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句 举头三尺有神明

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句 举头三尺有神明(1)

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句 举头三尺有神明(2)

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句 举头三尺有神明(3)

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句 举头三尺有神明(4)

中国古代,人类敬畏天地自然,包括祖宗神灵,认为他们会护佑人类和后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天旱了,敬神祈雨,逢年过节,也要敬灶君、门神、财神及祖宗。以至于腊月的腊字,就是腊肉祭品上得来的。

自从五四以来,破除迷信,宣扬民主共和,打倒孔家店,关于神灵才稍微退步。解放后,破四旧,打神像,庙宇多为学堂所占,直到改开四十年以来,各地以恢复传统文化,服务旅游产业,庙宇才逐渐被恢复修缮,善男信女,释道二教方兴未艾。我以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提升,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并行不悖。

后院符先生,今年八十有三,生于三七年,小日本进了中原之时。二月初八日,春日午后,席地晒太阳,他和我聊天,他说,神明神灵是有的,你不相信神就算了,但你不要去惹他。

他说,他十岁时,父母双亡,外爷让他去铜鼓山全神庙给老和尚放牛。庙里有老和尚及三个僧人,因为庙里有十几亩土地,还喂几头牛耕田。小符就成了专职放牛郎,庙上负责食宿,一年工钱是一斗玉谷。

小符还是个孩子,天性好玩,他看到庙前土地庙里有个泥老虎像,就把牛笼嘴给老虎戴上,忘了卸掉。晚上睡觉后,梦老虎漫山撵他,惊悸尖叫。老和尚问他,他说梦老虎追他。次日晨,老和尚到土地庙里看见老虎头上戴个牛笼嘴(牛抽),问小符,谁给老虎戴的?小符说,我干的。老和尚说,赶快卸了,不然今夜牠还找你。小符赶忙卸了。

有一年夏,天大旱,正撒红缨的玉谷叶都快晒卷起来了,岭上一个老大娘给放牛娃说,好娃哩,你在庙里伺候神,你把龙王爷那尊神像抱到太阳地晒晒,让龙王知道都旱成啥了,莫不是它没睡醒?小符回到庙里,趁老和尚不注意,把龙王爷抱到院子晒晒太阳。

时过不久,后半晌,西南方向升起几团黑云,电闪雷鸣,接着风雨交加。正在地干活的老和尚们赶快往庙回,进院见龙王爷淋雨了,问谁胆大把龙王搬出殿?小符说,我搬的。老和尚问,谁让搬,赶紧搬回原位,我说咋突然起雨了,原来如此。小符说东岭大娘叫我搬出来试试看神灵验不?

老和尚是南阳人,他死后,庙里人都散了。他外爷把他接回家,他的舅舅因赌博输钱,付不起赌资,人家把他绑在桌腿上不让走,符老放牛的工资——一斗玉谷把他舅赎回来了。

老人说,他父母双亡,亲大姨也不顾惜他。一次,一家亲戚行订亲作辑礼,桌上还剩一碗粉条凉菜,有人让他和大姨子吃了。他和老表正吃,大姨想让自己儿子一人吃,就当面斥责符说,你十几岁了没吃过菜,真没出息?符说,至今都七十年了,我还记得这句话。听大姨骂他,他当场丢下筷子,哭着跑了。一个失去亲娘的孩子,亲戚也靠不住。

符老人还说,石墙根洛河里有一石桩,上有一小庙,一九五八年,乡工作队一女干部下乡,上到石庙上,也不知道她那根筋不对了,抱起庙里的神像丢到洛河潭里。此女回家后,双乳红肿,疼痛难忍。家人找阴阳先生,说她把神灵得罪了,人家在她胸脯插两根蜡。又嘱让她买香表去庙里烧香赎罪,双乳才不再红肿,才保住性命。

还有一位好占便宜的人,见庙上有一棵白皮古松,油水甚好,可以解好几付棺木,就贿赂大队干部,以一百二十块钱购买,放树之日,该男坠河而亡,树也没放成。

又一人看上此树,还要放。符先生劝阻不听,他竟将庙上这棵白皮古松(百年难遇风景树)伐倒,做了寿材,赚了几百块。谁知不久,儿子不知何故,突然颠狂,以衣蒙面跳崖,十几岁女儿突然中风不语,成了哑巴。

以上可谓因贪财害人害已,此糸符老亲历,绝非编排。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一句关于道德规范的俗语。当一个人在做违反道德的事情时,他以为别人都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常人没看见你做什么,可天上有神明,可能就在你的头上,你的一言一行神明都看得一清二楚,你还敢做坏事吗?用这句俗语来警示那些有不好念头的人,要严于律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在古代,人们是真相信有神明的,如果做了违背良心的事,都怕遭到报应。

还是符老说的对,对于神明,硬信其有,不信其无。尤其是不要亵渎神明。如果故意为之,属于主观恶性极深,天要谴责,那是不得了的。

在一些传说中认为,神灵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自己的祖先,去世后的灵魂不会离去,仍然在家人的周围守候后世子孙,保佑着后代的健康和福分。后代做坏事,祖上神明也不高兴,以后对你的保佑就可能少些。如果做了光宗耀祖的好事,祖上神明也跟着沾光,自然全力保佑子孙后代的安康和福祉。所以就说“举头三尺有神明”。

因此,敬畏神明和法律,不畏人知畏己知,力争做一个具有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素质修养、道德高尚、热爱祖国和人民、荣神益人的优秀文化风尚传播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