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兴山榛子山风景区(去昭君故里兴山寻访避暑天堂榛子)

民间文化团体 围 鼓 子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湖北宜昌兴山榛子山风景区?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湖北宜昌兴山榛子山风景区(去昭君故里兴山寻访避暑天堂榛子)

湖北宜昌兴山榛子山风景区

民间文化团体

围 鼓 子

兴起于光绪二十六年,到民国 20 年后,由于战乱频繁,围鼓走向衰败。 1950 年,农民为庆祝翻身解放,敲着围鼓欢庆游行,榛子青山就有一班,由 6 人组成。围鼓是一面小旗和一面绷子组成。分左右列在鼓架上,鼓手把“围鼓”佩带在腹前敲打,一人敲打小铜锣(俗称马锣子),二人吹奏喇叭音,一人敲打铜锣。围鼓的固有曲牌有《双凤朝阳》

《四平》、《开门红》、《迎郎》等。演奏起来浑厚和谐动听。榛子围鼓在兴山县很出名,在全县第二届“天星杯”围鼓大赛中取得第一名。青山围鼓队在榛子乡最有名,曾多次参加过全县比赛。在青山围鼓队的影响下,全乡每个村都有围鼓队。

玩 龙 灯

榛子玩龙灯,最早是一种许愿,遇到什么事,比如家里大人小孩生病就玩龙灯,祈求神灵保佑,消灾避难。解放后,因反对封建迷信,这种形式的民间活动就改为春节才有的一种庆祝活动。

榛子流传着一句话: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三十的火”意思有两种:一是指腊月三十的晚上,天气冷,把火加大,一家人老老少少围在一起,吃团圆饭,享天伦之乐。二是守岁,在辞旧岁,迎新春之际,把火加大,一家人在暖和中守岁出行。“十五的灯”就是说正月十五的晚上一定要出灯。即玩龙灯、花灯、划彩莲船、花鼓戏、舞狮子。出灯必须开光,既给龙灯开光,给狮子开光,开光就是神的象征。龙和狮是天降下来的神灵,扫除一切人间瘟疫、妖魔鬼怪。

彩莲船即一个船、一个坐船的姑娘、一个划船的、一个旦角之类的人物、打围鼓的 6 人。

花灯即 8 盏花灯、 2 盏银灯。顺序是牌灯第一,花灯第二,乐队第三,彩船第四。

花鼓子即 2 盏牌灯, 8 盏花灯,围鼓乐队。跳花鼓戏要一个旦角,一个丑角,一个歌师傅。

民间文化活动

喜 庆 文 化

红事,以男结女嫁之类的形式,先由男方看期,由媒人一同来到女方家送期单子,女方根据家庭环境准备嫁妆。吉期来到时,男女各都需接重亲重戚庆贺。男方安排接亲,来到女家“娶亲”,接亲的有夫妇二人(无过婚),一班响手六人,打礼炮一人,有路支客一人,介绍人二人,伴郎一人,马两匹,为“新人”乘坐,去时由伴郎享用。也有轿子娶亲,远则八人,近则四人抬轿。还有登轿娶亲,即新郎直接娶新娘,到了岳父家,由女方披红戴花,与新娘一同回到男家。娶亲途中由男家请力人背八把盘子,分别装有各种礼物,如:有方肘(猪肉扣蹄)、酒糖面蛋、衣服首饰、鞋袜枕套、父母衣物(此内礼物女家只收一半,另一半由力人背回),有打彩旗四人。这时力人在客帐中休息用茶。女方搭起合桌、点上蜡烛,男方呈上全部礼物搁桌面。新娘的新衣由男方送到更换。新娘在头一天已开脸上头,由家中安排送亲打扮。再不出闺房,只等接亲背出闺房上轿(或骑马)。在期上(俗称过期)前三天过礼,男家与媒人一路,送上半边猪肉,贴上红“喜”字,有方有肘。接亲那天,路途遥远在中途设点办“中火”,傍晚亲过门。男家请老先生拦车马,洒五谷,俗语称避邪气,即“新人”女家有过世的老人随亲跟到男家,要用此办法制止,叫“拦煞”。新人进门后,有两种礼节:一是拜堂,就是堂屋中间磕头;二是拜斗,就是在洞房由圆亲的双夫全妻整理床铺、喝交杯茶。接着,由支客安排放席,请长辈、重亲坐上席。在头一天,妇方有着“陪十姊妹”、男方有“坐状元席”的礼节。“十姊妹”即女家请来九个闺女,同桌畅谈喜庆一宵;“状元席”即男家请来十一个有礼有才的闺男伙伴,同桌十二人,就是支客先生常说的“一张桌子坐十二个不欺客”的来由。行令喝酒考口才,如“一个桌儿四角方,十碗海菜在中央,状元不吃筵席酒,一心只想新姑娘。”依此类推,每人韵诗一首,谁韵得好,斟酒顺利而过。

