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长告诉你要不要报奥数班(4岁参加某思创新班复试)

北大学长告诉你要不要报奥数班(4岁参加某思创新班复试)(1)

前段时间某思一年两次的创新班升班考试开始报名了,点进去一看,只有老二小升中班有位置。虽然老二没有上过课,但本着重在掺和的精神见见世面,还是可以的。于是,连着两个星期,老二参加了两场语数外小升中的考试。

本来是让她见见世面,没想到数学语文都进入了复试。

复试考完,我接到了学校电话,还有线上面试。与老师聊一聊,回答问题什么的。

我一下就焦虑了!

为啥呢?因为孩子才4岁,想法很多,但能不能聊high全靠情绪,而且第一次见陌生的老师能好好表现吗?能认真回答问题吗?会闹情绪吗?这个年纪不听指挥不听劝啊。

那天晚上,我和海淀学霸妈妈马老师(这个妈妈从小学四年级就是奥数各种获奖选手,还几度考出满分)一起聊了这个问题。虽然这个成绩已经很棒了,但临门一脚如果没踢进去,内心还是很可惜的。

复试进创新班,无论语文数学英语,都是要满分。3-4岁的孩子有多少能有这个成绩,还特别开朗大方侃侃而谈?

有么?肯定有!只是可能并不在咱家。

说到这里,我两几乎同时豁然开朗。其实真正决定一个孩子能不能进创新班的,表面上是成绩,但在小小年纪能稳定发挥到这么好,其底层的原因是冷静的性格,稳定的情绪,以及从小的训练有素等因素。

特别是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太多了,除了学习本身以外,还有性格,临场发挥,表达能力,在陌生环境下的稳定性等等。而这些其实正是一个孩子能持续优秀,却可遇不可求的扛把子啊!!!!

成绩你可以补,考试你可以刷题,但来自性格情绪等方面的能力,是难以企及也很难训练的。

北大学长告诉你要不要报奥数班(4岁参加某思创新班复试)(2)

那天晚上,我两讨论了三点,创新班到底招的是什么孩子?他们为什么就会从小表现得很全面很优秀?都是从1岁就开始学奥数的吗?

那四五岁开始就能沉着冷静地做考试,做题,听课,专注,这才是让他们能在一次次严苛的选拔中表现优异的扛把子软实力,也最让人难以企及!

01

性格冷静,情绪稳定

黄金考霸的底层能力

在小升中数学复试中,五个人一组,屏幕上会显示出5个孩子的头像。我注意到跟我女儿一组的一个女孩,非常安静,稳定的坐在电脑前答题,也不晃悠,一个表情从头到尾。她的头像上显示“超神”,意思应该就是都对了吧,或者对的特别多的意思。

而其他头像里,包括我孩子,一会儿歪头,一会儿转个圈,一会儿消失在屏幕里,一会儿回来了。虽然都是考试,孩子们还是很活跃。

包括我女儿前一页报出答案,一翻页咔就点错了,一秒就提交了。你在旁边看的那个气啊,还不能说话!火大得血压都升高半米。

所以你看,都是3-4岁,

你做不到的稳定冷静,有孩子能做到啊。

你做不到的认真答题,有孩子能做到啊。

所以,有时候父母的焦虑,不是对孩子要求有多高,而是发现天哪,居然有孩子可以这么棒!难以置信,也难以企及啊!

而众所周知,很多孩子是跨级考的,包括KET和PET的考试,很多孩子五六岁就考完了。这在我很难想象。

不是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是我觉得让6岁的他在家让他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做完一套考试卷子,他都得摇头晃尾巴,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还会抠橡皮。

而这些小孩子,在满眼都是大哥哥大姐姐的线下陌生考场里发挥稳定,考到好成绩。你想想,这是不是比成绩本身,更让人难以追赶和难以想象。

所以,无论是创新班也好,还是更高等级的班,再或者各种跨级考试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们的优秀,是真正的底层综合能力优秀,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做了多少套题,超前学了多少。

前几天我还在群里傻了吧唧问老师,如果考上S班,线下课孩子赖着不进教室咋办?

有个家长说:不会的,都很乖,不上厕所了,也不喝水了。

然后群里一张20个4岁孩子在班里认真上课的照片。

当时我不理解,现在我恍然大悟了。

真正优秀的孩子考出来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底层核心能力,才是决定他们致胜的法宝。

而无论是学校还是机构,其实也是在寻找这样综合能力优秀的孩子,因为他们非成绩部分的优秀,才是保证他们未来能持续优秀的核心能力!

北大学长告诉你要不要报奥数班(4岁参加某思创新班复试)(3)

02

基础扎实,学过都会,会题不错

很多人说,这个考试就是为了让大家报课,都是考前半年学过的知识点,基本不超纲。所以就是让你参加,你不会就焦虑,然后报课。

可能逻辑是这样,但有多少孩子,能把学过的没有超纲的这些题都做对了呢?

并没有多少!

