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

张家口

张家口市,又称“张垣”、“武城”,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京、冀、晋、蒙四省市交界处,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冀晋蒙(外长城)经济圈的交汇点。是冀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1]介于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0′~42°10′之间。全市南北长289.2千米,东西宽216.2千米,总面积3.68万平方千米。[2]截至2018年,张家口市户籍总人口465.4万人。常住人口443.4万人。[3]下辖6区10县,张家口政府驻桥东区长城西大街10号。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1)

嘉靖八年(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4]春秋战国时北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代国。1983年11月,张家口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5]距今200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开启了中华文明先河。

  • 中文名称

    张家口

  • 外文名称

    Zhangjiakou

  • 别名

    塞外明珠、塞外山城、“张垣”、“武城”

  •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 所属地区

    中国河北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2)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釜山”。

春秋战国时,张家口北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代国。

秦时,南部改属代郡、北部属上谷郡。

汉时,大部分属幽州地界,小部分属乌桓、匈奴、鲜卑。

隋时,东为涿郡,西属雁门郡。

唐时,北属突厥地,桑干都督府,南多属河北道妫州、新州,少属河东道蔚州。

五代后,属辽之西京道。

金时,属于西京路。

元时,张家口市皆属中书省。

明时,张家口市除蔚县一带属于山西大同府外,其它皆属京师(治顺天府,北京市)。

清时,北属口北三厅(多伦诺尔厅、独石口厅、张家口厅),南属宣化府(治今宣化)。

民国二年(1913年),属直隶省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和口北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察哈尔省,张家口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张家口市多个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设察哈尔省建制。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3)

1952年11月,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察南专区、察北专区合并后称张家口专区,划归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专区治所,张家口市、宣化市划属河北省。

1958年5月,张家口市改属张家口专区。

1959年5月,撤销张家口专区,所辖各县划归张家口市。

1961年5月,复置张家口专区,张家口市及所属各县隶属之。

1967年12月,张家口专区改称张家口地区,辖张家口市,县属不变。

1983年11月,张家口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

1989年12月,张家口市撤销茶坊区、庞家堡区。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4)

1992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张家口市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1993年7月1日,张家口地、市合并,称张家口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2003年3月,察北牧场、沽源牧场由河北省农垦局划属张家口市,改为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

2004年4月,市委,市政府将高新区和南新区合并为高新区。

2010年3月22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成立。

2015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河北省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12]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5)

2016年年末,张家口市辖6个区(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万全区、崇礼区),10个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2个管理区(察北管理区和塞北管理区)和张家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人口486.92万人,总面积36357平方千米,街道办事处23个,居委会296个,区公所1个,乡110个(含2个民族乡)、镇99个,村委会4175个。[8][5]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6)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底,张家口市辖6个区,10个县,2个管理区(察北、塞北)和1个经济开发区,下辖23个街道,280个社区,113个乡(含2个民族乡),96个镇,4175个村。市人民政府驻桥西区长青路。[13]

地 名驻地面积(平方千米)行政区划代码邮编
桥东区红旗楼街道385.27130702075000
桥西区新华街街道217.52130703075061
宣化区建国街街道2013.69130705075100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7)

张家口位于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0′~42°10′。东靠河北省承德市,东南毗连北京市,南邻河北省保定市,西、西南与山西省接壤,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张家口市南北长289.2千米,东西宽216.2千米,总面积3.68万平方千米。[2]

地形地貌

张家口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将张家口市划分为坝上、坝下两大部分。境内洋河、桑干河横贯张家口市东西,汇入官厅水库。张家口市属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和中朝准地台两个Ⅰ级构造单元。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是一个自元古代至古生代末长期发育的地槽区,仅在康保北分布,范围极小,地层零星出露。中朝准地台构造发展过程可明显地划分为3大阶段,反映出地壳呈活跃—稳定—活跃的发展演化规律。张家口市主要有深断裂2条,大断裂7条。岩浆岩比较发育,分布面积大,岩石种类较齐全。岩浆岩共有9个旋回,每个旋回都以喷出岩开始,以中深层侵入岩结束。超基性、基性、中性、碱性及酸性岩都有,岩基、岩脉、岩株、岩墙、岩被各种产状齐全。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8)

张家口风景

张家口市地层除缺失下古生界上奥陶系、上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二叠系和中生界三叠系、上白垩系以外,由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层皆有出露,总厚度达35978~51866米。张家口市出露的地层中包括的岩石种类也很齐全,不仅有太古界的变质岩,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的沉积岩,还有侵入体周围的接触变质岩和局部的动力变质岩,以及超变质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岩浆岩主要是中生代、新生代喷出岩和吕梁期、海西期、燕山期花岗岩以及不同岩性的岩脉。[2]

气候

张家口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短促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适中。坝上地区光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生长季节气候爽凉;高温高湿炎热天气少。年降水量为330~400毫米。[2]

自然资源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9)

矿产资源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矿产资源较丰富市之一。截至2012年末,张家口市已发现矿产97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33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黑色金属矿产2种、有色金属矿产4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金属矿产1种、冶金辅助矿产5种、化工原料矿产3种、特种非金属矿产1种、建筑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4种。已探明矿产矿产地158处,其中大型23处,中型34处,小型101处。[15]

能源资源

张家口市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风能和太阳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蔚州煤田、宣下煤田和张家口以北煤田,煤炭总储量29.34亿吨。风资源储量约2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1170万千瓦以上,其中坝上地区风资源储量约17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1030万千瓦以上,坝下地区风资源储量约3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140万千瓦以上。张家口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地域日照时数2756~3062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每平方米1500~1700千瓦时,属于太阳能辐射Ⅱ类区域。[15]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底,张家口市土地总面积5519.48万亩(3.7万平方公里)。2016年,全市土地供应总量为332宗,面积1.22万亩,出让金总额63.67亿元;市辖区土地供应总量为40宗,面积2383.77亩,出让金总额11.11亿元。全市共预报土地整治项目78个,预计补充耕地31218亩。完成立项项目46个,新增耕地15036亩;全市已验收项目共50个,新增耕地19197.49亩。

生物资源

张家口市陆生野生植物共有120科、513属、21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62科、129属、369种。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50多科,300多个种及亚种。其中兽类15科30余种,鸟类26科130余种及亚种,爬行类4科15种,两栖类3科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7种。有森林及果树害虫的天敌17科68种。[15]

张家口地图(张家口的历史)(10)

张家口市属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分布在张家口市5大水系:大清河水系、潮白河水系、滦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内陆河水系。[15]截至2016年底,张家口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9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6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1.91亿立方米(地表、地下重复水量5.53亿立方米)。全市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4.7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48亿立方米。截至2016年底,全市水库共93座,其中按在地原则不归属怀来县管理的官厅水库也列入统计。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82座。全市有塘坝数量170座,窖池2689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