第二天,亲过门后,接着升匾挂号。(从乾隆年间兴起),由男家请来有名有学文的先生(即学仕),手捧喜匾,边说吉祥话,边攀登木梯,边说边变换动作。从起板开始唱到

门前双凤朝阳叫,天子差我来挂号。

今日领了皇王旨,状元府上走一朝。

我今双脚站金阶,踩到东科府上来。

双脚进门喜气升,状元府上挂红灯。

奉劝亲朋莫吵闹,叫我学仕把匾升。

一张桌儿四角方,张郎之下鲁班装。

两边装起银牙板,一块号匾在中央。

双手捧起紫金匾,状元名声四海扬。

堂前转身不用忙,手扳花树桂花香。

脚踏银梯步步高,手扳仙树摘仙桃。

头逢银木桃,抱到一阵摇。

接着,开始上梯,每上一步吹一声号。

上一步天长地久,要配古人白贡右。

上二步地久天长,要配古人晓琼王。

上三步三元吉地,要配古人苗光义。

上四步四海名扬,要配古人杨六郎。

上五步五子登科,要配古人苏东坡。

上六步六国臣相,要配古人王远章。

上七步七星高照,要配古人李成孝。

上八步八仙众会,要配古人薛仁贵。

上九步百子千孙,要配古人蔡兰英。

上十步十步全,要配古人瓜叠棉棉。

上到银梯头,金匾挂凤楼,这头望那头,风吹燕子楼,那头望这头,走马转阁楼,五色花龙线,仙人抛绣球。一挂天长地久,二挂地久天长,三挂荣华宝贵,四挂金玉满堂,五挂五子登科,六挂六国臣相,七挂七星高照,八挂状元回乡,九挂朝中天子,十挂万代兴旺。金匾已挂毕,转身下银梯(接着唱):

下一步天长地久,好比苏小妹配秦少游。

下二步地久天长,好比贤后妃配周文王。

下三步三元吉地,好比易顺弟配姚二妹。

下四步四海名扬,好比夫子女配龚也长。

下五步五子登科,好比穆桂英配杨家将。

下六步六国臣相,好比庞三春配江仕郎。

下七步七星高照,好比窦谷女配玉堂高。

下八步八仙众会,好比柳金花配薛仁贵。

下九步百子千孙,好比蔡兰英配许教春。

下十步某家的女儿配某家的新郎。

花烛聚洞房,众亲喜洋洋,酒席摆府门,各位请品偿。奉请各位老先生,借你金口传一声,敬四方,客搭定,状元星,说不尽。一步跳下九龙凳,送恭禧,子子孙孙穿朝衣。

礼 仪 文 化

打桌子及酒礼,桌子有一张到五张的摆放法。一张方桌在堂屋里,中堂挂对处为上席,上席右边最大,坐两个长辈,爷孙俩也可坐上席,俗称“爷孙一般大”。两张桌子有合桌子,也有分开的,如辈份不一样的、左边矮半格的。三张桌子为“品”字席,中堂挂对处的位置大,两边的上席是靠山尖。四张桌子叫“平席”,中堂挂对处和背靠大门为上席。五张桌子为“围席”,这样的形式有“天井”屋才存在。四张桌子分别在厢房,“天井”里要放入棱木,铺上地楼板,这一张桌子最大,四面都是上席,正上面坐最高长辈。如红事过客,春节才用得上。

