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演出(跨越四十年的音乐之旅)

2019年5月26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2019中国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为上海观众带来了西贝柳斯的《第二交响曲》,与中国钢琴家张昊辰联袂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及与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合作,全球首演由作曲家谭盾创作的声乐协奏曲《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

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演出(跨越四十年的音乐之旅)(1)

此次费城交响乐团的2019中国巡演之旅历时两周,行程涵盖北京、天津、杭州、南京、上海五座城市。作为美国乐团中来华次数最多的团体,这也是费城交响乐团第12次访问中国。

1973年9月,受到周恩来和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邀请,费城交响乐团到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演出,这也是1949年后第一支来华演出的美国交响乐团。此前的一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开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也为接下来涉及文化、体育、教育、贸易等各个领域的中美民间交流奠定了基础。

在今年费交访华巡演中,三位当年曾参加1973年访华之行的乐手依然在乐团当中,而当时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官员并负责接待费城交响乐团的美国著名外交官Mr. Nicholas Platt尼古拉斯·卜励徳此次也随团来到中国。

当年费交的访华,被看作是为刚刚开始破冰的中美关系继续搭桥铺路,带有浓重的政治意味。“当我听到费城交响乐团要访华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就是焦虑。”卜励徳回忆称,“我们联络处只有11个工作人员,我被安排负责接待具体事务,要接待一个上百人的交响乐团,压力可想而知。何况是在当时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所以每个人都很紧张。”

而在大洋彼岸,费交的音乐家们对于此次出访则充满了兴奋和期待。至今仍在乐团担任小提琴手的Davyd Booth达维德·布思回忆称,“那时我仅仅20岁出头,甚至还不算是费城交响乐团的正式成员。直到出访前两周,一名乐手突然生病,我才被临时征调担任替补。当时简直觉得自己被幸运之神击中了,因为之前媒体已经在大肆报道费城交响乐团的这次历史之行,不管是我还是其他的团员都很兴奋,不仅仅是因为这肩负着一定的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去中国,一个如此遥远神秘的国家! ”

同样参加了1973年那次中国之行的小提琴手Renard Edwards伦纳德·爱德华兹也表达了相同的期待,“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惊讶。那时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一切全部来自历史书本,我知道这个国家有着悠久的文明与历史,为人类贡献了许多发明创造,而现在终于有机会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

1973年9月10日,费城交响乐团及随行人员共130人登上飞机从费城出发,在经历旧金山、檀香山、东京三次中转后,终于抵达了上海。从他们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眼前见到的一切都令他们感到新鲜,而这群外国人的出现同样令街头的中国老百姓感到无比好奇。

“那个时候还很少有外国人出现在中国的街头,因此我们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伦纳德说道,“我记得在北京街上走时,我和几个团员连同他们手中的傻瓜相机都成了大家争相围观的对象,总之对于我们的一切大家都充满了好奇。”

当然,对于完全陌生的中国,所目睹的一切也同样令这些来自美国的音乐家们震惊。达维德回忆说,“最惊叹的肯定是食物,我们那趟来简直就是被上了一课!还有就是自行车,每天都会在街上见到上百万的自行车在骑行,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象,总之是令我大开眼界。”

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演出(跨越四十年的音乐之旅)(2)

最终,消除陌生感和隔阂的还是音乐。费城交响乐团那次访华安排了六场演出,四场在北京,两场在上海。曲目中还包括由时任费城交响乐团的指挥尤金·奥曼迪指挥当时中央乐团(现为中国交响乐团)与钢琴家殷承宗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尽管大家此前都很紧张,但所幸乐队的演出非常精彩,观众们的反馈很好。尤其是在上海的演出,相比起北京,无论是乐团还是观众都更加地投入和放松。”卜励徳回忆道,“更令人欣喜的是,中美两国的音乐家们不仅仅只是在一起演奏音乐,他们更乐于彼此交上朋友。”

虽然语言不通,但音乐家们总有办法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卜励徳记得在一次接待晚宴上,大家欢聚一堂混坐在一起,中国的音乐家们自然是对美国朋友热情款待,不停地递酒布菜,有位费城的乐手实在吃不下了,急中生智地说了一句“Poco pianissimo”(音乐术语,意味:轻一点),引得哄堂大笑。

对于与中国音乐家们结下的友谊,达维德·布思将其视为自己中国之行最大的财富,“至今我与许多人还保持着联系。都说音乐无国界,我觉得我们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之间的交流非常好,我想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费城交响乐团再次回到中国,相比于20多年前的破冰之旅,中国的变化令人惊叹。

“继1973年那次中国之行后,我们再次来到中国已经是90年代,”达维德·布思全部参与了费城交响乐团每一次的中国巡演,“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3年的时候还能在北京看到大片的农田和牲口拉的车,90年代已经完全没有了,更不用提现在已经变成了巨大的现代化都市,我也算见证了四十多年来中国在各个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然,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费城交响乐团也以自己的方式起着作用,1973年那次历史性的演出为不少中国人打开了西方古典音乐之门,这其中就包括当时年仅16岁,还在农田里插秧的谭盾。正是在那时从广播里听到费城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受到震撼的谭盾立志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而20年后的1993年,谭盾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后,得到的第一份指挥邀约也来自费城交响乐团,两者仿佛命中注定有缘。

此后,谭盾与费交的合作不断,2013年费交委约了谭盾以湖南民间女书文化为题材创作的曲目《女书》,并在第二年于湖南稻田中演奏了这一作品。2018年底,费交再度向谭盾发起委约,这一次谭盾交出了过去五年多次在敦煌莫高窟采风后灵感迸发出的作品《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

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演出(跨越四十年的音乐之旅)(3)

而除了演出这部新作,在2019中国巡演中,费交在北京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驻地合作活动,内容包括两场音乐会、一场公开彩排、一场专题讨论会、一场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室内联袂演出。此外,乐团还与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音乐(钢琴)大赛上进入决赛的三名选手同台演出。

在结束天津、杭州、南京等地的巡演后,乐团在上海进行了最后一站的演出,并在演出前走进上海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了弦乐四重奏的大师课,另外还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进行了一场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室内音乐会。

实际上,自2011年费城交响乐团聘请卜励徳担任特别顾问后,其在中国的巡演频率和城市就不断扩大。这当然得益于卜励徳为其重新规划访华方案——包括每年来华一次,以及不限于北京上海,更深入内陆省份进行巡演并开展驻地合作,通过开展大师班、共享音乐人才、从事音乐教育,在历史遗址中演出等一系列方式,增进双方的交流合作。

谈到为什么费交能够成为来华演出最多的美国交响乐团,深谙中国文化的卜励徳笑言:“费交是第一个访华的美国交响乐团,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还是更愿意和老朋友打交道。”

同时,他也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有能力去欣赏古典音乐、观看音乐会。很多家长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除了北上广外,也有更多的中国城市建造了新的音乐厅,成立了新的乐团,这些都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客观基础。

“能够通过自己的演奏,让观众爱上音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满足。”达维德·布思谈及费城交响乐团近些年在中国开展的交流时说,“其实不管40年前还是现在,不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其他地方,在音乐面前大家都是一样的。无论何时何地,音乐作为一种共同语言总是能将大家连接在一起。”

而尽管已到耄耋之年,卜励徳还是坚持每年随乐团一同访华,但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带上了自己的孙子同行,“我想带他到我曾经待过的老地方转转,比如老锦江饭店,我会指给他当年尼克松访华时是住在哪个房间,乐团1973年来时住哪些房间。我自己每次来上海也都会选择住在老锦江,不光是历史的原因,住在这里让我觉得最舒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