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五场人神之战(国学山海经中山九经)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至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至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山海经五场人神之战(国学山海经中山九经)(1)

[犭也]狼

山海经五场人神之战(国学山海经中山九经)(2)

注解

中山九经:

《中次九经》记述了从女几山到贾超山共计十六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四川、重庆、湖北一带。

白话文:

高梁山再往东四百里,有座山是蛇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垩土,这里的树木以栒树居多,还有许多豫章树,而花草以嘉荣、细辛为多。

蛇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狐狸,却长着白色的尾巴和长耳朵,名叫[犭也]狼,它的出现预示着那里将会发生战争。

注释:
  1. 垩[è] :指可用来作涂饰的土。
  2. 栒[ xún ]:栒子木,落叶灌木,叶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多为红色。
  3. 豫章:樟树。
  4. 嘉荣:草名。“生而秀,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霆。”。
  5. 少辛:即细辛,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直立或横走,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花紫黑色。
  6. [犭也]:读音,yǐ。
  7. 高粱山:一说今四川大剑山。
[犭也]狼:

《山海经》记载:“其状如狐,白尾而长耳。”。

说,[犭也]狼长的像只狐狸,但是长有白色的尾巴和长长的耳朵。《山海经》对[犭也]狼的图像记载较少,我们来看看与它外表相似的狐狸。(如下图)

山海经五场人神之战(国学山海经中山九经)(3)

狐狸

山海经五场人神之战(国学山海经中山九经)(4)

狐狸

[犭也]狼有个特质:

凶煞之兽,[犭也]狼出现在哪里地方,哪里就会出现国家动乱。

如果定位“国家”动乱的话,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如果把这里说的“国家”看成部落的话,那应该是在黄帝时期或唐尧早期。小编倒认为国家的形成,说明人的意识形态由神学逐渐转向人权,说动物造成国家动乱着实有点勉强。

而定位于黄帝时期,环境处于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状态下,更容易发生战争,所以“国家”这一词应该代表的是势力一方,或是黄帝或是炎帝亦或是蚩尤。

综上我们再来看看,[犭也]狼之所以是战争的挑起者,不在于它自己,而是掌控它的人。就好比当年蚩尤大战黄帝,蚩尤就使出了他的战争利器“坐骑熊猫”,威力相当可怕。

山海经五场人神之战(国学山海经中山九经)(5)

上古时期,天下还没有统一,部落相互独立存在,在食物分布不均和自然灾害面前,为了生存,部落之间势必会产生“资源”争夺战。

我想[犭也]狼在战争面前,势必充当资源争夺战的“武器”或者是“军队的骑兵”,当争端一旦发生,[犭也]狼首当其冲杀到敌对部落进行掠夺、厮杀。所以造成了[犭也]狼“见则国内有兵”的形象。(上诉所讲,仅代表小编胡思乱想)

蛇山:

一说今四川江水县的光雾山。

此山,拥有大量的植被,多为栒树、樟树,草本类。另外还有数不胜数的黄金和有色土壤。

山海经五场人神之战(国学山海经中山九经)(6)

中次九经路线图

.

欢迎继续阅读下一篇:《山海经》中次九经——窃脂,一个偷盗者,也会盗亦有道。

也许您接触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或者是日韩文化,孰不知日韩文化来源于何处!中国文明从夏朝建立以来有3900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就更长了,那得从伏羲、女娲算起。老祖宗们的智慧在早期就好比“咿呀学语”的婴儿到文明盛世,万国来朝,每一步都是有脚印可寻的。

此处,予以整理《山海经》基本信息,以小短片的形式供大家阅读,不当之处,愿闻其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