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5章及译文(道德经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an第二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释义:

五色令人眼盲,五音让人耳聋,五味使人的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使人的心狂乱,难得的货物使人的德行被伤害。

因此,圣人只求安饱而不求声色,取舍得当。

道德经第35章及译文(道德经第十二章)(1)

漫谈:

本章中,老子主张减少欲望,返璞归真,抱真守一,顺道而行,远离声色犬马的浮华生活,而保持简单知足和自我真我的生活品质。

为方便理解,简单普及一下:

五色指的是青、黄、赤、白、黑;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五色、五音、五味在这里都是泛指,代表缤纷的颜色、繁多的音乐和丰富的美味。

“五味令人口爽”,“爽”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畅快”,但在这里,却是丧失和败坏的意思。看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意义上,有些是有很大区别的。

言归正传,读完这一章,内心感慨颇多。人活一世,谁能没有七情六欲呢?而且很多欲望未必就是错误的。孩子有出人头地的欲望,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有功成名就的欲望,就会奋发有为。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一个个“欲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孩子曾与我讨论过《道德经》,他说《道德经》的思想并不适用于当代社会。我说:“孩子,你还是没能领悟老子的智慧。”

最自然的,最简单的,才是最美的,也才是最接近于道的。

比如,横贯漫长历史的最高艺术形态——书法,基本上只以一色完成,而且是最单纯的黑色;高山流水遇知音,也仅凭借一古琴而已。这些难道不是极致的审美?

纷繁复杂未必就是至美,声色犬马未必就是享受。世界丰富的美是与每个人的心灵相契合的。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其实,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要经历这三重境界呢?

涉世之初,用童真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万事万物在我们眼里都还原成本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长大后,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使我们迷失、彷徨、痛苦与挣扎,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积累、丰富,对自己、对世界不断反省后,便返璞归真,山仍然是山,水仍然是水。

物欲横流的今天,纷纷扰扰的世界,人可以追逐心中的梦想,但不要迷失了自我。

至简,至美;至真,至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