去年我在北京四中一个学生家长的一个分享会上听到这么四个字:会题不错。

就这么简单的四个字,从一年级开始,就没几个学生能做到。

上了那么多培训班,老师讲过的每一个题型,每一道题,都会做了吗?

做了那么多课外练习题,基本都是围绕课本的习题,每一道题都做对了吗?

不断追难追高的学习中,基础内容都非常扎实了吗?

学奥数考杯赛,基础的计算都非常过关了吗?

为什么在家在学校都能听懂,也能做题,上考场就错了?

真的因为粗心吗?

真的不是。

学过都会,会题不错,是一种极强的致胜能力。

当然,不说别人,我说我自己,老二数学考试错的题里,初试是点错了两个,复试是时间太短两个没反应过来,但其实也都会做。

不就是粗心吗?不就是点错了吗?不就是时间不够吗?会就行了呗。

这不过是安慰自己的话。

真正高手如云的考试里,赢的人能比你多学多少呢?

只不过发挥比你稳定,看的比你准,想的比你深,写的比你块,字迹清楚又漂亮而已。

北大学长告诉你要不要报奥数班(4岁参加某思创新班复试)(4)

03

父母的焦虑

是因为怕自己输而追速度

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孩子半岁了,读Raz AA分级绘本一天读几本比较好?一岁开始学西班牙语行不行?

这问题我实在没经验,回答不上来,但我想到一件事。

还是开头的海淀学霸妈妈马老师,我们经常一起研究高效的学习方法。作为高校老师的她,有一次她给发我来5页教案,是Raz这套书中AA级别的一本书的教案。

很多刷Raz的家长都知道,AA级一本书只有8页,也就是8个单词而已,读一遍这本书至多10秒。但这套在美国小学广泛应用的分级阅读书,老师的教案就长达5页。

我把教案打印出来仔细看,看到了很多的拓展与延伸,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一本书可以讲出8节课,不仅仅学单词,还要学造句,联想,拓展等等。换句话说,一本书能延展出来的内容特别多。

北大学长告诉你要不要报奥数班(4岁参加某思创新班复试)(5)

我跟马老师开玩笑说:在美国这属于小学课内学习,不要钱。咱们8个单词学八节课,太贵了,家长得炸了!

有多少孩子刷分级阅读是在学拓展学精读呢?大部分都是在比速度!

有每天刷10本,那每天刷8本的心理就毛了,觉得自己孩子太差了

开始跟马老师研究学习方法和效能问题之后,我发现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盲目的追赶量,而不是深度和质量。

比谁做的题多,谁买的书最多

比谁刷分级块,谁二年级就能读完M

比谁超前学的猛,刷题刷的多

结果就是,家长觉得孩子做了这么多学了这么多,为什么成绩还是不理想呢?

为什么都读了800本分级书了,并没有比别人优秀多少呢?

其实每个孩子学习表象都是一致的,但学到的内核完全不同。

同一个教室上课,有好的也有差的。

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区别,以及前面说的性格和情绪的优秀。

回到半岁小朋友家长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风气把家长搞得特别急,出生就要学英语,不学你就落后了,一辈子追不上了等等。

但其实,比起早学,小孩子的运动,户外锻炼,大运动,精细动作,性格的培养与情绪的问题,对未来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

有多少孩子在真正的学习开始后发现注意力障碍?有多少孩子在上幼儿园后发现感统失调?

过早的让孩子坐在家里每天看书三五个小时,我感觉我都做不到。

04

运动改造大脑

下午我看了一个视频,是一个妈妈讲自己的孩子进入学校双优班,这个班的特点就是运动为主,用运动来促进学习。

虽然就说了几句话,但我很有体会。我也是在孩子各种运动中发现,其实运动非常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效能,而且能锻炼孩子的很多优秀品质和性格。

比起窝在家里天天学期,我更喜欢带他们出去跑一炮,骑骑车,打打球。先把性格和情绪多多少少锻炼一些,再来说学习吧。

我还有一个朋友,儿子二年级滑雪非常厉害,已经进了集训队。她跟我说集训队的孩子,都是北京公立和国际学校学习成绩非常Top的学霸孩子,不仅学习优秀,体育运动更加优秀。

有一本书叫《运动改造大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比起天天做卷子,其实更应该注重的体育。学霸之争,最后都是体能之争,而人生之争不也是这样吗?

北大学长告诉你要不要报奥数班(4岁参加某思创新班复试)(6)

话说回来,讲道理还是很容易的。突然想起我儿子1月份第一次参加一个数学比赛,都是5-6岁的孩子,人家孩子都刷刷做题拿奖牌了,我孩子上场觉得:

“嚯,这点ABCD真好玩儿啊。20分钟全点完了,交卷!”

你看题了吗?你听题了吗?你是觉得点鼠标自动跳转很好玩吗?

想想真是火大啊!!!!

血压又升高半米!

北大学长告诉你要不要报奥数班(4岁参加某思创新班复试)(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