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心脏不舒服是怎么回事(经常感觉心脏不舒服)

随着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信息量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上问题。并且伴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做了各种心脏检查,却依旧没有找原因,那很有可能是“双心疾病”在作怪。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李荣主任医师做客医联媒体《对话名医·林欣》直播间,进行了一场主题为“9.29世界心脏日,健康从’心’开始”的直播,详细解答了网友们关心的双心疾病的相关问题。

有时心脏不舒服是怎么回事(经常感觉心脏不舒服)(1)

(李荣主任在直播中)

“双心疾病”是指患者躯体上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因此在疾病管理上,强调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倡导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双心疾病患者被发现。据相关调查显示:综合医院心血管门诊患者约 1/3 考虑“双心”疾病;高血压患者有47.2%伴焦虑症状。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双心疾病实际发病人群较广

双心疾病的人群是比较广,只要患有心血管疾病,在此基础上,大概有20-60%的人群容易出现双心疾病。特别是以下几类人群,李荣主任介绍道。

首先是年纪大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开始老化,血管的“皮肤”称为“内皮”也会发生老化,老化之后抗动脉硬化的能力下降,表现为“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使阻塞心脏血管管腔变窄,妨碍了心肌供血。

第二种是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当血压升高,尤其收缩压(即高压)太高的时候,引起心脏病的风险也会更大。第三类是肥胖人群,据相关研究指明,“胖子”出现心脏疾病的危险性更大。其次是血脂高的人群,血脂中主要还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即“坏”胆固醇的多少,它会直接导致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脏的缺血性改变。

除此之外,具有吸烟史、糖尿病患者等都属于双心疾病的高发人群。

有时心脏不舒服是怎么回事(经常感觉心脏不舒服)(2)

双心疾病可中西医兼治

针对双心疾病的治疗,李荣主任分别从中西医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对于中医而言,主要是将双心疾病中的焦虑抑郁归于狭义为郁证病的范畴。郁证的发生与情志内伤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是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郁证的病理因素主要包括气、血、痰、湿、食、火,病位在肝、心、脾肾。,因此因此对于郁证的辨治,首要辨明受病的脏腑,其次要分清证候虚实。治疗上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为基本原则。

实证者首当理气解郁,配合活血、清火、化痰、祛湿等法;虚证者根据所病脏腑的不同情况分而治之,如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等。对于临床上最多见的虚实夹杂的患者,应当补虚泻实兼顾,常用的中医治法包括宁心安神、重镇安神、解郁安神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精神调摄、怡情易性,也就是心理治疗在郁证治疗中的重要的作用。华佗在《青囊秘录》中的“金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未病。

若夫以树木之枝皮,花草之根粟,医人疾病,斯为下矣当分虚实论治,以补虚泻实、调理心神为治疗大法。虚证分别予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予理气、化痰、活血、行瘀。临证需分清虚实主次,治当兼顾,且应酌情配合宁心安神之品”,也给我们强调了治心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有时心脏不舒服是怎么回事(经常感觉心脏不舒服)(3)

西医上的治疗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心血管基础疾病,二是治疗焦虑抑郁心理。

心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选择上,可以按照相关指南共识进行去系统管理治疗。

例如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能够降脂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他汀类药物;以及用于降压治疗的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率增快患者,优选β受体阻滞剂,目前市面上有抑制α1β1受体的,也就是第四代β受体阻滞剂-贝凡洛尔。

双心疾病的药物治疗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用药后最好是规律进行随访复诊。

有时心脏不舒服是怎么回事(经常感觉心脏不舒服)(4)

双心疾病患者需多方面管理

双心疾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同时在生活上也需要多方面的调理恢复。

首先可以保持运动的习惯,运动是“良医”。一般来说,适度的耐力训练、阻抗训练、柔韧训练,能切实提高心血管病患者整体机能,运动得好也可以减少对药物的用量。

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也是十分关键的,可以通过运动、音乐等学会放松身心,善于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事,达到舒缓情绪的目的。饮食上要注意“管住嘴,迈开腿”,将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相结合,多吃低盐、低脂、富含高纤维素的蔬菜和新鲜水果。

最后,戒烟戒酒也很重要,吸烟会破坏动脉内壁,进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饮酒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心率加快,长期饮酒会对心肌造成损害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