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

【编者按】本文由作者时永明授权,秦安战略在头条平家原创发表,转载自公众号“时语明言”。

不希望发生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俄乌战争打了有一个星期了。

我说过了,一旦俄乌开战,中国会面临一些困难。这如今大家也都看到了,外交上,美国一边攻击我们支持俄罗斯,一边要求我们选它那边站。目前来看,我国政府以非常自信和坚定的定海神针式的外交克服了眼前的外交困难。中国是个大国,必须具有稳定乱局,引领世界走向正确方向的胆识和能力。这次的俄乌危机给了我们一次实践的机会。

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1)

眼下,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国内的舆论场。由于中国的特殊地位,以及复杂的认知环境,国内舆论场的斗争也比较激烈,教授堆里居然冒出组团反战的。当然,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事。

当下,西方的政界、学术界、思想界和媒体中有个悄悄流行的词汇,叫“叙事战争”。“叙事”其实包含了认知、实践和宣传等诸多领域的内容。从“叙事”的角度来看俄乌冲突,更有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和本质。

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

中国人的文化、文明是建立在“道”和“理”之上的。我们的人文理学探究的是人类的生存之道和人与人的相处之理。所以,中华文明对内可以“尊礼守序”,对外可以“和谐万邦”。文明绵延不断数千年。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叙事”的基础上的。西方的第一部历史书,就是讲的故事。“叙事”的目的,是让别人服从,而不是“讲道理”。所以,是以输赢论是非的。直到现在,他们对人的判断依然是以“赢者还是输家”为标准的。

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2)

西方开始征服世界建立殖民地的时候,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屠刀。《圣经》是为了给征服的对象讲故事,说明自己的侵略有理,要对方服从自己的统治。“要是有人打了你的左脸,你再转过去让他打你的右脸”。这大概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资产阶级革命后,他们又用所谓“追求自由”来讲故事。于是到北美印第安人那里找自由,随后就灭了印第安人让自己获得了“自由”。在这个征服、统治,甚至灭绝的过程中,西方建立的大叙事系统就是文明等级论。这种文明等级论发展到现代就是“西方中心主义”。当然,在这种“西方中心主义”中依然还是有等级的。这就是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帝国等级体系。(参见笔者《2022:走向新世界》)。

冷战后米西的帝国叙事

冷战后,米国一超独霸。米西一体迅速建立了新的叙事体系,即“美国治下的和平”。看到没有?非常清楚,这个世界是由美国统治的。美国是这个世界上的独裁者。当然,米国要美化自己,因为它是主张所谓“民主”的。所以,米国封自己是世界的“领导者”。这就是叙事的开始。当然,还要给这个霸权统治的世界一个好名称,否则那么露骨的专制主义,别人不太容易接受。这个名称就是“自由主义秩序”。(参见《“独家专访”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 》)

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3)

首先是叙述所谓“霸权稳定论”。世界是无序的,各国自谋私利,竞争权力,所以冲突不断,因此需要霸权国家来控制世界。所以,你看到美国的军队是以全球各个地区为版图设立“军区”的。美军甚至在非洲设立了战区司令部。北大西洋公约这个制造冷战的工具,冷战后就是米西帝国统治世界的皮鞭。

其次,要为米国治下的世界设立价值标准。所谓“自由、民主、人权”就是米国用来统治世界的工具。解释权和裁判权都在米西共同帝国手里。自由主义理论五花八门,自己就超级撞车,但是你没有批驳他们的自由。民主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不可以自我阐述。人权问题更是容不得你多嘴。联合国对人权理论在不断地丰富发展,但米西帝国一概不认可。(参见《解读蓬佩奥的“十字军宣言”》)。

前文《泽氏不懂盘中棋,乌东危机终破局》中提到欧盟外交事务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开幕致辞时,评论中俄联合声明时说到了“叙事战争”。他认为,中俄是在“自由、民主、人权”的概念上挑战西方的定义权和裁判权,提出自己的国际秩序主张是一种“叙事战争”。

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4)

用了“叙事战争”这个词,那意思就是说,我不想听你说什么,我也不想跟你商量讨论。这个世界只能是听我的,或者就是打仗。

帝国征服世界的战争

当然,米西帝国是不可能光靠“叙事”(忽悠)就能统治这个世界的。通过战争来征服世界,依然是现代新帝国主义实现统治的核心手段。

为了这种战争,他们为这个世界确定了一个“叙事”的语言框架:“民主”对抗“专制”。凡是不屈从于米西帝国统治的国家都被贴上“专制”、“独裁”、“暴政”、“强人”的标签。有这些标签的就是他们要齐力打击和消灭的目标。为什么我要说“凡是不屈从于米西帝国统治的国家”?诸位想想,为什么像沙特这样的国家并没有贴上这种标签?很简单,因为沙特是他们的盟友,沙特为美元称霸世界提供了基础性支持。(参见《帝国“民主封会”的“民”与“主”》)所以,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只是米西帝国征服世界的工具。但凡有一点对这些概念的基本尊重,他们的行为都不会那么没底线。

