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清代龚自珍的历史背景(封建末世的铜镜)

随着民族危机,封建统治危机的步步加深,政治运动不断,各种思潮起伏,农民起义所建立的太平天国政权更给予时代更大的冲击。在这样新旧文化并重,民族危机加深的特殊年代,开端之际的风气之先的杰出人物少之又少。

而有人,伸张个性,重情重心,傲岸不羁,不仅仅开创了一届的文坛新风,更赋予这动荡与改革的年代重要意义,其影响深远,此人就是龚自珍。

收集清代龚自珍的历史背景(封建末世的铜镜)(1)

一、功成倘赐移家住,何必湖山理故箫

龚自珍并不生长在京都,所以自小的天真与自在让龚自珍享受着美满的童年时光。可能是龚自珍的父亲与外祖都身在官场的缘故,再加上母亲良好的教育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龚自珍到了少年时代,便有了士族心目,举手投足间的头巾气终其一生也未能泯灭。

龚自珍的仕途并不好走,当时的道光帝在文学方面更加看重形式,对八股文的推崇让当时的文风变得犀利古怪。考官们在科举考试中,对文章形式的要求颇为苛刻,甚至根本不注重其中的内涵,反而锱铢必较于一段一式。

这让龚自珍,还有与之齐名的魏源等人都纷纷落榜。偏偏龚自珍一身傲骨,他对政治的追求不在于功名,更多在于锋芒毕露地指出时弊。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龚自珍的才华无处施展,再加上他的书法并不美观,一直到了三十八岁,他才中了进士。人生最宝贵的二十年,龚自珍全部奉献给了科举考试,而影响着他政治路途的小楷,也成为了他这许多年来都挥之不去的伤痛,成为了他一生的逆鳞。

清王朝由盛转衰,自己政治路途的不顺,让龚自珍在这样“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时代背景下,颇有勇气地再次提出了明末清初时期的“经世致用”之学。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龚自珍在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观视野下,大胆批判指责没落的君主专制。只是,他在倡导个性与解放的政治斗争中,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儒家学说中,并没有跳出传统封建的范畴。

收集清代龚自珍的历史背景(封建末世的铜镜)(2)

二、乡愿犹足以自存,怪魁将何所自处

从清朝中叶以来,文学领域一直为桐城派古文所笼罩,其死守义法,抗拒创新的文学态度,彻彻底底限制了文学创作的活力。

龚自珍却大胆摆脱了这种束缚着文人思想的牢笼,在其经世致用的思潮下,他大胆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道路。龚自珍不仅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周秦诸子散文自由无拘的创造精神,更是以活泼无羁的体式重新改写先前统一的文章格式。龚自珍大胆创新了经世文学的风潮,清代散文由此改革。

相比较散文,龚自珍在诗词方面的艺术成就更加卓越。作为首个杰出的近代诗人,龚自珍的诗作,通常都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一中心,或是对极端时政的猛烈抨击,或是对动荡社会的痛心慷慨,还有自己满腔的爱国情怀由此抒发。批判,呼唤,期望等多重情感交杂,体现着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家国命运的爱国激情。

龚自珍崇尚经今文学,他十分关心政治,也会在这样腐败衰颓的时局中痛心批判,这或许也与他真真切切想为国家做事相关。在龚自珍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有着很高的理性自觉,面对这样颓败的清王朝,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

龚自珍的个性在某些程度上很像李白,一样的放荡不羁,一样的自尊自信,他们呼唤风雨,憧憬未来,但是相比较起李白,龚自珍又更多了些凌霸与怪异。他像一个“怪魁”,另类地呼唤着平等与自由,总是会现在统治现实的对立面,高声斥责,为当时社会所不容。

收集清代龚自珍的历史背景(封建末世的铜镜)(3)

三、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七万里戎来集此,五千年史未闻诸。”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强,引起了中华民族极大的震惊,这便也成为了龚自珍心之所系。

对于日益迫近的民族危机,龚自珍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甚至著书立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洞察和揭露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并且根据实况也提出了一 系列筹海防边,反抗外来侵略的战略措施。

