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

创业大剧《在远方》以高收视率迎接今晚大结局。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1)

这部充满激情与浪漫,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兼具的国剧带来了太多惊喜。

惊喜不是来自“面条吻”“睫毛杀”等恋爱进程,而是对人物事业的关注。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2)

每天追剧就想看看姚远(刘烨 饰)、刘云天(保剑锋 饰)又怎么斗了;看看路晓欧(马伊琍 饰)、刘爱莲(梅婷 饰)、霍梅(曾黎 饰)三个女性的事业发展成啥样了。

惊喜更来自于编剧从来不按常理出牌,把观众弄晕了。

开篇刘云天就揭穿了霍梅,一气呵成把她说哭,完全不是总裁文;中段居然没借非典把刘爱莲写死,刚替姚远松快的一口气又提上来了;深爱霍梅的高畅终究也没有被美人迷惑,反将了她一军。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3)

再后来,刘云天再也不胃疼了,霍梅把他养得很滋润,他穿得像老大爷一样在家乐乐呵呵地组团开发社交软件。国际商务精英男刘达,再也不啃苹果了,急红了眼而失控……

很可贵,每个人物的智商和情商都一直在线。

很难得,每个人物都将奋斗、理想和远方放在了感情纠葛前面。

《在远方》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呈现出了一部宏大历史感和微观生活质感兼有,既日常又高燃的行业剧。

一部草根创业史

由吴家平担任制片人,申捷编剧,陈昆晖任导演、柏麟任B组导演,刘烨、马伊琍、梅婷、保剑锋、曾黎、程煜等联袂出演的《在远方》将主题聚焦到了国内快递行业。

故事从1999年主人公姚远在快递业的艰难跋涉讲起,以他的创业历程为主线,展现了我国近20年来物流行业的发展变迁。并以快递为切入点讲述现代商战,忠实记录下了千禧年前后的从计划经济到互联网经济浪潮席卷的变革。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4)

对行业剧来说,最关键的是让行业线成为驱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远方》开场是姚远的起点阶段。1999年,姚远还是一位集齐海魂衫、泡面头、斜挎包、飞跃鞋等“时尚单品”的快递小哥。他的主要业务是派送报关单(商务信函),次要业务是躲避“路阎王”(程煜 饰),因为当时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有些业务是见不得光的“黑快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快递打开市场缺口的重要转折点来临,落实到剧情铺排和人物选择上,“广交会”部分的剧情铺排得很合理很昂扬。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5)

第7集中,纺织公司有一批货必须要第二天一早运到广交会,可惜空运未提前预订。姚远抓住了机会,终于找到一架路过的有空货舱的俄罗斯飞机。这段戏节奏较快,情节发展一波三折,也充分体现出姚远有头脑又肯实干,不抛弃不放弃的品性。

“这样的人不成功,谁能成功”,这是当时弹幕的一致总结。

广交会打出了名气,几年后姚远有了一个尽管狼藉却名字响亮的小院——远方快递。这时他成立的快递公司实行的还是小农意识的人情化管理,他最大的问题是要拉投资。

“非典小院”是剧中比较精彩而典型的名场面。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6)

“非典小院”借助一种独特、真实又戏剧化的情境将资本方刘云天、创业方姚远、管财会和人事的刘爱莲、军师路晓欧集合在一个屋檐下。最有趣的是,你来我往的商业战转换为了饭桌闲谈。

从熬过非典,拿到投资,扩建厂房到吞并南方快递。吞并南方之后,人员管理又成为一大难题。收拢南方人心后,倾盆大雨又淹没货仓,随后汶川地震带来了西南区厂房的塌陷。金融危机的来临,基金的撤投,保住基层快递员兄弟们的饭碗成了头等难事……直到被收购、再创建“新远方”,整个创业主线的编织都是情节紧密,严丝合缝的。

这些行业线编织的具体情节设计,能看出编剧是考察过顺丰业务,蹲过德邦、中通分拣中心的人。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7)

从与邮政打游击战,到抢客户、抢单,不断开辟地盘,从脚蹬车换成一千辆大卡车,从非典到汶川地震和经济危机,从小院到与云天商城相邻而望、与电商之间的博弈争斗,姚远的草根创业路,可谓道阻且长。

“无限风光在险峰。”

剧中姚远的这句台词,是他性格的体现。他一次次转危为“机”,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物流帝国。

一本“如何塑造女性角色”教科书

姚远在一次次困难面前的取舍,符合着人物的性格逻辑。

姚远的性格优点很明显,观众也看得很清楚。他的缺陷还是出身和教育背景限制了他,时而短视,喜欢大包大揽,最初没有企业家的精神,与刘云天一对比起来就很明显,比如抗震救灾的部分。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8)

