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

再来说一说周瑞老婆送宫花的事。

简单回顾一下这个事情:薛姨妈让周瑞老婆把十二支宫花送给“三春”、林黛玉和王熙凤,周瑞老婆先送给“三春”,再送给王熙凤,最后送到黛玉那儿,黛玉说了句“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这个话题以前讨论过一次,不过挺有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是周瑞老婆故意把挑剩下的宫花给林黛玉,还是林黛玉太敏感?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1)

我的想法是后者。

为什么这么想呢?本文就再来唠叨唠叨吧,不妥之处,欢迎扔砖。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把涉及的几个要素分拆开来审视一下,然后再组合起来看。主要有四个要素:宫花,薛姨妈的分配方案,周瑞老婆,分配对象取花等。

下面就分别考察,还原事实吧。

01宫花

所谓“宫花”,据薛姨妈介绍,是“宫里头做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共十二支。是来自皇宫的,是纱花,总数自然不会只有十二支,而是薛姨妈得到了十二支。想来,这十二支应该是没什么差别的,并且不会是皇宫里的嫔妃们挑剩下的次品货,而只是从许多支纱花里分出了十二支而已。

所以,十二支宫花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坏之别的,不像超市里的菜蔬水果,品相有好有坏,先买的人先挑,挑到后来就成没人要的了。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2)

02薛姨妈的分配方案

薛姨妈是这样跟周瑞老婆说的:

“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支,下剩六支,送林姑娘两支,那四支给了凤哥儿罢。”

顺序和数量都说得很清楚,而侧重的还是数量,“三春”加上林黛玉四位姑娘每人两支,王熙凤一人四支。逻辑上也顺,先姑娘后媳妇,姑娘里面,则先内后外;如果非把黛玉放在前面,倒又显得刻意突出她是“客人”了。

荣国府的姐妹媳妇(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但一直生活在荣国府)都在其中了,除了大奶奶李纨。如果李纨也算上,那就正好每人两支了。但李纨是寡妇,按规矩是不能戴花的。

薛姨妈给王熙凤四支,一是因为手头宫花总共十二支,宝钗既不要,那就分不均匀,二是因为凤姐是大管家,多给几支也可以派派用场(凤姐果然拿去送了宁国府秦可卿两支)。

所以说,薛姨妈的分配方案是不错的。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3)

03周瑞老婆

周瑞老婆在分配时,先送了“三春”,然后送了王熙凤,最后送林黛玉,结果被黛玉呛了一句,“一声儿不言语”。

这是因为她被黛玉说中了用意“没话说”呢,还是因为这并非她的用意但“没法解释”呢?

来关注几个细节吧。

当时周瑞老婆领了任务后,直接到了王夫人的正房后头。原来,“三春”原本与林黛玉一起住在贾母那边的,因“孙女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在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

可想而知,如果她们都仍住在贾母那边,周瑞老婆的八支宫花肯定是一起送出去了,不可能非把黛玉的两支放到最后送不可。

而既然已经分开住了,那就先后的差别就比较明显了。

事实上,周瑞老婆本来还有一次机会消除她故意慢待林黛玉的嫌疑,就是她送花时,迎春和探春正在窗下弈棋,而惜春却不在房里,她以为是在老太太那边;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4)

如果惜春确实在贾母那边,那就顺理成章地与黛玉每人两支,然后周瑞家的拿余下的四支去给凤姐就行了,偏偏惜春就在旁边屋里跟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玩,于是惜春的两支也送了。

于是就剩下林黛玉与王熙凤之间的先后选择了。

大家都知道周瑞家的先送了王熙凤,最后再给林黛玉。

在做这个选择时,周瑞老婆是很自然地把王熙凤放在了前面,因为从送花的路径上,从王夫人居处位置到老太太居处及凤姐居处呈三角状,距离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荣国府中层干部的周瑞老婆选择先给重要实权人物王熙凤(又是王府女儿)送花,那几乎是可以不假思索的,“便往凤姐儿处来”。

从这个角度看,周瑞老婆确实没有把林黛玉看得更重要,不过,也不能据此就认定她是个势利眼。

如果这样就能认定她势利的话,如果她反过来特意先送了黛玉,那么是否可以说她是想拍贾母的马屁所以刻意表现得重视黛玉?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5)

事实上,周瑞老婆这个人还是挺厚道的。

近期我们讨论过刘姥姥到荣国府打抽丰,引路人就是周瑞老婆。如果没有她居中协调,刘姥姥是见不到王熙凤也不可能拿到20两银子,也不可能有后来的二进荣国府。

周瑞老婆这么帮刘姥姥,固然有要面子、显弄自己本事的因素,但同时也是与人为善,蛮讲感情,乐于助人(肯回报)的。

就在这次送宫花的一些插曲上,也可以看出她的一些相关特点。

比如她在薛姨妈那儿第一次见到了香菱,“拉了她的手,细细地看了一回”,跟金钏儿说香菱生得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然后打听她的身世,“为她叹息伤感一回”。

