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反击匈奴最大战役(大汉反击匈奴第二战)

漠南战役中地名古今对照:

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北);右贤王王庭(约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南戈壁省)

西汉反击匈奴最大战役(大汉反击匈奴第二战)(1)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大汉通过河南之战占领战略要地河南地,设置武原郡与朔方郡,使河南地成为进攻匈奴的桥头堡。但是匈奴并不甘心失败,势要夺回此重地。在新任单于伊稚斜和右贤王指挥下,于第二年开始大肆袭扰大汉边境,汉匈两国战火重燃。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夏,匈奴万骑侵入代郡,杀太守恭友,掠略千余人而去。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秋,匈奴攻入雁门,杀掠千余人而去。

公元前125年(元朔四年)匈奴骑兵兵分三路,每路三万骑,杀入代郡、定襄、上郡,杀掠数千人。

同年,匈奴右贤王夺回河南地的愿望愈加迫切,数次进袭朔方郡,烧杀抢掠,大汉军民损失惨重,实边汉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但匈奴骑兵在坚城面前无计可施,只能抢掠一番后退去。

面对匈奴咄咄逼人、处处被动的局面,汉武帝决定实施反击匈奴的第二步战略计划,由于战争发生地集中在内蒙大漠以南,史上成为漠南之战。战役目的是歼灭匈奴右贤王主力,为打通河西走廊做准备;彻底解决匈奴对河南地的威胁;削弱匈奴的整体实力。

西汉反击匈奴最大战役(大汉反击匈奴第二战)(2)

出兵计划,汉军调集十万兵马,兵分东西两路,以西路军为主攻方向,由卫青直接统领三万骑兵,从高阙秘密出兵北进,并指挥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等统兵数万,从朔方出击,直接进攻右贤王的王庭。东路军由大行李息、将军张次公率领,统领数万骑兵,出右北平,进击匈奴左贤王,牵制其兵力,策应卫青军的进攻。这个计划就像大汉对准匈奴的两只铁拳,一虚一实相互配合,并由左拳卫青给予匈奴重重一击。

西汉反击匈奴最大战役(大汉反击匈奴第二战)(3)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卫青率三万大汉铁骑出塞,秘密行军六七百里后,乘夜悄悄包围了右贤王的王庭。而右贤王自以为王庭距汉境遥远,汉军不可能短期内奔袭至此,因此未做任何防备,当夜还喝的伶仃大醉。卫青乘机指挥汉军发起突然进攻,匈奴立刻乱作一团,右贤王从梦中醒来,大惊失色,无法组织抵抗,急忙携爱妾,领数百精骑突围逃走。卫青急令轻骑校尉郭成等率军向北追击。郭成等追赶了数百里,见无法赶上,才返回。此战,汉军俘获右贤王部众男女一万五千人,匈奴小王十余人,牲畜数十万头,大获全胜。李息、张次公统率的东路军也取得了胜利。

此役是卫青指挥的西路军对骑兵突袭战术的又一次完美运用,大汉铁骑完全具备了长途奔袭的能力。同时,准确的情报使汉军精准掌握了右贤王部主力所在,在茫茫草原上直接完成了对匈奴的包围。成功的战术欺骗使右贤王大意轻敌,在未作出有效抵抗的情况下被完成击败。

当汉军凯旋回至边塞时,汉武帝派出的使者手捧大将军印信赶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八千七百户,所有将领统归卫青指挥,卫青正式成为汉军总司令。其余各将也都被大加封赏。为了嘉奖卫青,汉武帝甚至封卫青3个尚在襁褓的儿子为侯,分别封为宜春侯(卫伉)、明安侯(卫不疑)、发干侯(卫登)。卫青推辞,汉武帝坚决不准。

西汉反击匈奴最大战役(大汉反击匈奴第二战)(4)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秋,匈奴单于伊稚斜对于春季右贤王的失败极不甘心,他派出1万余骑兵袭入代郡,并杀死代郡都尉朱英,劫掠千余人而去。

鉴于匈奴本部给大汉边境带来的严重威胁,且汉军经过近几年对匈奴的战争后已逐渐强大,汉武帝决定发动对匈奴第三步作战计划。计划内容为:调集全国资源,组成大汉最强大的野战兵团,出定襄寻找匈奴伊稚斜单于决战,彻底击败匈奴。

