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欣赏(孤独而热烈之舞)

19世纪由几位著名的小提琴大师,意大利的帕格尼尼,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还有西班牙的萨拉萨蒂。而《引子与随想回旋曲》,就是献给小提琴演奏家萨拉萨蒂的。圣桑对小提琴并不在行,据说,它为了写出成功的小提琴曲,花了很多心思研究小提琴演奏,最终才成就了这首在圣桑为数不多的小提琴作品中最著名最流行的小提琴曲。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欣赏(孤独而热烈之舞)(1)

关于圣桑的生平故事的资料并没有很丰富,它没有像贝多芬那样曲折坎坷的命运,也没有舒曼或勃拉姆斯那样动人的情史。许多网站上对圣桑的简介无非是:“夏尔·卡米尔·圣-桑,法国钢琴、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属于浪漫时期”。他是个少年天才,小时候跟随着母亲和伯母长大,而后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他是一位全才的音乐家,不仅各个题材都有涉及,对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也均有涉猎。这首《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创作于1863年,属于圣桑较为早期的作品。

通常要理解一首曲子,总不免要懂得作曲家的生平故事与曲子创作背景。但这首曲子很特殊,圣桑想传达的乐曲风格特性直接融入在跌宕起伏的音乐语言里了,让人不用去联想作曲家生平,不用去猜疑和苦思冥想就能领略到乐曲的魅力。有些人说,这是作品的浅显和庸俗。但我并不这么认为。伟大的作品并不在于要多晦涩难懂,只要能引起听众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做到雅俗共赏,未尝不是音乐的更高境界。孤独而热烈的情感,有秩序地交织在短短十分钟的乐曲中,我们不需要根据他的生平去检索什么,只需要很客观地在听,就可以单纯地被音乐里的澎湃或忧郁所触动。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欣赏(孤独而热烈之舞)(2)

一、回到乐曲本身-孤独而热烈之舞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引子与随想回旋曲》凭幻想创作,形式活泼而随性,甚至带有些即兴的意味,并不在倾诉着任何事情。而音乐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它不讲述任何故事,却拥有越过言语直指人心的力量。

正如作品名称显示的,这首乐曲由引子和回旋曲两部分组成。引子分为两段,回旋部分主题a和插部按abacdac’b’a 尾声的次序穿梭。两种不同的情绪交织在有秩序地交织在一起,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时而抒情时而欢快,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轻易地左右着听众的心情,反复地跳转和对比,却丝毫不让人觉得唐突。

引子一开始,是管弦乐队低沉的回音,随后小提琴悠扬的声音响起,缓慢地、忧郁地演奏了一段引子,像微微透出光亮的黎明,像在舞台中央独自徘徊的舞者,渲染出沉郁的气氛。随后引子部分由悠长变为快慢交织,像一个人前进又后退,迟疑不绝。随后乐队给出清晰的节奏,忧郁的气氛不再,在小提琴一系列颤音之后,乐队奏出强音,迅速引入主题,像阳光终于穿透薄暮,天空瞬间明亮起来。

主题部分,小提琴的旋律由悠扬变得跳跃,跳跃中又带着坚定。乐队在背后奏出节拍。一个全新的画面显现出来:舞台上不再是一个人在舞蹈了,一个舞蹈团出来,踩着整齐划一的脚步,气势恢宏而专注。在简短的连接句后,插部b出现,节奏变得更加跳跃,气氛也变得欢快得多。像一位西班牙女郎在舞台上踩着轻盈而俏皮的舞步,这儿看看,那儿看看。而舞台的背景,也仿佛变成了夏天,阳光刺眼,草地上盛放着大片大片金黄的向日葵。连接部完全由独奏小提琴完成,迅速的上行下行音阶,在最后一个音低沉下去时,乐队又带着强重音将插部引回了主题。

这是主题的第一次再现。随后,一个又一个强烈的鼓点砸下来,伴随着管弦乐团的齐鸣,将乐曲带到了全篇最宏伟的插部c,气氛瞬间聚拢, 仿佛暴风雨将至,警钟长鸣。将读者的情绪也带着不知道是急躁还是热情。随后独奏小提琴再次回到主角位置,乐队迅速撤出,悠扬的旋律复现,全曲最抒情的部分开始。浓郁的情感泉涌而出,小提琴从舞者变为了歌者,要将心里的哀伤忧愁全都倾诉出来,我的心里也不禁柔软下来。但这时候,乐队的伴奏却并不是柔和舒缓的,而是紧张的,有节奏的,二者也有着微弱的对比。随后,小提琴又进入了华彩乐段,旋律在慢慢爬上最高点之后,又迅速滑落下来,再是一串上行音阶,乐队用一个重音奏出主题部分的第一个音符,主题第二次再现,插部c再次重复,渲染紧张的氛围。