酒席上有多种规矩,当时酒杯是三至五钱的杯子。其一为敬盅,下人敬上人即长辈,亲朋好友也行,比方说一张桌子坐八个人,每人先斟满一杯酒,壶令官提议:共同举杯,先清门盅,一人不漏。此时有自己愿意出盅,如敬上辈的就说:您请看,我这杯酒敬您。我一口清,过后把酒斟满,然后双手递给被敬的长辈或好友,对方喝清后,拿回自己的门盅杯,斟满再喝清。敬酒的并不讨好,别人喝一杯,自己得喝两杯。其二为转盅,为了劝酒,自己接来酒壶提议:在坐各位亲朋好友,从我这里左边或右边出一转盅,请大家不用推辞,我先干为敬,从某处开始到某处结束。先将自己的杯子斟满喝清后出盅,将自己的酒杯斟满到开始处,接着转盅开始,头一个喝清、斟满,递给第二个,这样一个接一个。在当时有这样一种酒礼,叫转盅不落台,落台罚三杯。其目的一是督促性催进度;二是失酒礼的罚酒;其三是“赶麻雀”。同桌提议,从某一处开始,每个人的门盅都集中到一处,这个人一杯一杯喝光后,同样的方法转到下一人,使同桌的每一个人都喝到这种形式的酒叫“赶麻雀”。其四是行令划拳猜籽饮酒。划拳歌如:一行敬、二红喜、三桃园、四发财、五魁手、六高升、七高照、八仙好、九长寿,赢拳的如二和三的话是三赢二输,先出九和后出一的一赢,输家喝酒。数字不相连的不上算。猜籽饮酒的,同桌几人,找几颗同样的籽,大家过目,壶令官握籽出拳,先请某人猜拳,如能猜中是手中的准确数,就该喝酒,同桌都没有猜中,就该壶令官喝酒,这叫“烧座火”。应由壶令官继续斟酒出拳籽,找到猜中的喝了酒,交去原来籽数,递去酒壶,谢去“包袱”。其五是相互尊重穿杯,这种情况多数是远近不一,难得一聚,敬盅与双盅,有两相愿扯家常、谈知心。这就能者多劳,酒量不限,饮足为止。此外也存在着整酒,如对某个别人看不惯,同事间相互交换眼色,不约而同先后都敬一人,直到喝醉为止。

劳 动 文 化

相传从唐朝开始,就有着在田间打锣鼓薅草的活动,名叫薅草锣鼓歌。目的是调动劳动积极性,集中精力,抢时间,促速度,少闲话,有着“远听锣鼓近听歌”的美名之称。有一锣一鼓叫“单锣鼓”,劳力在 28 至 32 人。两锣两鼓叫“双锣鼓”, 40 到 60 个人参加。三锣两鼓叫“夹金单”, 70 人以上。先是启板,只打锣鼓不唱歌,慢上劲,鼓锣三遍,越敲越快,叫催工,劳力也起来越快,越来越多,工上到 80% 以上,就两人一班,唱一段。早晨是一个阳号子唱一段,如甲唱:晓星起得显,皇帝登宝殿,文武与百官,一天朝三遍。鼓锣同敲一曲。乙唱:晓星起得高,皇帝登早朝,满朝文同武,个个都来到。这说明工上得早,精强力壮。定调为“三声号子”。接着唱正文,是“七字板”。如:早晨来自东路来,东路有个土地台,土地台上拜三拜,一天的歌儿顺口来。有文书和武书,如《说岳传》、《薛仁贵征东》。在半天里,还唱“五句子歌”,是边打边唱,慢板不停。如“五句子歌”(来哟)我来唱,敲锣打鼓(依呀)向太阳,改个腔调(哎)换个板,文臣武官(啦)精神爽,小淌薅完(喽)到大淌(啊)。这就根据进度面积掌握唱词。休息、吃饭也是靠锣鼓将掌握时间,如:太阳已经当顶过,不知大家饿不饿,膳房饭菜真好香,用后到这接着说。中午饭后扬歌,用连声号子唱一段如:吃了中饭中不中,杨二姐送饭到田中,早晨打破莲花碗,中午打破细茶盅,莲花碗、细茶盅,杨二姐送饭一场空。傍晚一段唱:中界午时过,听唱未时歌,兔儿沿山跑,依然归旧窝。太阳过了河,两口子争被窝,丈母来解交,一头睡一个。这段唱的目的是要做完当天的活,尽量放早工。接着又是七字板收工歌:一天唱到黑,好歌没唱得,翻开书本看,还有七八册。太阳下了岩,掉了换脚鞋,叫声知情姐,给我送双来。放工曲,锣鼓三通,一问一答,如甲说:刹鼓刹号(咚咚咚)随口便到(咚咚咚),乙问:你说什么好刹号(咚咚咚)?甲答:我说乌鸦好刹号(咚咚咚),乙问:此话怎讲?(咚咚咚)甲说:脑壳几点几点,尾巴几翘几翘,黑了黑了。在田里还没全部薅完时,防止少数个别先走,同时二人轮唱:刹鼓刹号,随口便到,你说什么好刹号?我说板凳好刹号,此话怎讲?一条板凳四只腿,前头走的是乌龟。最后鼓锣连鸣,一同离开田间。

