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被印度赶超(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英国为什么会在短短百年时间从日不落帝国地位下降到如今的境地?

据美国彭博社9月2日报道,最新数据显示,印度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IMF数据显示,经过校正后,印度在2022年头三个月的名义GDP为8547亿美元,而英国同期数据为8160亿美元。作为英国前殖民地的印度,在2021年的最后三个月成功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而印度的领先优势在2022年的头三个月中进一步扩大。

不过印度的目标可不仅于此,莫迪雄心勃勃,他想在25年内成为全球前三大的GDP经济体。前四名依次为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而10年前,印度在最大经济体中排名第11位,而英国则排名第五。

英国经济被印度赶超(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1)

前殖民地竟然超过了宗主国,虽然新兴国家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但也真为英国感到丢人。

作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英国是一个有着特殊影响的国家。英国称霸全球长达一个多世纪,鼎盛时期的英国占据了全球陆地面积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着全球贸易的22%,垄断着全球的金融和海上航线,是名副其实的全球老大。但英国在二战结束后出现断崖式衰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势力急剧收缩,从世界霸主变成了二流国家,逐渐沦为美国的小跟班。

英国经济被印度赶超(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2)

本无霸主之相,却成就了霸主大业。

从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到现在的二线强国,英国的的崛起有历史偶然性,而衰落有其必然的因素。

大英帝国全盛时的版图有3400万平方公里,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比蒙古帝国全盛时还多100万平方公里,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如今只剩下25万平方公里的英伦三岛,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的日不落一去不返。

一百年时间并不短,通常一个帝国的寿命大概在300年左右,从顶峰走向灭亡的衰落期大概就是一百多年。

帝国就像人类一样,有一个典型的生命周期,最终走向落幕。

以唐帝国为例,唐朝实际寿命为287年。安史之乱后,直到904年朱温发兵攻陷长安,整个衰落期为150年。

五十年内,北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分裂是大概率的事情。大英帝国最终将走向灭亡。

大英帝国的衰落是有一个过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大英帝国开始走向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彻底拖垮了英国。

在一战之前,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较为独立和偏远的殖民地经过各种形式的斗争就已经得到英帝国内部自治领土的地位,虽然还没成立为国家,但这些事件标志着大英帝国的衰落已经开始了。一战结束后,英国和其他战胜国将德国的殖民地瓜分了,大英帝国的面积也达到巅峰。但另外一方面却是将英国实力大大削弱了,它却没有那么多能力来管理这么的土地。英国在一战时作为主要参战国,财政被战争消耗了很多,之后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殖民地战争,它已经没有多余的钱来管理新的殖民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程度远超一战,直接打掉了英国大半的国民经济,工业人口锐减,新生人口严重下滑,直到二战结束后的第五年才慢慢恢复过来。在三十年之间打了两场世界性大战,英国不仅耗尽了国力,还将曾经手中的殖民地丢了大半,彻底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基础,落后自然是很正常的事。

英国崛起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14至15世纪,英国和法国打了一场百年战争。

英国失败,丢失了所有在欧洲大陆的领地。英国的势力退回英伦三岛,英国人把目光转向了海上。

但这个时候统治海洋的是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

作为大航海时代开拓者,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而此时英国的经济却陷入了内困外忧。

英国经济被印度赶超(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3)

当时海上贸易路线已经给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控制。为了从海洋贸易中分一杯羹,英国女王给英国海盗颁发“私掠许可证”,鼓励他们抢劫,抢回来后按一定比例分账。海盗头子霍金斯进入国会,还成为英国海军重要将领,直接领导了英国海军舰队的改造。

1588年弗朗西斯·德雷克击败了进犯的无敌舰队,终结了西班牙的海上神话,帮助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抢劫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传统,大英帝国靠抢劫走向了强盛。

英国经济被印度赶超(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4)

英国人手头有钱以后就开始投资商业、手工业。

商业和手工业繁荣到极致,就产生了工业革命。英国真正成为世界霸主,实现了国家崛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英国的崛起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英国成为当时的全球贸易中心,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使其率先到达现代化国家的入口处,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中心。

英国经济被印度赶超(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5)

英国衰落的根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失去先发优势。

随着殖民地带来的财富不断增加,英国的财阀不再重视科技的发展,导致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统一后的德国。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全世界扩张了非常多的领土。但大量的资本从英国本土流到殖民地吃利息而不是投入到工业和科技。这就是所谓的高利贷帝国主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阶段英国的帝国扩张实际上是失败的。

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英国同荷兰移民后代阿非利卡人(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第二次布尔战争。