龚自珍坚决主张禁烟,在当时统治阶级 内部禁烟与驰烟两派 的 斗 争中,他坚决支持林则徐等人为代表的禁烟派,把禁烟上升到斗争层面,旗帜鲜明地批判 了那些主 张对外妥协的“吸烟派”。

身为文人,龚自珍在俄侵略方面也提出了筹边之策。龚自珍积极变法改革,忧民族之所愁,急民族之所急,表现着一位爱国主义者的极大热忱。

尽管龚自珍的思想并没有摆脱封建传统儒家学说的范畴,总是把挽救危机的希望寄托 在 封 建的君主与臣的身上。但是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龚自珍的愿望与思潮,确实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潮流,在历史上也大大推动了近代化的开端。

面对民族危机,即使此时的他已近年迈,可是就算是落花成泥,也仍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和培育新的花朵。

收集清代龚自珍的历史背景(封建末世的铜镜)(4)

四、未免初禅怯花影,梦回持偈谢灵箫

仕途的不顺,国家的动荡,让逐渐年迈的龚自珍感到了疲倦,后来的龚自珍将自己的情感也投入了风月。

如果说前半生的龚自珍极具变革社会的思想和为国奉献的激情,那么他的后半生,便是把曾经的失意与不得志重新寄托在了感情上。多彩多姿的感情生活,从京都到杭州,龚自珍也成了众人皆知,议论纷纷的“多情种”。

在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曾记录着这么两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在似真似假的传闻中,可以看出,龚自珍与当时荣格郡王绵亿的儿子,贝勒的侧夫人顾春有一段感情,只是两人相识于诗文之中,却也止步于世俗之下。

在龚自珍众多感情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段浪漫。那位名叫“灵箫”的姑娘,让前半生历经的挫折、无数的悲哀失意、对国家前途和官运的失望的龚自珍,就在看见她的那一瞬间都被治愈了。

这位风尘女子,让带有家眷的龚自珍,毅然决然地选择这个“温柔乡”作为最终的归宿。只是后来,结局总归是不好的。

想来身为诗人的龚自珍,在沉迷于一见钟情的浪漫中,太过看重两个人灵魂上的契合,却忘记了平淡生活的琐碎,这也导致了他在感情上的不完满。

收集清代龚自珍的历史背景(封建末世的铜镜)(5)

五、五十年中言定验,苍茫六合此微官

龚自珍以犀利的笔锋揭发了残暴与阴险的君主专制统治,以及君主专制权力下士大夫的奴性与腐败在揭露及反对君主专制及其制度的基础上,强烈的呼吁社会政治变革。

龚自珍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他在当时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作为经世派作家中的佼佼者,龚自珍以符合当时时代进步发展潮流的思想,和极其高涨的爱国热情,在文坛上大显身手。

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龚自珍都唱出了新时代的凯歌,这不仅仅改变了封建文坛旧日面貌,更在思想领悟揭开了新时代的新篇章。龚自珍作为近代文学的先驱,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当时,他对中国近代文学有着开启作用,对其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直为后世所传颂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是龚自珍内心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曾经未经事的少年大而无当,难以就用,满心都是慷慨陈词。后来随着潮流,迎着疾风走过康乾盛世的夕光,又在嘉庆年间祸乱中成长。

曾经的少年已经而立,他曾经朝廷的试探不断受阻后渐渐在守成中沉沦,也从梦中惊醒只见战火纷扰而痛心疾首奋发变革。

而这些,正是龚自珍远远超出庸俗之辈的责任与担当。他真实又猛烈地展示着封建末代的衰颓,展露着自己最真实的价值与面貌。

收集清代龚自珍的历史背景(封建末世的铜镜)(6)

六、小诗文有话说

说罢生平事,我们还绕不过去的是龚自珍本身。道光十九年,龚自珍终于下决心辞官出京,在归途中写下了著名的《己亥杂诗》。两年以后,他暴死在丹阳云阳书院讲席的任上。当晚年的龚自珍回望他这一生时,说出“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以击剑与吹箫来概括少年时代狂侠的豪爽之气与悱恻的怨抑之情,面对黑暗的政治统治,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却也一次又一次地奋起。

他这一生,在“剑”与“箫”的光影交错中,已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留给后世的便是无尽的辉煌与膜拜。

参考资料:《龚自珍传》、《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