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

°午°茶

一周最忙碌的时刻已过

与友人对坐

细数生活的美好、趣味和质感

她的茶馆在山边,大学教授、

名中医都是茶客,还有一只叫胡须君的猫

采访、编辑 | Charlotte 受访 | 张沙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2)

欢迎回来。Charlotte 和摄影师搭档 Yu Wen 最近回大学母校了,因为好茶的友人推荐我们去拜访隐匿在广外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处的云岫茶艺馆馆主、资深茶人张沙老师。张老师习茶十多年,茶馆成立在2013年,名字“云岫”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一句“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和旁边的白云山十分相宜。

要和张老师见面那天,恰好广州降大雨,全城道路成了泽国。张老师堵着内环上,不忘嘱咐我们到了就先喝茶、四周走走看看拍拍。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3)

茶室 若朴摄

茶馆很大,在建筑二层,木地板覆地,以数张整齐品茶长桌为圆心,6间茶室环绕空间一圈。茶室名字也好听别致,有“穿林”、“扶风”、“知鱼”等。自每个房间的落地窗望出去的雨景,角度不一,有时是林木几丛,有时是一道清径,偶尔有熟悉山路的人们从这里走上白云山。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4)

云岫茶艺馆 若朴摄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5)

茶室 “穿林”

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茶艺馆之猫胡须君。听说胡须君本是白云山脚下的一只流浪喵,现在长居在张老师的茶艺馆。胡须君如图,长长又浓密的白胡须,刚刚从室外回来,身上湿哒哒的。茶艺师晶晶告诉我们,胡须君老是往外跑,每一次都以为它不再回来。这次出去了好几天,没想到今天一下雨,就回到茶馆了。

胡须君对我们好奇,安静跟着我们的脚步走在后面,路过茶馆每个茶室。如果我们看它,它就会冲我们喵喵叫,赖在木地板旁边的小鹅卵石上滚来滚去,圆圆的肚子朝天,不断撒娇。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6)

胡须君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7)

窗外就是一条上山小径

和胡须君相处了一阵子,张沙老师就撑着伞回来了。她请我们到茶室“穿林”落座。第一次见面,竟然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喝起茶来。

旁边茶室也有一群茶客,品茶间隙,常常听见不绝笑语。安静而放松的茶室环境,吸引了许多广外的老师来品茶。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8)

张沙老师

我们落座在宾客的一边,她煮水、布置茶席,和我们对坐,开始冲泡武夷山岩茶三仰峰肉桂。

◘ 温杯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9)

◘ 取茶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0)

◘ 请客人嗅干香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1)

◘ 投茶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2)

◘ 利用杯内热气闻干香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3)

三仰峰肉桂干香清纯,待张老师以热水浇盖碗和茶杯,把茶叶投到盖碗中,盖上热度上升的盖子,手轻轻上下一晃,利用杯内热气闻干香。冲泡之后,汤色清亮透明,闻起来是桂皮香气,岩骨花香。张老师说,这茶汤有年轻人体魄的霸气和活力。

◘ 注水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4)

◘ 倒入公道杯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5)

◘ 茶汤分享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6)

张老师整个泡茶过程都很少说话,安静而专注。我们则在一旁,不说话,也感到很舒服。直到红亮的茶汤被分放在白瓷杯,盈盈被主客三人拿在手中,趁着热气不紧不慢地欣赏茶香,又啜起一口茶汤在口腔打转,让茶香上下翻滚,才开始闲谈。

留意到张老师的茶席,十分简洁,正中是云朵状壶承,上面放置名为“碧蓝”的盖碗,是“器物控”张老师的新宠。再远一些是杯托,有三盏白瓷茶杯。左手后方有紫砂煮水壶,右边则是公道杯,竹制的翠色茶则、茶拨刚好成一套。水盂在最右处。

茶席的唯一点缀是自家茶馆门前茶花树采摘下来两大片圆圆的茶叶,有馆主舍不得收起来的冬天松果,是拙朴趣味。对于茶席布置,她说,(茶席上)该有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少,不该有的一样都不能多。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7)

