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60岁必须死么(如果不死也要活埋)

古代60岁必须死么(如果不死也要活埋)(1)

历史上有过老年人到60岁活埋的事情吗?口口相传的毕竟是不可见事实,以下都是趣闻笑谈,仅供大家一笑了之。

小时候经常听家里的老人讲一些传说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则说是古代曾有过老人到了60岁之后不去世就要活埋的制度。

根据传说和见到的地墓看,历史上某个朝代确有此类事情。不过不是直接活埋,反正也是不好受,一般活不了几年的。

小时候听我爷爷讲的,从前有个习惯也算是上面的规定,就是人到了60岁就不能再活了,必须的扔到地墓里,那时家家户户都需建造一座这样的地墓,这是硬性规定,都得照办,有各地地方的甲,保长督促检查,违者依法论处。

各家的地墓建在各家的坟地里。地墓的构造挺简单的,这些墓近几十年才填掉的,我小时候和伙伴们还下去墓里看过的。就是在地里挖一个方形的大坑长2米宽2米.高1.7米的样子,四周用砖砌上来,顶部用石板蓬顶,顶部仅留一个约50公分的口,用于家里老人到60岁时就从这口丢下去就算完事了。

遇到儿女孝顺的,还给老人偷偷的往墓里送点哈吃的喝的,老人还能多活几天,一般活不了几天就病饿而死了,试想那下面能得劲吗,屙尿全在里边,还有蛇蝎蚂蚁什么的,不可想象,遇到不孝顺的儿女恨不得早点把它老人送进去呢,这一般活一周就跷了,阴七阳八超不过八天。

古代60岁必须死么(如果不死也要活埋)(2)

那么六十岁活埋的传统有何而来?

在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人民深受其害。那时候,还都是部落时代。有一年,洪水再次泛滥,淹没了很多田园和部落。

人们不得不向高处迁移,望水兴叹,在滚滚的洪水中,突然有人发现一件陶瓷罐在水中漂流而下,有人将陶瓷罐捞了上来,打开盖子后,从里面蹦出来一个小蛤蟆,这蛤蟆迎风便长,越来越大,张着血盆大口要吃人。这可吓死了打捞人,打捞人赶紧跪地求饶,我救了你的命,你怎么能吃我呢?

这样吧,我问三个人,如果他们要都说你该吃我,那么你就吃我吧。问第一个人是个读过书的老人,说是该吃。问第二个人是位种田的老人,说是该吃。问第三个人是个光腚小孩,也说是该吃,但有一个条件,如果这条件回答不上就不该吃。

小孩问蛤蟆,你这么大,能是从陶瓷罐里出来的吗?我不信,如果你再变回去,我就信你该吃他。蛤蟆果真变小了,重新蹦进罐里。这时,只见小孩拿起盖子迅速盖好盖子,一脚把陶瓷罐踢下河去。罐子顺水漂走了,就这样救下了那位打捞者的命。

此事情传到了部落首领那里,首领认为人老了反应迟钝太没用了,还不如小孩机智。于是,就下令,六十岁不死便活埋。

古代六十岁活埋的制度如何废除的?

大宋年间,有个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

一把铡刀,上不惧君臣,下不欺百姓,人送外号包黑子,包青天。

听说当时的宋朝流传60岁活埋的说法,就是,人不管男女到了60岁就得去死,活埋掉……

那时候包公的父亲刚好60岁,怎么办?都知道自己不徇私情,六亲不认。这可难为死了?这时军师公孙策出了个主意——把包拯的父亲藏到地窖里,每天有人送饭。

日子还算平静,一恍瞒了几年。要说事也蹊跷,不知何故,东京皇城闹起了鼠患。铺天盖地到处都是老鼠,无人无法整治。

没办法皇帝召文武大臣商讨,如何消除鼠患?包拯听后很是着急,对付贪官污吏,他有铡刀,对付老鼠真是有力使不上了。

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军师见了问明原因笑了!说:咱家有宝啊!问问地窖的仙人?

这时包拯恍然大悟,急忙去见父亲,父亲一听,说:要想灭掉鼠患,必须得上天借御猫。怎么借?附耳过来!包拯一听如此慎好。第二天,包拯只身一人去了天庭。

天庭很痛快就答应了,借给凡间御猫消灭鼠患。但有一个要求?必须三天之内将御猫送回天庭,否则,不借。包拯立马答应,没问题。就这样,三天之后,所有鼠患全部灭绝……

这时,皇帝就纳闷?包黑子有这等神算?

古代60岁必须死么(如果不死也要活埋)(3)

于是诏见包拯,包拯进大殿双膝跪倒。说出了自己谎编父亲没死,藏于地窖一事。

皇上一听,哈哈大笑。朕早就知道,就等你来说呢!从那以后,皇恩浩荡,帝曰:人越老越有见识,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皇帝说了一句,还是老人知事呀!这才废除了六十等死的法令。

事实上,中国古代确实有过这项制度,起码汉代以后没有,原因嘛,很简单。

中国儒家主张以孝治天下,这可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根本大法。政府是不敢对老人不敬的,你想想,你教育人民要像对待爹一样对待国君,结果你把人家爹杀了,人民会怎么对待国君?

不过虽然中国没有,小日本可有这个传统,小日本虽然学的儒家,不过他却是学的其中的忠那一套。

“爹,国君都吃不上饭了,你还在这浪费粮食,你去自行了断吧。”

并且我可以肯定说古代有过,但不是活埋,而是快60岁就建好砖墓。60一到就送进去。墓上有一孔,每天送饭,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有一天送进去的饭没吃,就代表人死了。把孔一盖。早些年修路,挖出好些这样的墓。

因为在中国有很多地方发现临时墓葬和二次葬遗迹,现在专家认为,古代生活条件很艰苦,生产力十分低下,残疾人,年老体衰的人成为种群最大的拖累。

于是为了种群繁衍,不得不对这些人进行处理,于是有了人还活着就被遗弃的传统,一般是在山上开凿临时洞穴或借助天然洞穴,把濒死的人送到里边,放三天的食物和水,然后封闭洞口,登过一段时间,尸体腐烂化为白骨,家人再打开洞门,把骨头捡回来装坛或缸进行二次葬。

不管这是传说,还是历史事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现今社会里,我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是绝对不能丢弃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