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之沧海一粟(成语揭秘匪夷匪惠)

咱们之前说了,会讲讲成语,第一个成语呢,来自于春秋时期的“九合一匡”,而今天呢,我们就来再讲一个大家伙儿听得比较少的,唤作“匪夷匪惠”,它还有一个近义词,唤作“不疑不讳”,可见“匪”是表否定的。

成语故事之沧海一粟(成语揭秘匪夷匪惠)(1)

伯夷列传

前后两个匪连起来,意思是既不是又不是之意。“匪夷匪会”之意就是,不是夷也不是会,听起来可能还是云里雾里,不急听我解释。“夷”和“会”,讲的是两位先秦的历史人物,一乃是殷末周初的伯夷而会,大家伙可能较为熟悉,他就是曾经面对异性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先来讲讲这位伯夷,说是远在殷商时期,今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有一个古老的方国,唤作孤竹国,一直忠心耿耿替殷商王室拱卫北方蛮族入侵。在商朝后期的时候,孤竹国出的一件千古流传的美德,这便是夷齐让国,说孤竹国国君生了三个儿子,长子为伯夷,幼子为叔齐。

成语故事之沧海一粟(成语揭秘匪夷匪惠)(2)

伯夷叔齐

老国君本想将这个位置交给叔齐,但没有实现,就突然挂了。根据嫡长子继承制,伯夷即将即位,权力是唾手可得,搁一般人早就鼻子乐歪了。但伯夷却断然拒绝,说,孝天道也,吾子岂能违父亲遗愿当国君,国家理应由叔齐来做,怕大臣再劝谏,他竟然逃出了孤竹国。

大家伙只得又推举叔齐为国君,没想到叔齐也是拒绝的,说,吾若为国君,与兄不义,于礼不合,干脆坚决不受,也逃出了孤竹国,与大哥一同过起了流亡生活。孤竹国的大臣们也没办法,只得立了二儿子为君。

过了很多年,不有一个儒家大家嘛,唤作孔子,大力赞扬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书其功乎?

成语故事之沧海一粟(成语揭秘匪夷匪惠)(3)

纣王自焚

这个故事呢,还有后续没完,等流亡的兄弟俩老了的时候,由于纣王暴虐无道,兄弟俩很失望,就去了北海之滨与东夷人生活。但又过了很多年,听闻西方周部落出了一位贤主,唤作姬昌,他勤政爱民,丞相姜子牙,他又善施仁政,发展生产,百姓安乐,国家富强,被尊为西方诸侯之长。

兄弟俩高兴地说,该从东夷回去了,西伯的国内很适合老年人居住。而正当他俩往周赶的时候,半道上遇到了武王伐纣的大军,这时周文王刚去世,武王用车拉着姬昌的棺椁奔袭商纣,他们大失所望,直接挡在路中间,拼力拽着马的缰绳,苦谏道,父忘而不埋,就要动武,兴刀戈,这算是孝吗?汝等本为商臣,以臣子之身份来讨伐君主,这能算人吗?

成语故事之沧海一粟(成语揭秘匪夷匪惠)(4)

首阳山

气到旁边的武士挥刀要杀他们,但当时,姜子牙是明白人,连忙阻止道,此身怀大义之人,万不可伤害,就让旁人扶走了二人。兄弟俩很失望,不久又听闻牧野之战,流血漂橹,周大军攻破镐京,商纣王帝辛,鹿台自焚,商朝灭亡,姬发建立了新的周朝。

伯夷叔齐认为这非常不易,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而各地都属于周朝了,他们就相携隐居首阳山,采撷微菜,就是一种野菜吃,可哪能顶饱,就要快饿死的时候。他俩呢,做了一首歌,唱之以明心智,说上那个西山,要采这里的徽菜,用强暴的手段改变强暴的局面。

成语故事之沧海一粟(成语揭秘匪夷匪惠)(5)

采薇

不理解,这样做竟然被当做对先帝神农,余下,这样的盛世恐怕不会有,吾等上哪里去?真可叹,生命就要结束了,哥哥伯夷和弟弟叔齐双双饿死在了首阳山之上,而让国和不食周粟,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而这就是“夷”的故事了。

那还有后边这个“惠”呢,这柳下惠,历史上确有其人,孔子同时代亲戚的老乡,曾任鲁国士师,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掌管刑罚诉讼之事。

成语故事之沧海一粟(成语揭秘匪夷匪惠)(6)

柳下惠坐怀不乱

他跟一女子的故事,现代人也非常熟,说柳下惠曾在郭门住宿,当夜寒冷异常,恰好有一个找不到住处的年轻弱女子前来柳下惠住处来求助,柳下惠看到这名女子衣物单薄,在寒夜当中冻的瑟瑟发抖,担心她熬不过寒冷的冬夜,就解开衣裳让女子坐在自己怀中取暖,就这样二人肌肤相亲同坐了一夜,可柳下惠却丝毫没有做出出格的行为,后人呢,就用“坐怀不乱”这个成语来赞美君子之德。

甚至,还听到如今有人窃窃私语说,柳下惠估计不是男人吧,这就是小人之心了。但是呢,历史上这个家喻户晓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真的发生过吗?

成语故事之沧海一粟(成语揭秘匪夷匪惠)(7)

和圣柳下惠

查阅所有史料,结论就是摩德,因为搁在那时候,虽然说奔放,但还是要讲脸的时代,要讲理,谁敢将此事公之于众呢?解衣服给女子取暖,好家伙,说出去,即使呢,跟这女的没啥关系,也禁不住大家过度联想,将这事儿抖出去,那柳下惠就算是再高尚,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越描越黑,声誉全毁。

所以,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本身就值得怀疑。正常思维,你要帮助女子御寒,可以直接生炉火,借其御寒的衣服,方法很多,干嘛非要坐怀呢?

但不论怎么说,柳下惠历史上还算是人品高尚,而这个“匪夷匪惠”作为成语,出自于五代十国后晋时所著的《旧唐书.司空图传》说,匪夷匪惠,难居公正之名,意为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以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难驾驭的人。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