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练字善于学习 勤查字典终身受益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一生求学过程中,经历过的老师,不计其数。如果你能遇上一位“好”老师,算你运气好;如果有幸碰上两位或更多的好老师,那应该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值得你开香槟大事庆祝啦。反过来说,你若遇上一位或更多“不负责任”的老师,那种 beyond my control 的气愤、懊恼、无奈感,是忘不了的,这是我的亲身经验。

汤廷池老师就是一位令人毕业越久越会怀念和由衷感恩的真正“好”老师!

以下所述,如有读者不以为然,请您不要忘了这个 “true story” 的时空背景,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我们念高一那年 (1958) 恰逢八二三炮战爆发,台湾正处于战争边缘,局势紧张。我们是在克难环境下学英文,没有 audio-video 设备,英文报章杂志也缺乏,personal computer 还没出生,遑论 internet 和 Google,对住在乡下的我来说,唯一的依靠就是一本字/辞典。

汤老师的英文课,尤其他对文法的重视,对我一生影响至为深远。另外,因为上他的英文课,“逼”得我从高一暑假开始就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几十年来,不论在学校办公室或在家,我的桌上一定有一本比较完整的英文字典,可谓终身受益无穷。(当然了,现在随时可从 Google 查询,相对会减少使用字典的需求,但我并没有把它打入冷宫。说来也许没人相信,我至今仍保留一本早已破旧不堪的增订版英汉辞典,梁实秋教授主编。这本辞典是托朋友在台北买的,1967年4月4日我还在小金门当预官时收到的,它认识我早已超过半个世纪,我不忍心把它扔掉。)

直接受教于汤老师整整二年 (1959-1961,高二丁班、高三丁班的英文老师),那可是一甲子前的事。(听蔡头兄说,汤老师那时才回竹中全职 (full time) 任教不久。) 先教高二丁班,一年后再教高三丁班的英文,更巧的是他同时又担任班导师,所以几乎天天会在教室见到汤老师。我原是高一甲班,一年后重新分班到高二丁班,高三再次分班时仍留在丁班,因此连续两年加上高一暑期都是汤老师的学生,真是三生有幸,还得感谢上苍格外开恩。

依稀记得,高一快放暑假时,有天汤老师 (那时我还不知道他是谁!) 忽然主动到班上来,自我介绍后,就宣布他将是我们高二的英文老师,他要提前给我们“暑假作业”。然后他又说这作业很简单 (以他的标准而言!) ,每天只要选十个单字,先解释字义,再把那个字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的变化一一写下来,最后还要加造句。(当时不少同学包括我,都在内心抱怨,这个老师真是太霸道了,还没上任就先给作业。) 这个作业看似轻松,其实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正如英文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很生疏,因为从未做过这种练习。过一阵子后,渐渐感觉有点驾轻就熟,还学会举一反三了,颇有成就感。举一个那个暑假才学会、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assume, assumption, assumable), 只要弄清楚这个单字变化的 pattern ,其他几个字如 (consume, presume, resume) 的变化,依样画葫芦就有答案了。还有一个当时令我兴奋不已的例子: (analysis, analyze, analytic), 接着很快又学会了 (catalysis, catalyze, catalytic), 还有 synthesis, 等等。暑假还不到一半,我就发现我用的字典已不能胜任了,只好到新埔镇上书店买一本更好的英汉辞典,可惜主编和出版公司已记不清了。

我深信利用这种方法去学新的单字,比硬生生去背单字更为有效。一个暑假下来,我的英文字汇的确增加很多,而且也知道它们的变化,连我自己都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这全要归功于汤老师的启蒙——应该说是被老师“逼”出来的,更恰当些。所谓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我是真正体验到了。

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而终身受益不尽,这正是前面提到汤老师对我一生影响非常非常深远的最真实例子之一。

汤老师的教课方式,更是非常独特的一招。每次上课时,他不会马上讲解课本里的生字、成语、文法或整个句子,而是要我们按座位次序当场回答他问的问题。大家都记得,竹中上课时的座位是固定的,老师就从第一排靠近门口(老师的左前方)的那位同学开始问,如果他答不出来,就问隔壁那位仁兄;如果还是不对,就轮到旁边那位幸运君子⋯⋯如果连续几位难兄难弟都答非所问,老师只好自己来,把答案解释清楚。如果同学答对了,老师会要他解释一下答案,让其他同学了解。第一排同学问完后,用接龙的方式,轮到第二排的同学,一个一个轮流上阵单打。等到最后一排同学都轮完后,再从头 (第一排)开始,这是“second round!”汤老师上课时,全班绝对鸦雀无声,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你,更无从得知会被问到什么样的问题,因此准备起来比较吃力不讨好,弄得同学们都紧张兮兮,好像即将面临一场苦战。到高二下学期时,大家比较习惯这种上课方式,准备起来也有效多了,毕竟经验是靠时间慢慢累积起来的。这一年里,幸运得很,记忆中每次被老师叫到时,我几乎都应付得了。高三时,但不记得何时开始,我注意到当轮到我的时候,出乎意料之外,老师并没有叫我回答,反而去问我旁边的那位同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跳过我。虽然我知道答案,但仍保持镇静,没有自告奋勇要求回答。后来发现还有一位同学和我一样,没有被老师指名回答。但好景不常,有次老师的问题比较棘手,难倒了很多同学,这时老师却突然叫到我,幸好我知道答案,就顺利过关。在这以后,老师对我和另一位同学似乎有意“放水”,轮流回答问题时,老师都会跳过我们,叫下一位同学回答。当班上同学都答不出来时,老师就会叫我或者另一位同学回答,所幸我们两位颇能胜任,很少被难倒,不负老师的期望。虽然不常发生,但记得有一次,老师的问题确实很难,我们两人都答错了,老师只好自己仔细解释。

总之,汤老师在课堂上发问,人人有分,无一例外。所谓“equal opportunity, equal right”的政策,汤老师早在一甲子前就在竹中英文课堂上忠实执行了,真是先知先觉,了不起啊!

汤老师对文法的重视和谆谆教诲,是最好的 role model, 启发我对文法的兴趣。当我在高一暑假做作业时,就开始注意到辞典里所列出的句子,很多出自于名著。我试着尽力去了解它们,特别注意各个句子的组合,以供将来做参考,必要时不妨试着去模仿。两年课程下来,我对文法的兴趣更浓,对它的了解,进步很多。汤老师上课时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文法规则,清楚记得高二某天上课时,老师用 “I had my hair cut yesterday.” 做例子讲解文法。 这个非常简单的句子没有一个生字,但那时我只是念过这个句子,并不明白其中深一层的文法意义,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过老师的分析和解释,我恍然大悟!老师又解释以 “get” 取代 “have”, 其句法结构不变,受益匪浅。又例如 “Do you know what his plan is?” 这个同样简单的句子,也是听老师讲解后,才真正明白其中的文法应用。汤老师重视文法,对成语和介系词 (prepositions) 尤其钟爱,总是用实际的句子来讲解,而不是枯燥的背诵,更能加强记忆。

总之,汤老师平日一再强调的这些增进字汇和熟习文法的 study tips, 我是深信不疑,照单全收,且行之有年。我敢肯定的说,毕业后联考前正是我的英文程度,特别是vocabulary, 最好的时候,如果当年大专联考不分组,我一定会将台大外文系列入志愿表上。

勤于练字善于学习 勤查字典终身受益(1)

勤于练字善于学习 勤查字典终身受益(2)

汤廷池老师在英语领域29本书籍。

汤老师一生著作无数,涵盖英语、日语、华语三大领域,这仅是英语领域的书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