西汉反击匈奴最大战役(大汉反击匈奴第二战)(5)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二月,汉武帝令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十余万汉军组成了空前强大的野战集团,诸军协同作战,组织严密。公孙敖做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做右将军,李广做后将军,李沮做强弩将军。出塞后不久遭遇匈奴主力,斩杀敌人几千人而回,己方损失亦不小。

四月,汉军再次从定襄出兵攻打匈奴。汉军继续保持了军阵协同作战的战法,但这时匈奴已看出汉军协同作战、移动速度慢、各军联络不畅的弱点,他们尽量避免与汉军主力正面接触,而改换群狼战术,集中兵力打击汉军小股部队。

西汉反击匈奴最大战役(大汉反击匈奴第二战)(6)

出塞后,卫青令前将军赵信和右将军苏建两部合并,领骑兵三千余与大军分开行进,结果被伊稚斜单于率领的数万匈奴主力包围。这时的汉军确实是精锐之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意志坚定,他们的强弓硬弩对匈奴骑兵造成了很大威胁。而匈奴骑兵担心汉军主力来援,必须在短时间内击败这股汉军,因此轮番上阵,强攻不止。在数万匈奴铁骑的围攻下,汉军坚持了一天有余,损失惨重的同时也给了匈奴骑兵重大杀伤,但始终未能突出重围。在紧要时刻,前将军赵信心生动摇,他本是匈奴降将,这时已放弃了为大汉尽忠的念头,率领剩余八百余汉军投降了匈奴。右将军苏建乘乱在亲卫舍命掩护下单骑冲出了包围,回归汉军本部。

此战的亮点无疑是霍去病的横空出世。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第一次随军出战,被封骑兵校尉,在大军抓不到匈奴主力决战的情况下,他率领八百轻骑,离开大军,独自出击。在追击匈奴的过程中,偷袭了匈奴一个营地,斩敌两千余人,俘获了一大批匈奴勋贵,并全身而返。其中杀伊稚斜单于大行父,俘单于叔父罗姑及匈奴相国、当户等高官。这无疑给了伊稚斜单于当头一棒,这些重要俘虏也对汉朝了解匈奴的内部情况提供了条件。汉武帝以其功冠全军,封为冠军侯,赐食邑二千五百户。霍去病的胜利给汉武帝大大地长了脸。

西汉反击匈奴最大战役(大汉反击匈奴第二战)(7)

元朔六年二月和四月,汉军两次出定襄对匈奴作战,共歼灭匈奴骑兵一万余人,但自身也在人员和物资方面遭到了重大损失,作为后来者,小编将对这次为时两年的漠南战役进行如下总结:

1、给匈奴右贤王部造成了重大打击,基本解决了匈奴对河南地的威胁。

2、通过大规模军阵同匈奴骑兵打阵地战的战术,在大草原上已行不通。今后迂回奔袭的战术将成为主流战术,卫青突袭龙城、夺回河南地的战斗,以及霍去病的首战无不正面了这一点。

3、赵信降匈奴后,成为伊稚斜单于的左膀右臂,他向匈奴献策,将匈奴人畜军队向北迁移,诱使汉军深入,乘其远来极疲时,再给予打击。伊稚斜单于见汉军日强,便采纳了这个建议,下令撤离漠南地区,向漠北远移,同时派军继续袭扰汉边。匈奴北迁,极大增加了大汉打击匈奴的难度。

4、汉朝在两年内连续三次发出十万大军攻打匈奴,给国家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元朔六年的战役中,汉朝军士、马匹损失十多万,汉朝倾尽库藏钱和赋税收入仍不足以供给战士的费用。文景之治所储备的财富基本消耗殆尽。

5、漠南战役,汉军名义上取得了胜利,迫使匈奴北迁,消弱了匈奴的实力。但从长远来看,大汉边患并未解除,匈奴骑兵仍在边境作祟,来去如风。汉军不得不在边境布置大量兵力防守,增加军事负担的同时也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西汉反击匈奴最大战役(大汉反击匈奴第二战)(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