色,来自于民歌的"红歌"不仅继承了这一特性,而且将其发扬光大。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和娱乐之中,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讴歌了祖国,讴歌了人民,讴歌了党,以直截了当的叙事抒情发挥感人的力量,闪烁着艺术光芒。

“唱支红歌给党听”特色活动将在纪念馆景区观演广场同步进行,给热爱唱歌的你一次向祖国表达爱的最好机会,让我们对祖国、对党,大声唱出我爱您。

忆苦思甜话当年,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以杨贵为书记的林县县委领导下,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凿出了震撼世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同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她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扬光大,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今天,大家相聚在巍峨的太行山麓、美丽的红旗渠畔,将近距离学习感悟当年参加修建红旗渠的共产党员、干部和群众战天斗地的豪迈情怀,学习感悟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5)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6)

红旗渠党建课程主要内容

如果你是一名党员,来红旗渠重温入党誓词,“七一”前,景区内党旗飘扬,誓言铮铮。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党员干部、优秀员工前往红旗渠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活动。节日期间,青年洞与纪念馆两景点均设有党员宣誓台。站在党旗之下,高声朗念入党誓词,来一次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洗礼。

当然红旗渠纪念馆绝不可错过的一段过去岁月的见证展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的红旗渠纪念馆,向游客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珍贵的历史图片、真实感人的故事、昔日修渠时的工具无不深深感染每一位参观者,让人感叹林县人民在极其困难的自然条件下修建这一伟大奇迹的英雄壮举,更鼓舞着各位参观者对未来美好的不懈追求。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7)

若说回忆,从纪念片里可以看到更多,纪念馆多功能厅《红旗渠》纪录片,让人们追随生动鲜活的黑白光影,走进那段难忘岁月。听一堂党课,重温一段艰苦卓著,战天斗地的历史。忆苦思甜,比对今昔,获得心灵震撼,激发豪迈情怀(需提前48小时预订)。

而红旗渠更有最现代最科技的活动——体验红旗渠VR 穿越上世纪,这个体验将上世纪60年代红旗渠的修建历程真实再现,增强党员学习的沉浸式感官体验,再现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场景,将旅游、科普、教育、游戏、娱乐等方面有机结合,使党员同志们身临其境感受当年艰苦环境下完成奇迹的民族魄力。8月30日前,购买景区全价/半价门票的游客可按15元/人优惠价观看VR电影。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8)

都说忆当年的苦,才更惜今日的甜,想没想去尝试下体验零下30℃的冰凌红旗渠,炎炎夏日里并不只有沙滩和海浪,我们还有不一样的玩法,一秒带你穿越冰雪世界!作为开展红旗渠党建学习的重点内容,冰凌红旗渠冰雕馆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试想一下在夏天里赏冰凌红旗渠的同时,以另一种方式感悟红旗渠精神,感受红旗渠不一样的韵味。购买景区全价/半价门票的游客可免费参观冰雕馆。

当年修建过程中,凌空除险是当年修建红旗渠最为壮观和惊险的情景。青年洞天河亭,由当年“除险英雄”任羊成亲自指导培训的新一代“除险者”腰系绳索,在悬崖往复飞荡,这便是红旗渠最为震撼惊险的节目。通过观演,可以真切感受到当年修渠者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和勇于创新的非凡勇气。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39)

在这里也可以体验到推民工车,工地上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小推车就成了当年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悬崖峭壁间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个人,排成一字长蛇阵的车队,推着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物料,人们弓腰胝足前行,不甘落后,场面甚是壮观。后边来的要往前边放,正是林州人的脾气秉性所致。

前有愚公移山,红旗渠有抬太行石 打开山锤,1500公里的红旗渠是由一块块太行石垒砌而成,把石头搬运至渠岸施工处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这些看似简单的劳动,却不仅需要力量,还需要智慧、团结和勇气。今天,就让我们用铁绳、抬杠,拿起手中的锤和钻,用心来感悟肩上的责任,用脚下的路来丈量红旗渠,在“叮当”的响声中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体验当年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精神信仰至上的时代。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40)

来红旗渠说到吃,那一定不能错过忆苦思甜 民工餐,体验下红旗渠修建在食不果腹的60年代,民工生活始终是重点问题。当年渠修到哪里就把灶盘在哪里,一口大锅供几百人吃饭,场面壮观。今天虽无法还原当时修渠民工“早上糠,中午汤,晚上稀汤照月亮”的伙食 ,但在景区柴禾沟里,烧一把柴火,拉一把风箱,吃上一顿地道的林州大烩菜,准能吃出“节俭风”、“清廉味”。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41)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42)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43)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44)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45)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一共动用了七万人,当时计划三个月完工的项目,开始之后才发现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够把人员都集中起来,由于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别说现在司空见惯的起重机,当时甚至连个铲车都没有,参与修建的人们只能够拿着自家用于耕种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为了能够加快工程进度,所有民工都在工地上住宿,晚上下工之后匆匆吃个饭,早早的进入梦乡,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继续工作,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家乡贡献出了自己全身心的精力。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46)

红旗渠工程的总工程师吴祖太先生,当年只有27岁,在实地勘测期间,遭遇了自己母亲病逝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坚守在工作一线,直至1960年3月28日,吴祖太先生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掉土严重,深入洞内查看,不幸被上方掉落的土石块砸中,牺牲了在工作一线。据统计,在修建红旗渠的十年里,先后一共有81位林县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17岁。

整个红旗渠纵横1500多公里,挖掘土石方1640万立方,兴建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这意味着,如果把红旗渠工程挖出来的土打成一道宽2米,高3米的土墙,它就能把广州经北京再到哈尔滨联起来。

河南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愚公移山)(47)


七万人用十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不仅仅只是个水利工程,它不仅仅是一条冰冷的渠,它有着鲜活的人情,深厚的亲情,在这条渠里面更有着真挚的奉献精神。红旗渠不仅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一个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标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