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适合看日出的地方(朝山不仅净化心灵)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闻佛名功德不可思议,何况至心朝礼,其功德尤为殊胜古德有云:“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亦有赞叹:“朝山一拜罪灭海沙”寒来暑往,每年都能在四大佛教名山上看到朝山者的身影大家或三两结伴,或跟着僧众、居士组织起的朝山队伍朝山一路上,总是可以听到大家唱诵佛号的声音......然而,每一位朝山者都是带着各式各样的目的而去或是祈求财富、或是祈求健康、或是忏悔自身业障,当然还有祈愿正法久住的朝山路上,你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呢?,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四面山适合看日出的地方?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四面山适合看日出的地方(朝山不仅净化心灵)

四面山适合看日出的地方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闻佛名功德不可思议,何况至心朝礼,其功德尤为殊胜!古德有云:“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亦有赞叹:“朝山一拜罪灭海沙”!寒来暑往,每年都能在四大佛教名山上看到朝山者的身影。大家或三两结伴,或跟着僧众、居士组织起的朝山队伍朝山。一路上,总是可以听到大家唱诵佛号的声音......然而,每一位朝山者都是带着各式各样的目的而去。或是祈求财富、或是祈求健康、或是忏悔自身业障,当然还有祈愿正法久住的。朝山路上,你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呢?

■ 朝山,应怀以怎样的心态?

朝山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朝山”,我们要明确朝山的目的。我们是去纵情山水,打卡留念?还是去爬山健体、吃素一条龙?我们首先要明确“朝山”与“旅游”的区别,明确自己朝山的目的,才能让朝山的功德倍增!有很多师兄听说朝山殊胜,就把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这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朝了个遍。但很多时候,无论是在朝山过程中,还是回来后,我们不仅自身烦恼没有减轻,反而增加了我执、我慢的成分。逢人就要说一说,四大名山“我”都过去了,其实也没什好玩的......我们一旦有了这种心态,那么朝山之旅就失去了它本有的意味。

■ 朝山,最起码要起到这两种作用!

朝山,是要降服我执,去除骄慢的。古德说,朝山最起码要达到两种作用,一种要忏悔我们的业障。拜也好,走路也好,没有点毅力,不吃苦,是走不下来拜不下来的。虽然我们一般朝山也就这么三五天,只要能用上心,就能达到消除业障的目的。

另一种作用,是亲近善知识。一路上能亲近到善知识给我们开示。我们应该把我们一路上遇到的善知识,都应看成是文殊菩萨为了接引我们,帮助我们开启智慧而来的化身。如果我们朝山拜佛,能够把一切有情众生都作文殊菩萨想,那我们朝山的路上就能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因为文殊菩萨没有一时一刻离开过我们,他一直在守护着我们,但其中有一个连接点,既是我们无比至纯的“信心”!如果朝山路上我们的心能趋于菩萨的智慧心与平等心,就能感受到菩萨的加持。

■ 朝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广结善缘平日里大家各有家庭、事业、生活,都是各忙各的,同参道友之间很少有时间聚集在一起。藉由朝山的活动,大家从四面八方而来,你帮我、我帮你,你跟我微笑、我跟你点头,大家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诚心,为了朝山这个共同的目的,为求法而来,结下一份善美的因缘,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 降服我慢我们无论平时修的有多好,多么的谦卑,对待法师、长辈、上级多么的低姿态,但多少还是会有慢心,因为我们的本性就是不愿轻易向他人低头。但在朝山时,不管路边有几只眼睛盯着我们,我们还是会五体投地的礼拜,这时候,我慢又怎么会生起?我慢去除,世界宇宙还有什么容不下的?因此,我们的肉体拜下去了,内心的谦卑就生起来了。这时的礼拜、低头、问讯,与佛菩萨交到感应,身心自在而宽广,可以降服我慢、解脱烦恼。

○ 消除业障修行,不外是“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秧”。从过去到现在,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贪瞋痴、贡高我慢,累积了多生多世的业障,若不经一番身心的磨练,何以得到消除?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藉由朝山,身心合一,虔诚恭敬,最能启发我们内心的清净,让法水洗净我们污秽、疲惫的身心,就可获得自在与清凉。

○ 增长信心对宗教的信仰,有时候,光靠理解是不够的,必须从行持上入手。而朝山就是实修的一部分。朝山可以增进我们的信心、增上道念。好比我们从遥远的地方,一路走到圣地,如果途中经不起种种的考验,如何才能到达?因此朝山,正是考验道心和毅力的好方法。

■ 朝山,你需要这四种心!

01 虔诚心朝山时,我们应当感念十方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有其弘法之因缘,才有我们今日朝山之机缘;同时我们也要感恩历代高僧大德,有其参访、铺路之因缘,才有如今我们朝山之便利。

02 忏悔心在叩下与起来之间,在城市与古迹之间,在众生与佛菩萨之间,我们将“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反复在信众默念,希望无始劫以来的恶业悉皆消除,回来后得到的是一份轻松与愉悦。

03 精进心朝山,在一步一步的前行中,让你懂得与过去做个干脆的了断。在三步一拜的过程中,让你放下的是对纷纷万事的执着与执念,提起的是一颗改过自新,积极向上的精进心。

04 悲智心我们学佛路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与智慧。一个人只有慈悲,却无智慧,这种慈悲是一种怜悯,因为无智慧的指引,有时还会为自己徒增烦恼。一个人只有智慧,却无慈悲,这种智慧会成为自己傲慢的资本,最终只能增长无边的邪见。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