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

江西龙虎山,碧水丹山,风光绮旎,环境清幽,在古代是炼丹修道的理想之地。东汉中叶,祖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丹布道 30 余载,创立道教。自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世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奕世沿守 1 900 余年,世袭道统 63 代,是我国道教正一派发源地和道教祖庭,被誉为中国道教的“第十五洞天”和“第三十二福地”,并与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和湖北武当山并称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1)

被龙虎山胜迹所吸引的,可不仅仅是问道修行者。考古学家也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为的是解开悬放在这山崖上的数百副棺木的未解之谜。

在我国历史文化中,丧葬习俗多种多样,所采取的方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树葬及崖葬等等,其中最奇特的当属崖葬中的悬棺葬。悬棺葬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为特征。安放棺木的方式因时因地而不同,或利用崖壁间的裂隙之处架设棺木,或在岩壁上凿孔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或利用天然岩穴及人工凿穴盛放棺木。悬棺葬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均有发现。这其中江西龙虎山悬棺葬年代较早,数量较多,更具代表性。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2)

龙虎山地貌与悬棺风俗

龙虎山崖墓位于丹霞崖壁上高出水面几十米甚至百余米的洞穴中,棺椁大多采用巨大的整段楠木刳制而成,大小不一,形态迥异,还有方形棺、屋脊棺、甚至二次葬所用的骨盒等葬具,并且还有丰富的随葬品。悬棺按科学方法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 2650±125年,正值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而此时的龙虎山一带也正是古越人生活的区域。

在先秦的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为“越”。而在这片广大的越地内有着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比如:吴越、闽越、杨越、南越、骆越等,故越又称“百越”。据考古资料证实,古越人与中原汉人在文化内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古越人对蛇的崇拜,以“蛇”作为本民族的图腾,以及用几何纹饰于陶器表面,而在葬俗方面采取的是神奇的崖葬。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3)

龙虎山属丹霞地貌类型,由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岩性差异导致风化程度不同,硬岩层抗风化能力强、风化速度慢,软岩层抗风化能力弱、风化速度快,从而在软岩层处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扁平洞穴。此外,由砂岩、砂砾岩等组成的岩层透水性好、含水性差,使洞穴十分干燥。且砂岩的抗风化能力强,风化产物较少,不容易形成土壤层,可以有效的防止虫蚊对先人遗体的破坏,再辅之以向阳、避风等优越条件,有利于棺木、遗体和随葬品的长期保存。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4)

龙虎山丹霞地貌呈现为赤红色、砖红色至暗紫红色,当落日投射至崖壁上时,整个山崖一片金光,灿若朝霞。夜色降临时,“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气势庄严崔嵬。这些灿若朝霞的鲜艳颜色,是传统上认为的永恒与庄重的颜色,象征着高贵和吉祥,古百越族人认为能辟邪驱鬼,与神灵相通。红色也是鲜血的颜色,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身之处,能保佑死者升入天堂。因此,百越族人选择以丹霞崖壁的大小洞穴作为丧葬之所。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5)

古越人居住在山野,以山为伍,他们对山的崇拜不是表现在轰轰烈烈的祭祀仪式上,而是更趋于朴素的现实表现。他们以岩穴为居,住在山洞里,后来人口增多,山洞不够住,才分居到地上或树上。人们生前既然住在大山的岩洞里,死后就按照生前的居住习惯,顺理成章地在山上安置尸体,选择高山崖葬也寓意死者在大山神灵的保护下,能和生前一样在另一个世界安居乐业。在龙虎山崖墓中,都选择了大山的朝阳面,山下是潺潺的溪水,正是反映了死者对龙虎山的崇拜以及对另一个世界的憧憬。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6)

我国的青铜时代在公元前 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到了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达到高峰,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兵器或是工具都已普遍使用青铜铸造,并在春秋晚期还出现了铁器。这些质地坚强的金属工具的出现,成了古人在崖壁上凿孔、插桩、进而安置悬棺的必备条件。

有了追求的条件,才能产生追求的愿望。可以说,丹霞地貌和金属工具的出现是古越人采取悬棺葬习俗的最基本原因,当然也有出于安全的考虑,把墓地设在常人难以接近的悬崖绝壁上,可以有效防止敌对方、坏人以及鸟兽对死者尸体的破坏。近年,考古调查资料显示,龙虎山崖葬墓除极个别的有被盗现象外,基本保存完好。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7)

未解之谜

然而,这么陡峭的山崖,这么高的崖洞,古代设备条件又是这么的简陋,古越人到底是怎样将棺木放上去的呢?这是一个至今未解的问题。

从古到今,有不少文人墨客注意到了龙虎山崖壁上的崖墓葬,他们因无法科学地解释其成因,而认为此处是仙人葬地或居所。如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篇》“多仙人葬,莫测其来”。邓德明的《南康记·神阙》“远望嵯峨,灵阙腾空,故老谓之神阙。”晁补之的《鸡肋集》“出游龙虎山,舟中望仙岩,壁立千仞者不可上,其高处穴中,往往如囷仓棺椁云,盖仙人所居也。”顾况的《安仁港口望仙人城》“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等。均表示了对无法给出悬棺葬的科学解释的遗憾,亦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8)

而考古工作者也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去试图解开谜题,有的人认为是古代龙虎山的自然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墓葬所在的位置从低处突然升高,从而形成了悬棺的奇观;也有人尝试借助简单的工具,运用力学原理去还原古越人在悬崖上搬运,安置棺木的过程。虽然有的方法被证明是可行的,但是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去证实古越人运用过类似的手段。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9)

由此看来,古人的智慧有时候也是深不可测的。而两千多年来,道家的洞天福地和古越人的悬棺墓地同处一座龙虎山中。古人因无法解释悬棺的来历而以为这是仙人的遗迹,既然此处有仙人,这或许就是龙虎山充满灵气,吸引众多问道修仙者的另一个原因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10)

实拍龙虎山古代悬棺(龙虎山里还有奇)(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