战争持续了三年多,英国先后投入四十多万人,共阵亡两万两千余人。最终英国在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与国际舆论压力下,与布尔人签订和约,战争结束。

英国在这场战争中财政消耗2.2亿英镑,相当于14亿两白银,七倍于马关条约赔款。

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期,英国由于在战争中财政消耗过大,导致工业和科技被德国超越。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英国的顶峰,也是英国就开始走下坡路的开始。1894年,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英国被美国赶超。不久又被德国赶超,30年代又被苏联赶超。

英国经济被印度赶超(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6)

英国自身具有几个缺陷,使英国必然走向衰落。

一、国土和人口

本土面积太小是英国的最大劣势。国土面积小,就缺乏相应的自力更生能力。无法供养太多人口,提供太多资源。英国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依赖海外3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也意味着英国的国运时刻面临其他大国的挑战。

英国只有几千万的人口,想要管理人口达5亿的广阔殖民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人口少,英国对殖民地只能采取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这并不是一种很牢固的管理模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不得不在1931年推出《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认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自治领的独立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誉为帝国“王冠上的宝石”的印度独立,这颗宝石也掉落。元气大伤的英国再也无力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而没有殖民地的英国,就意味着不可避免的衰落。

二、地缘位置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孤悬海外。欧洲列强林立,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在欧洲大陆几乎没有领土扩张的空间。

由于这种独特的位置,英国地缘政治博弈中采用了一种高明的政治策略: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

这是英国被称为“欧洲搅屎棍”的原因。不过他们高明地方就是“只当搅屎棍,从不炸茅房。”

不过这些做法,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玩得驾轻就熟。战国时期,秦相张仪用连横之策瓦解了六国合纵。

英国经济被印度赶超(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7)

上世纪80年代英国政治喜剧《是,大臣》中的一段经典台词说就是,“英国的外交目标500年来没有变过: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因此,我们联荷兰制西班牙,联德国制法国,联法国和意大利制德国,联法国制德国和意大利。分而治之一贯效果很好……”

英国经济被印度赶超(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8)

这几百年来英国人一直都在使用各种策略分裂欧洲。

1、扼杀法国革命。17—18世纪法国崛起,英国联合普鲁士、俄国、奥地利围剿法国。英国出钱出人七次组织反法同盟,阻挠法国大革命并打败拿破仑帝国。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却“手下留情”,在维也纳会议上坚决不同意肢解法国,让法国保持疆域完整,以牵制逐渐强盛的普鲁士帝国。

2、联法败俄。19世纪中叶,英国人联合法国、奥斯曼帝国等国去围殴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给俄罗人以重创。

4、结盟反德。19世纪末,德国工业超过法、英跃居欧洲第一。英国联合法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集团。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打败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

5、扶德抑法。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战败的德国,以防止法国独霸大陆,并且在经济和政治上扶植德国。

6、纵德反苏。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对内独裁扩军、对外突破凡尔赛体系。英国伙同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用牺牲盟友和自身局部利益的办法将“祸水”东引苏联。

7、联苏抗德。二战中,法国亡国,英国本土遭到轰炸。英国最终与苏联、美国等捐弃前嫌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后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战争中还念念不忘“德国倒在坟墓里,苏联躺在手术台上”。

不仅仅欧洲,英国在全世界地缘政治博弈都应用了这种策略。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大部。英国人贷款卖武器给左宗棠,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1895年甲午战争,英国资本购买了日本战争公债,支持日本打败了清朝。

1905年日俄战争,英国人支持日本打败俄国,以牵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当然英国的连横战略也有失策的时候。

一战爆发后,为了支持俄国去对抗德国,英国对俄国提供了7.5亿英镑的巨额财政援助。由于沙皇俄国的崩溃、苏联成立后,这笔巨款就打了水漂,社会主义苏联是不会替沙皇俄国借债买单的。但这些钱成了苏联初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战爆发前,英国伙同法国对德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诱使“两害”相残,一举多得。不料被希特勒利用,在扩张中膨胀起来的德国再次把欧洲和世界带入战火。

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把英国打回了原形。

在二战之前,大英帝国的领土为1420万平方英里,人口为5.25亿。到了50年代末期,大英帝国的领土已缩水至200万平方英里,人口缩水为1亿左右。

从1420万到200万,5.25亿到1亿,这是完全可以看得见的没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的地缘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转换。美国不仅承接了英国的霸权地位,也接手了新的离岸平衡玩家角色,并且新棋局的范围大大拓展,毕竟30英里宽的英吉利海峡,显然无法与3000英里宽的大西洋甚或一万英里宽的太平洋相提并论。

所以,英国的衰落绝不是偶然,而且具有必然性。我们将可以见证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走向灭亡。

#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