紧张过后,乐曲又回到缠绵的情绪,像两个舞者在依依惜别,惜别的话语还没说完,情绪又从婉转到了明亮的插部b。推动着乐曲一步步紧张起来。主题a最后一次出现,小提琴和管弦乐团的位置却变了。小提琴开始喃喃自语起来,从主角变为了配角,双簧管奏出主题旋律,音色清晰而明亮。尾声部分小提琴回到主角,用再一次的华彩乐段将曲子一步步推向最高潮,全曲在管弦乐团干脆而利落的几个重音下结束。余音袅袅,让人意犹未尽。

而这首曲子的巧妙之处也在于,它或许也不打算讲任何故事,仅仅是为了表现一段随想或是一声叹息,却能引起人无尽的联想,每种情绪都能找到对应。十分钟过去,强烈和鲜明的主旋律仍然在心里徘徊,久久不能消散。

二、由《引子与随想回旋曲》联想到的:什么是古典音乐?

聆听这部作品,我经历了三个阶段。

大概和很多同学不同的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不是在音乐会上,不是在收音机里,而是在一个动漫片段里。动漫的名字叫《四月是你的谎言》,是一个关于拉小提琴的女孩子帮助弹钢琴的主角重拾信心的故事。动漫里改编重组了这部作品,钢琴从伴奏变为小提琴的对手,它们交替演奏着主题旋律和华彩乐段。虽然只有两分钟,我却被这首曲子震撼地说不出话来。它仿佛一段没有配角只有主角的舞蹈,每个舞者都在宣泄、在咆哮,在互相强占着舞台中央,却又不完全过分,隐隐带着秩序和理性。听完这个片段意犹未尽,于是在网上找了这部作品的完整版。

动漫里的片段被扩充了——不仅有热烈而奔放的狂想,还有惆怅而孤独的叹息,二者交织,对抗,互补,像两次有着两个矛盾灵魂的舞者此起彼伏地演绎着,一场孤独而热烈之舞。

当时,我并不懂得它的曲式结构,也不懂得小提琴演奏者弓弦处理的巧妙,更不知道其创作背景、创作目的或者作曲家的个人故事,只是当全神贯注聆地听,并且单纯地被吸引——被小提琴饱满金黄的音色吸引,被曲子而澎湃或忧愁的心境吸引。于是,一遍一遍地循环播放,即使我什么也不懂。这是第一阶段。

在开始着手写这篇文章之时,我找了许多关于这首曲子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分析的论文,对照着再听这首曲子。引子、主题、插部分别是哪几段、作者怎么处理不同插部的衔接、小提琴在华彩部分是如何炫技、管弦与乐团与独奏小提琴是如何配合烘托情绪的,慢慢都懂得了。但这时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体会到了音乐语言的恰当与仿佛,体会到了严谨而工整的结构形式,最初的感动却消失了。原本融为一体的音乐被解构为分散的音符与乐句,过于关注部分总让人忽略总体,一句一句都巧妙,我却难有全身心投入享受音乐的心情。

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写论文的事情被搁置了一段时间,重新开始写时再听这首曲子,原本松散的乐句慢慢被衔接起来了。聆听时这部作品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状态:我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分析,就可以体会到作者融在流畅旋律之中的情绪,音乐要表达的是心灵的力量,而不是苍白的音符,而音乐的灵魂,是情感而不是形式。

于是,我重新问自己,古典音乐是什么?上了一学期课之后,我发现古典音乐不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也不是皇家音乐厅、大牌指挥家、礼服或名流晚宴。它是一份古老却谦卑的技艺,它有经日积月累与反复容和改进而沉淀出的一系列工整完美的规范,有讲究的编排,精巧的音符。但当懂得了这些之后,古典音乐终究还是音乐,它是原始的语言,情感的艺术,有着真实的人性,和在苦难和荒诞命运中依旧存留的激情与血性。它是一种更深刻、更典雅、更神圣也更平凡的情感。不管是在音乐厅里,还是在蓝牙音箱或者耳机里,它都能激发出人类本身最深层次的共鸣。而正是这种共鸣,让音乐成为音乐,让经典称为经典。

所以,聆听就好了。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欣赏(孤独而热烈之舞)(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