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

时尚回响是一个致力于收集太原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实物的收藏来展示我们这个城市近一百年发展历史的项目。从2018年大概两千件物品,到今天已经有六千三百多件旧物,短短两年时间,全民参与,大家共同把太原市过去将近100年的历史讲述了出来。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1)

现在缺什么呢,黄海波说,我们现在可能需要虚构一个人,让他经历我们所经过的历史,写一部类似《京华烟云》这样的小说,或者是拍一部类似《纽约往事》这样的电影。黄海波希望,所有的普通人一起努力来完成这桩伟大的事情,然后把它作为礼物,献给我们这个城市,献给我们的国家,献给我们身处的时代。

下面文字整理自演讲现场黄海波的部分演讲内容。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2)

“我们想把太原过去的历史讲出来”

2018年差不多是同样的季节,在我们时尚回响项目还微不足道的时候,娴院发现了我们,并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让我们有机会向太原人介绍我们做的公益事情。

我们时尚回响项目是一个致力于收集太原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实物的收藏来展示我们这个城市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3)

2018年我们的物品大概是两千件左右,经过两年的运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现在有六千三百多件旧物。

这些旧物大的有组合家具,小的比如说发票,学生的校徽,远的有民国时候家里的大衣柜,近的有前段时间抗击疫情各个小区的出入证,捐赠人有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还有七八岁的孩子。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4)

我们在征集物品的同时,希望能够让这些物品本身会说话,所以会邀请捐助人给我们讲述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在什么年代使用的,当时家里是什么状态,住在哪里,收入情况怎么样……

在讲述这些物品故事的时候,大部分捐赠人第一反应就是记不清了,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用两三句话就把我们打发了。但实际上每一件物品,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曾经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否则它不可能留存到今天。

所以我们就鼓励大家进一步去挖掘这些故事,让他使劲去想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把相关的一些细节,相关的人物信息综合在一起,帮助大家重回当时的年代。

大家如果编过小辫子的话,就知道所有的辫子都要分成三股,一股是我们的时间,一股是地理,一股就是我们的物品,通过这样的三股线索,我们慢慢的把太原市过去将近100年的历史讲述出来。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5)

“不如让他们对着公众讲”

这个是2018年夏天在太原美术馆做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尚回响大型实物展,整个下来参观人数达到了十五万人,很多人在现场眼含热泪看完了展览,因为他们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进入公共艺术空间。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6)

同时我们还征集照片,所以去年在太原图书馆做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历史图像展,把太原人从1949年到2019年,每一年去天安门拍照片的故事和图像收集在一起,请他们一起来讲述每一个普通人和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故事。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7)

在收集故事的过程中,因为我本人是一个记者,所以一开始的工作就是按照自己习惯的(模式),我来提问捐赠人来回答,然后我会引导大家在某个地方可能深入一点,某个地方打住就可以了,所以就是用这样一种自己惯性的工作模式在进行。

但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发现当每个普通人在说到自己生活的时候,细节的丰富性和情节的跌宕起伏,远远超过了我本人的生活经验,也超出了我的工作经验,所以我就邀请大家自己讲述。

再接下来我就想,与其让大家这样子泛泛的讲,一对一的和我讲,不如让他们对着公众讲,所以我就邀请他们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

我说你随便写,你怎么说的你怎么想的,你就写下来就行了,我收到之后会大致浏览一下,还给他们一个信息,上面加了很多的方括号,让他们补充信息。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8)

“写作是有技巧的”

首先写作要有用。很多人认为写作是风花雪月,写天气,写花朵、河流,自己对家乡的留恋,可是我们其实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针对对象的,我们是希望把每一个物件归结到一个时代和一个地理空间里面,这样才能有用。

大家在回忆的时候,最常见的一句话是那时候如何,我就会在这个地方画一个方括号,那时候是什么时候,通过相关线索的链接,努力帮助他准确的回忆到当年的年代。

即使没有具体的年月日,也要有一个时代,比如说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这样子我们就能把它归结到一个时间线上了。

还有就是大家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从小学了很多的形容词,这个形容词都特别美好,就舍不得不用,所以写作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形容词堆砌。

比如你说当时我的房子特别大,这个是不够的,大意味着什么,所有的大都是相对的,如果是一个阔太太,她可能觉得根本不够,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室内的游泳池,我也没有办法有一个空间举办舞会。

可是一个农民工说我的房子可大了,怎么大呢,说我的这个地方你要是来打工的话,你能跟我挤下,咱俩能挤到一张床上或者安个上下床,你都不用租房子了,虽然他的房子可能只有十平米,但是对他来说足够大了。

所以所有的大小够不够,苦不苦其实都是相对的,我们就需要把这些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动词和数量词,这样所有的信息才会变得有用。

第二个是如何让大家把文章写长。有一位大姐写过一个伴随着一张老照片的故事,老照片讲的是什么,是1969年她高中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句话。

那么我们就会问1969年高中毕业,当时高中毕业生意味着什么,当时接受高中教育的人比例怎么样,一个高中毕业生是不是在你的邻里会非常的受尊重,你周围的大人,你的亲戚朋友,他们的普遍受教育程度是什么样的。