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5)

当然,单独指责别人是“独裁”,帝国依然无法对人家的内政进行干涉,更无法开战。所以,他们利用了联合国宪章中有保护人权的条款,硬生生篡改了宪章以尊重国家主权为支柱的基本精神,提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概念,更无耻的是,他们认为他们是世界的管理者,要由他们来裁判世界。

在这种叙事下,米西帝国先后肢解了南斯拉夫,占领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打碎了叙利亚和利比亚。最后,你们看到了什么?去年,米帝做了一个全球军事态势评估,明确表示自己已经从军事上控制了中东地区。

是的,这一系列看似各有不同理由的战争,其实都是为了完成米西帝国对这个世界的军事和政治控制。

从这种控制再回到九十年代我们说的,美国对中国的星月型包围圈(这个包围圈在本世纪初被日本的麻生首相称作“自由与繁荣之弧”),于是我们看到什么?看到米帝正在完成对中俄两个大国的包围。

而更深入和贴近的包围动作,就是颜色革命。今年初我们看到了哈萨克斯坦的“颜色革命”,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事情还没完。他们还是要继续搞的。其实这种布局已经很长时间了。2020年他们在白俄罗斯动手失败,最后欧盟索性就正式决议不承认白国的选举结果(参见《欧盟决定了》)。白国也曾想表现得中立点,适当向西方靠一靠,结果这么一闹他们也看明白了,只有强化俄白关系才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米西的颜色革命不仅仅是针对这些中小国家,中俄同样是他们的目标。能够兵不血刃地颠覆你的政权,拆散你的国家,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6)

什么叫侵略?

3月3日,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通过了“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其中谈到了“侵略”问题。我在这里摘录一下:(有道翻译)

“又回顾其1970年10月24日第2625 (XXV)号决议,其中大会核可了《关于各国按照《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与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并重申其中所载的原则,即一国的领土不应因威胁使用武力或使用武力而成为另一国取得的目标,任何旨在部分或全部破坏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或破坏其政治独立的企图,都是不符合《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

回顾其1974年12月14日第3314 (XXIX)号决议其中将侵略定义为一国使用武装力量侵犯另一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违反《宪章》的任何其他方式,

铭记着必须维持和加强建立在自由、平等、正义和尊重人权基础上的国际和平,必须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论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或发展水平如何,

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7)

这几段话我原本在《美国售台武器是侵略行为 》一文中想用来着,当时由于忙,没来得及找。今天终于又看到。请大家注意:“侵略”并不仅仅指“武力侵犯领土”,还包括对“政治独立”的破坏。米西帝国在冷战后打的仗哪一次不是侵略?哪一次不是破坏他国的政治独立?米西帝国借所谓“价值观”问题干涉他国内政,不也是明晃晃地违背联合国宪章吗?

其实,就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以色列还轰炸了叙利亚。现在,以国轰炸叙利亚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了。媒体往往是习以为常,不太关注。但这也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而拜登对这种行为公开表达了支持。拜登在此前不久还通过远程轰炸的方式击毙了在叙利亚的恐怖分子头子。这表面上好像是在打击恐怖主义,实际上是在展示米帝对中东的军事控制。

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8)

站在米西帝国统治世界的全球战争的角度看,乌克兰只是米帝的一个小战场。而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也只是对米帝军事挤压的一次反击。米帝为统治世界是不择手段没有下限的。在叙利亚,他们为了打开局面给自己的军事介入找到美丽借口,不惜动用恐怖分子,最后导致伊斯兰国的出现,而米帝就借口打击恐怖主义,军事占领了叙利亚的土地。在乌克兰,他们动用了极右翼的新法西斯组织,完成了对合法政府的颠覆,操控了乌克兰政权,使乌克兰成为直接威胁俄罗斯军事安全的前沿阵地。这导致俄罗斯提出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法西斯化”。

一旦打破米西的叙事体系,我们对这个世界还看不清楚吗?

拜占庭与奥斯曼的战争(西方帝国的战争叙事)(9)

结语

“叙事战争”是新旧世界之间难以避免的一场战争。旧世界的不肯退出,首先在于旧世界的认知出了问题。不经过思想的交锋,他们是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的。新世界的确立,一定要首先从思想和理论上站起来。对此,我们中国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