刘云天是深得网友喜欢的一个角色。他是名副其实的king,他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丝毫不愤怒与惊慌。他是企业家,也是君子。当姚远的远方快递出问题时,他本可以借机会一次拿下却没有,因为他“不能够对一个拿自己的命赌明天的人下手”,这种惺惺相惜的情义也很感人。

用刘达的话说,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互相识别。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9)

尽管是部大男主戏,《在远方》很突出的一点是女性形象塑造得都很出彩。路晓欧、刘爱莲包括霍梅,是现代戏中很难得的有头脑的独立女性。

姚远的创业之路,始终离不开路晓欧。但路晓欧却可以离开姚远。

印象最深的是,忙着装修房子的路晓欧有一次回家后蹲在楼梯上哭了起来。路晓欧这个角色的哭戏,在整部剧中没有几场,其实在与姚远、刘爱莲三人关系最尴尬难熬的时期,她都没有哭过。只不过是一个被抢古董花瓶的契机,她的委屈终于宣泄出来了。她工作能力极强,遇事冷静,处理方式迅速,又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却还是要做一个家庭主妇,这不是她想要的。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10)

路晓欧在爱情中很真实,很多东西也排在了爱情前面,比如事业、理想,比如对才华的赏识,她的格局是三位女性中最高的,她沉浸于一些有远见、有广阔未来的、改变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从最初的快递行业,后来的电商快递融合,再后来的大数据,都如是。

刘爱莲这个角色比较有意思的是后期,她从路晓欧、姚远的感情纠葛中分离出来以后,整个人的视野也不一样了。红烧肉还是会做,但不常做了。她前期很懂利用人情世故解决问题,比如对属下的管理,后期自己的纺织厂创业线,又是一种脱离了传统意识的职场女性。她包容、大气,格局不高也不低,刚刚好。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11)

无论是处理闹事工人还是私拆包裹,路晓欧刘爱莲联手的戏,看得很爽。

霍梅是最初比较能引起大家公愤的一个女性角色,但她或许是最真实的普通女性的影子。路晓欧只有一个,霍梅却有很多。人人都想成为路晓欧,可现实中只能做霍梅。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12)

三个女性之间的关系也很有意思。刘爱莲和路晓欧后面的关系,比前期小院时代要舒服很多,两个女人创起业来,比男人还飒。霍梅和路晓欧的友情,一度偏离,但每次霍梅有困难,还是晓欧第一个赶到。路晓欧红酒泼吴晓光的一笔,不比刘云天、高畅英雄救美差。

倘若路晓欧、刘爱莲、霍梅三个女人开家公司,难以想象得多强。

一曲真正的时代旋律

出自同一个编剧之手,《在远方》与《鸡毛飞上天》一样是一部励志的草根创业史,但前者的格局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远方》与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选取的创作路线是一样的,历史事件让渡于人物。

写人物,写创业,但把从1999到2019的大事件都编织进去,看人物的命运与时代洪流是如何共振的。

为此,剧集将大事件场景化、戏剧性化处理。

上文提到的“非典小院”将四人困在一起,不得不吃住在一个封闭的小院内。最后姚远和刘云天在不断的利益试探中喝大了,也互相交底、理解了,特别是刘云天卸下精英总裁的样子,爬着梯子放飞自我的场面很生动。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13)

汶川地震一段,主要是用各种受灾、救灾场面连缀而成的。高畅耍帅开着越野车,等霍梅的车赶上他时,他已经被塌方砸住了;姚远跟路晓欧正视频,他的房间突然震动,快递基地顷刻间成为废墟;一个个帐篷支起来,大家都投入到抢险救灾之中,将那个时刻全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精神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后面插入的一小部分纪录片,把这段的故事都升华了。

当理想主义者邂逅骨感的现实(终评在远方难得的是时代在场)(14)

此外,快递兄弟们集体观看刘翔跨栏成为奥运会的一个缩影。

刘翔甚至作为一个姚远的精神支撑揉进了戏里,从地下室的小屋、大厂房到计划求婚,看刘翔跨栏的拼搏之意没有变。就像剧中反复出现的《海阔天空》一样,“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放弃心中的理想。”这句就是当时经济大潮发展中的时代旋律。

《在远方》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因为人物的奋斗历程并没有停止。奋斗、希望与困难、危机一直都在共生、继续,这是改革开放大时代下的中国梦,有着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

【文/洛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