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意义和禁忌(我国民间的放生习俗)

我国民间的放生习俗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那个时候,孔子觉得舜有好生之德,便以舜为好榜样。那时候,孟子则主张恻隐、慈悲之心,推崇仁义思想,这些都启发了梁惠王。文献《列子•说符篇》,就记载了“周简子正旦放生”的故事,邯郸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经出现放生的风俗,当时,周简子听从门客劝导,不允许“捕物放生”,下令“禁民捕捉”鱼、鸟等各种动物,这是中国禁止屠钓的早期记载。

放生的意义和禁忌(我国民间的放生习俗)(1)

再后来,昙无谶译出《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并广泛的传播,对放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流水长者子品》里面讲了诸佛菩萨圣号、放生功德偈、放生程序、十二因缘法、放生仪轨等,流水长者子救鱼放生的情节,被人们接受,得以更快的传播。南北朝以后,放生习俗逐渐流行。北魏献文帝曾经下敕,勿用牲畜祭祀天地宗社;北齐文宣帝实践佛教的慈悲教法,积极断绝肉食。

放生的意义和禁忌(我国民间的放生习俗)(2)

公元556年,也就是天保七年五月,文宣帝戒肉;天保八年,也就是公元557年四月,庚午颁诏禁止捕捞、蛤、蚬虾、蟹等水产并禁绝以鹰、鷂猎狩打渔;梁武帝还撰写了《断酒肉文》,下令全国宗庙祭祀用品以蔬果为主,不准宰杀生灵。他还买下全国即将被杀的动物生灵,然后放生它们。王公贵族和老百姓深受梁武帝的影响,纷纷戒杀放生。公元581年,陈宣帝下诏天下,禁止打猎捕捞,智顗购买江海湾典型段作为放生池,并为渔民讲法《金光明经》,渔民闻法改过,不再捕捞鱼虾。

放生的意义和禁忌(我国民间的放生习俗)(3)

到了唐代,民间放生的习俗妇孺皆知,更加盛行。唐肃宗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下诏,设立放生池81所,从山南道、剑南道、黔中道、荆南道、岭南道、江西道、浙江道诸道,一直到昇州的江宁、秦淮太平桥及临江带郭上下五里,颜真卿撰写了《放生碑文》。唐肃宗的诏书中的大体意思是,凡是临江海的地段,每隔五里就设置一个放生池。宋代以后,全民放生氛围已经十分的浓厚,朝廷积极推动,民众全员参与。

放生的意义和禁忌(我国民间的放生习俗)(4)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还下诏天下,在农历二月至九月间,不许任何人捕鱼、狩猎。在宋朝,放生的流行不仅受到政府的支持,而且在宗教信仰上获得灵感。守尚书屯田员外郎知越州诸暨县事潘华撰《梦鱼记》,潘华依据《普贤观经》所说,下令不得捕池沼江湖内的鱼。天圣三年,也就是公元1025年,今宁波延庆寺知礼亦奏请在佛诞节放生,为皇帝祝寿,并请求以南湖为永久放生池。

放生的意义和禁忌(我国民间的放生习俗)(5)

知礼为了使放生法会顺利进行而制订放生仪轨,并撰《放生文》以定其仪轨,当时的枢密使刘均奉敕为此撰写碑文,记载此次盛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