与薛宝钗聊天,聊到她的病,说起了“冷香丸”,周瑞老婆说:“不知那是个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的病,也是行好的事。”

在惜春那儿,周瑞老婆也与她说话,并与水月庵的小姑子“唠叨了一回”。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6)

由以上例子可见,周瑞老婆人缘不错,与各层面的人都乐意说说闲话;当然了,也显得有点多嘴多舌,是个“话痨”。

另外,从年轻人对她的称呼上,也可以看出周瑞老婆为人不坏。

薛宝钗和宝玉都叫她“周姐姐”。薛宝钗四平八稳,叫她“周姐姐”或出于礼节,像宝玉也是叫她“周姐姐”的,这却是强求不来的,必得是宝玉日常觉得不错才肯亲切一些。

毕竟,在宝玉心里,一个女子可以分为无价的珠宝、死珠和鱼眼睛三个阶段,按年岁,周瑞老婆已近鱼眼睛阶段了,如果平时关系不好,那是断然不会享受到“姐姐”礼遇的。

宝玉甚至在周瑞老婆被黛玉呛了一句后,为她打圆场,用问她去薛姨妈那儿干什么、宝姐姐在做什么之类的话岔开了,缓解了尴尬。

所以,周瑞老婆送花的选择,是有所偏重的,但不能据此说她慢待林黛玉。就像老师表扬两个学生,并不能说后受表扬的学生就是受到了批评一样。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7)

04分配对象取花

第四个要素,就是几位被送花的女孩儿是怎么取花的,是不是“挑”的?

上文已经提到,这些花其实是一样的,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但是这也不影响有人要“挑”,所以还是看一下,“三春”和凤姐有没有挑。

周瑞老婆把花送到“三春”那儿时,迎春和探春的收花场面是这样的:

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原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嬛们收了。

惜春是这样收的:

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嬛入画来收了。

都是周瑞老婆把花送上,然后三位姑娘让丫头“收了”,并没有“挑”。

然后到了王熙凤那儿,王熙凤当时正和贾琏玩“游戏”呢,是平儿接收的:

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她,说送花儿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支,转身去了。

周瑞老婆这回是把匣子拿给平儿的,估计是有依你自己挑的意思,而平儿打开匣子后,“拿了”四支就去给凤姐看了,也并没有“挑”。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8)

只不过,客观上只剩下两支了,不存在比照的对象了,就算是全都一模一样,也总归是让人感觉是被人“挑剩下”的。黛玉的感受也很好理解。

况且,周瑞老婆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听起来很像是薛姨妈专门安排给黛玉一个人送花似的,就引发黛玉关于“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的问题了。

这就属于周瑞老婆考虑不周了,她本来是想强调薛姨妈的好意,却没考虑到黛玉是很在意她是“唯一”还是“之一”的,结果反而弄得不好回答了。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周瑞老婆的话并没有说错,她只是一开始省略了“同时也送别的姐妹”的信息;这并不是隐瞒,因为严格地说,既然花本身不是共享的,并非“集体荣誉”,那么不管给多少人送花都是次要的,并不影响宫花个体的价值。

比如黄渤有一年与张家辉都得到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并不意味着黄渤不能单独被称为“金马影帝”。

一般人是不会特别在意这个的,只是黛玉不是一般人,因为她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特别敏感自己在贾府的身份。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9)

在感情上如此,也延伸到其他方面。

周瑞老婆自己并不是特别在意这种“地位感”,比如刘姥姥来找她,刘姥姥也没有直接告诉她我来找你其实找的不是你,而只是要利用你去找王夫人打抽丰啊。但是她了解到刘姥姥的来意后,并没有什么不舒服,仍然很热心地帮助刘姥姥达到了此行的目的。

不过呢,她毕竟不是黛玉的知己,是无法准确体会黛玉的处境和性情的。

所以受了呛,她也没法言语了。

现在把四个要素再整合起来看事实,可以说,这送宫花一事,有种巧合的成分,也有周瑞老婆在王熙凤与林黛玉之间地位判断的成分,在她心目中,无疑是前者的分量更重。

但是并不像黛玉所想的那样故意把人家挑剩的宫花给她,也就是欺负她,黛玉说的“我就知道”其实真是有点冤枉周瑞老婆。

林黛玉送宫花事件(再说宫花事件)(10)

我感觉,倒是这对我们如今的社会交际也是个提醒: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给予或者看待“尊重‘呢?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讨论!

《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拥有。

(网图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