当日茶席

在成为茶馆馆主之前,张老师是茶文化促进会的茶艺培训老师,有时间常去茶山走走,曾经组织过广东境内的茶禅之旅。她常到贵州湄潭看湄潭翠片,去潮州的凤凰山看单丛,住在梅州的寺庙,寻访韶关的绿茶。你肯定想象不到,现在面前娴静而淡定的茶人,以前是一位热爱旅行的驴友。

倾谈中,回溯到刚开始习茶的经历,张老师聊起她的茶道老师。她说,那位老师年轻时在寺院修行,是一个闲云野鹤式的人物。听起来很具魏晋风骨,但是对于自己的学生,老师非常严格。“以前习茶是被‘虐’出来的。”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8)

张沙老师

一进老师家门,当天作业便是重复冲泡一种茶,也没有人陪我喝,喝得想吐了。但是对这种茶却加深了切身的理解,茶的滋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我的第一把紫砂壶,是老师带我去买的朱泥小西施。老师家的客厅沙发,总是有习茶人在那里坐着,我们把那方沙发叫做“专业醉茶位”。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19)

常用的盖碗

张沙老师最初用紫砂壶泡茶,但是现在更喜用盖碗泡茶,在她教授的茶艺课上,学员都使用盖碗习茶。说起其中原因,她说,盖碗是瓷制的,相比会修饰茶汤功能的紫砂壶,更能保持茶汤的原味。而且盖碗六大茶类都可以冲泡,易于清洁,相对来说紫砂壶就会有一定局限。

她很开心地给我们看了自己收藏的盖碗,还告诉我们巧妙使用盖碗不被烫到的方法。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20)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21)

譬如,注水不要超过碗盖;仅用拇指与中指紧扣在盖碗撇口1/2处,其余手指悬空;以45度提起盖碗出汤。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22)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23)

盖子中央的凹陷处,刚刚能容纳半个指头为宜

在张老师的茶道世界里,不同茶类在不一样的年龄段,有别样滋味。刚投入工作时,她喜清新绿茶;习茶初始,她常习铁观音;最近几年,她当了妈妈,偏好渐渐变成生普,有茶气有张力;现阶段则更多饮用岩茶、单丛等半发酵茶,更丰富更多层次。

在茶艺课上,她和学生用语言形容饮茶感受。有同学说,这泡茶,让人觉得好喝得想哭。或者,这岩茶,喝了令人想在地上舒服地打滚,是一种直落人心的感动。喝春茶龙井,那就是想要飞走的感觉。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24)

张沙老师的收藏

的确,好的茶叶让人愉悦,在口腔和精神皆产生一种收敛感。随着年月增长,张老师喜好的茶品和器具依然变着,但是始终遵循她的内心,不受侵扰。张沙老师崇尚道家思想,欣赏通才式人物,除了习茶,中医学和心理学是她的兴趣所在。前几天,小儿推拿专家“陈姥姥”(陈彤云)来到张老师的茶室。两人开玩笑说,一人泡茶,一人说中医学问,互相听取太惬意。

今日主角 张沙

她的茶馆在山边英语(她的茶馆在山边)(25)

资深茶人,云岫茶艺馆馆主。

杂志《茶文化》专栏作者。

国家高级茶艺师。

国内最大民间茶叶论坛“三醉斋”珠三角地区版主。

摄影、GIF制作 | Yu Wen

供图 | 云岫茶艺馆

▬▬▬

总有小伙伴说想和小编Charlotte一起寻访生活家

如果你懂得摄影,在茶艺方面有浓厚兴趣或独到见解那就更好了

我们可以一起去茶馆,喝喝张老师泡的茶

详情长按下方二维码报名,

或者点击右下角 阅读原文 了解啦!

(你们会陪我去吗?你们都一定会陪我吧!)

▬▬▬

这是一则“线索征集“

我们好奇和欣赏手工艺人、设计师和艺术家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足够自信,

又希望和“下午茶”来一次互动,

欢迎你和下午茶小编Charlotte联系。

来信标题请标明“线索”

说不定,我们就会成为朋友咧!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享独家稿件,如需授权转载,

请联系: yuchensarah@duxianghui.cn

如果喜欢,欢迎分享。谢谢。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对话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关注读享微博:“i读享”

也欢迎你在今日头条、喜马拉雅和凤凰FM搜索“读享”关注订阅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