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月食现象时的月相(展厅展品月食和月相)

出现月食现象时的月相(展厅展品月食和月相)(1)

出现月食现象时的月相(展厅展品月食和月相)(2)

2019年开年,天空中日月交替上演“阴晴圆缺”的现象。继1月6日的日偏食后,在1月21日还将有一次月全食,不过要在美洲、格陵兰岛、冰岛、西欧和西非等地才能看到,中国境内就无缘此次月全食了。

出现月食现象时的月相(展厅展品月食和月相)(3)

下面问题来了: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呢?

小编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是地球把太阳光挡住了呗。”

很遗憾,不准确!其实,这个问题涉及两个天文现象——“月食”和“月相”。这两个现象都会看到月亮经历圆缺变化,但它们两者截然不同。月食的原因,的确是“地球把太阳光挡住了”,但月相的原因,就完全不是这回事了。

现在请你先构想这样一个场景:

你是古人,长夜漫漫,又无心睡眠,于是总在半夜溜达出来看月亮,你会看到什么呢?也许第一天,你看到一个小月牙,以后每天月牙都一点点变饱满,逐渐变成半个月亮,然后是一轮满月,之后又变成朝另一侧的半个月亮,然后又变成月牙,最后消失了。下一个月,你继续看月亮,又看到一次这样的变化,你一算,每次变化过程都是29天多、30天不到,以后就把这个时间周期叫“一个月”吧,于是月份就这样诞生了。月亮的这种周期变化,就叫“月相”。

也许看了几个月以后,你会觉得:“宇宙的运行是多么有规律啊!”然后,继续保持晚上不睡出来看月亮的习惯。直到有一天,你像往常一样跑出来,一算日子,今天应该是满月,于是乐乐呵呵地准备赏月。突然,你发现月亮少了一块,接下来几个小时里,你会发现月亮少的部分越来越多,当你以为月亮最终会整个消失时,它却变成了一轮暗红色的圆月,再然后,从月亮的一侧出现明亮的月牙,并逐渐增大,直到整个月亮又变成和往常一样明亮的满月。

我们不难想象,古人第一次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一定是崩溃的。而这个现象,就叫“月食”。下面这组图,一个是月相,一个是月食。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出现月食现象时的月相(展厅展品月食和月相)(4)

可以看到,月相与月食图中月亮变化的缺口形状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因为“地球把太阳光挡住了”,那么月亮上应该会出现一个地球形状的影子,地球是球形的,影子当然就是圆形的,所以,月食发生时,月亮上缺掉的那部分是圆的。但在月相变化中,月亮缺掉的部分却不是圆形,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半明半暗的球在转身。

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有一件展品“月相”,可以帮你更直观地理解月相,你会发现:如果以你自己为参照物,月相原来真的是一个半明半暗的球在转身!

出现月食现象时的月相(展厅展品月食和月相)(5)

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全靠太阳照亮,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半面,月球又是围绕地球公转的,所以,当月球转到地球周围的不同位置时,它就会把不同比例的亮面朝向地球,这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月亮在一个月时间内,阴晴圆缺的变化。

出现月食现象时的月相(展厅展品月食和月相)(6)

也许你觉得哪里不对劲,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中间时,不就把太阳光挡住了吗,这时候咋还是满月呢?这是因为,月球轨道(白道)和地球轨道(黄道)有一个夹角,所以,从相对于地球轨道的俯视角度看过去,好像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其实月球的位置通常要偏离这条直线一点点。当然,也有时候,月球正好转到轨道上相对于地球“齐腰”的位置,这时候,三者就在一条直线上了,月食也就发生了。例如下面这张图,如果从俯视角度看,似乎都是日、地、月处于一条直线,但左右两个位置会形成满月,而中间的两个位置会形成月食。

出现月食现象时的月相(展厅展品月食和月相)(7)

这就好比你背对着光源向前捧着一个篮球,如果你把篮球斜向上举过头顶,你就会看到篮球被光照亮了,如果你把篮球捧在胸前,身后的光就会被你的身体挡住,照不到篮球上了。前一种情况就是常见的满月,后一种情况就是月食。

最后可能还有人要问,月食发生时的暗红色月亮又是怎么回事呢?这缘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阳光的折射,使阳光在通过地球边缘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有一点点向内拐,从而照在月球表面。那么为什么平时阳光把月球照得白白的,经过大气层折射的太阳光就把月球照红了呢?这是因为大气对其他色光有很强的散射作用,只有红光能够留下来穿过大气层(可以参考《饭盒里的蓝天红霞》文中的解释),于是一轮暗红色的月亮就出现了。

出现月食现象时的月相(展厅展品月食和月相)(8)

中国科学技术馆展览教育中心 李博供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