丧 事 文 化

以故的亡人,由后代即“孝子”装入棺材。榛子历来有着打夜锣鼓的风俗,也就是请来两名打夜锣鼓的师傅,晚上在二更左右,重孝跪成半圆形,俗称膝盖之下埋父母的原故,面向歌师傅,道场边插上三柱香,点上两支蜡烛。鼓锣将先敲打一遍,然后接着开歌路:日吉时良,天地开张,众位亲朋站立两旁,听我欲下,叙说端详。皇王天子,国老宰相,哪个躲得过阴死屋场,从此阴阳两分张,吉落西方。孝子烧着阴钱,唱一段,鼓锣将往大门方向移动。孝子走进灵堂,各持一柱香,慢步围着棺材转,俗称转丧。歌师傅唱起正文:一进门把头抬,堂屋放副花棺材,姜子牙 72 岁昆仑下,宝定吉祥相结彩。观音老母没出嫁,紫竹林中为菩萨,自备宝香一对烛,银台报喜竹生花。这一段是把“宝定吉祥相结彩,银台报喜竹生花”拆开的唱词,就是说亡者已登仙界。接着为亡者唱书,男以武术为题,如:《尽忠转》、《杨家将》、《薛仁贵征东》等。女以 24 孝为题,如:《安安送米》、《韩贵打柴》、《王祥卧冰》、《孟生哭竹》、《木连寻母》等。午夜后,有夜宵礼节,歌师傅有感谢孝家的一段唱词:多谢孝家喝了酒,要赐亡者诗一首,不知哪个书本上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角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我韵诗亡者喝酒,金瓶没得银瓶的有,列位接到诗二首。五更头时为凌晨,是奠酒词,孝子奠酒有儿子与媳妇和姑娘女婿,如儿媳奠酒词,要唱:儿媳双双来奠酒,低头下跪三叩首,眼泪汪汪往下流,养儿不知娘辛苦,背干抱湿把儿抚,十月怀胎恩难报,一趴屎一趴尿,如今父(母)归天逝,有恩儿媳难补报。如姑娘奠酒又唱:孝女灵前来跪下,三张纸钱用火化,眼泪汪汪相推耙,哭声爹,喊声妈,在生没尽活菩萨,年年上坟把青插。黎明时为还阳歌,就结束夜锣鼓,转成阳锣鼓的腔调,给孝家一个好的开端。还阳歌的唱词是还四面八方,是阳锣鼓腔调,“今朝还阳还东方,东方有个好吉祥,今日还阳还过后,东家有个状元郎”。在送亡者上山之际,由孝家请老先生作好祭文,念追悼词,这是根据亡者生前的功劳作的,与奠酒词相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