尤其她还是一个女孩子,那么我们就会问女孩子在高中班里的比例是什么样子的,女同学的学习怎么样,有多少女孩子能够完成高中学业。

接下来就开始说找工作,那么这个工作机会是怎么来的,是亲戚提供的,还是自己得到的公共信息,这个机会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吗,对女孩子有没有特别特殊的要求,得到这个工作的时候需要不需要走后门,这就是一系列的问题。

之后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工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她说我在一个建筑公司当机械工,我说这个工作好不好,她说挺好的,怎么好呢,首先它是一个国营大单位,这就意味着这个工作非常的稳定,比一般的手工业者的收入还要高一点。

那么这个好是比较出来的,她就要和周边同龄的女孩子比较,这个工作是不是就非常难得,别人听到她找了一份这样的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反馈。

所以这一句话,1969年一个女孩子高中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它就会变得非常复杂,1969年这是一段历史,高中毕业一段历史,女孩子是另一个信息,找到是一个过程,工作是一个信息含量非常大的名词,所以这篇文章就从最开始的一句话一张照片的说明,变成了五千多字的文章。

所有的写作者慢慢在写作过程中都要学会的一个技巧,就是不停地去追问,刚才讲的就是我们一个追问的过程。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9)

“它对于社会是有价值的”

有一位捐赠人大姐给我发过一条微信,让帮忙看几个旧物件,如果有用的话愿意捐给时尚回响。她发来的是五十年代的一个木头的花架子,还有当时的一件旧桌面上的摆设,以及她母亲的一纸证书,这纸证书是她母亲1953年的扫盲班的毕业证。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年多前,我记得当时我读到扫盲班毕业证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头发一下子就竖起来了,它跟所有的信息是混合在一起的,但是我知道这张扫盲班的毕业证太不寻常了。

在1953年的时候,中国人的识字率只有百分之二,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们就展开了一个扫盲运动,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所有公民的教育素质。

她的母亲原本只是一个农村来的家庭妇女,每天的工作就是做饭,最多到街道上做一些义务工,那么她怎么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完成学业对她意味着什么,我把这些问题返回给这个大姐,让回去跟她母亲继续聊一聊。

回去之后就把两三句话改成了一个二三百字的东西,说我妈妈实在记不清了,只有这一点信息,就是哪一年她们班上一共有几个人,之后拍了一张毕业照,就这些,没有更多的信息了。

然后我就开始对这二三百字的材料琢磨,我说怎么样就能够挖掘出它更大的价值,让她为那个时代代言。

我和这位捐赠人就一起开始翻阅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运动的很多资料,包括太原当时的小学设置情况,之后我就跟她说回去再跟自己的母亲聊一聊,看这些资料和她的回忆能不能对上,看看能不能唤起更多的相关的信息。

之后这篇文章就变成了五六百字,加入了更多的时代因素,再之后我们查了更多的档案,看了很多其他地方相关的藏品,就是其他人的扫盲班的证,包括她母亲工作以后的一些情况,然后我就意识到这个物品真的是非同寻常,它不仅仅是一个人受教育的一个证明。

她的母亲经过两年的学习拿到这纸毕业证书之后,很快就面临一个招工的机会,而最硬的条件就是要求有小学毕业水平,而她这纸毕业证书就是相当于小学毕业,所以她就从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成为机器厂的一位女工。

后来她非常的出色,入了党当了劳模,现在当然退休了,九十多岁了,仍然非常喜欢读书读报,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把所有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变成了一篇五六千字的文章。

与此同时对这位捐赠人也有了很多的改变,她说这个时候当我回到家里,看着母亲在阳光下拿着一张报纸或者一份杂志在阅读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她的私人生活,而是我们国家的一段历史。

经过两年多的写作,一共有一百多位太原市民参与了我们写作计划,现在形成的是两个比较明显的成果,一个是《40件物品中的改革开放史》,它是由40件物品的捐赠人写成的,还有一本叫《我爱北京天安门》70年70个故事,所以它的作者是70位市民,这两本都是正式的出版物。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10)

当写作者看到自己从一个一点写作经验都没有的人,变成了一个写作者,有的人就会成为自己身边社交圈里头最会写故事的那个人,甚至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的时候,那种激动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真的很难用语言去形容。

黄海波培训班演讲稿(娴院演讲黄海波)(11)

“现在缺什么呢”

现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收集到了非常多的故事,同时也有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时代背景。

现在缺什么呢,我们现在可能就是需要虚构一家人,或者是一个主角,派他来经历我们所有人经过的这些历史,这样我们就能够完成一桩非常伟大的事情,就是写一部类似《京华烟云》这样的小说,或者是拍一部类似于《纽约往事》这样伟大的电影。

至于电视剧,好像我还没有见过一个特别成功的,能够打动我的以整个城市历史为背景的这样的一个故事,我希望我们将来所有的普通人一起努力能够完成这桩伟大的事情,然后把它作为礼物,献给我们这个城市,献给我们的国家,献给我们身处的时代。

-FIN-

撰文 / 斌子

运营 / 小汤圆 设计 / 小汤圆 钢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