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文明之前的文明(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

东海西海,心同理同——大橙子漫谈中外名将系列(7)主笔:大器晚橙

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两河地区进入群雄争霸时代,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其中一个文明古国,亚述。

亚述其实也很早就亮相了,早在巴比伦的汉谟拉比之前,亚述就有一位国王称霸了两河上游,名叫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这就是“古亚述”。不过这只是昙花一现,老哥一死,亚述就不行了,先后向巴比伦和米坦尼臣服——装逼不到三分钟。

现在在赫梯的扶植下,亚述胆又肥了,频频在米坦尼背后搞小动作,米坦尼是苦不堪言,领土被步步蚕食,最后,在赫梯与亚述的联合攻击下,米坦尼灭亡了,两河上游的第一位主角退场。

埃及见盟友被端了,自然不能容忍,时逢第十九王朝,此时开始,埃及与赫梯频频交战,直到规模最大的那一次——卡迭石战役。

两河文明之前的文明(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1)

这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穆瓦塔里二世两位大佬之间的梭哈,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274年,二位爷都是御驾亲征,最后的结果挺有意思,两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诡异的很。

不过在我来看,应该是赫梯赢了,因为卡迭石这个地方最后是被赫梯占领的,在那个年代,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谁占领了土地谁是获胜的一方。

不管谁赢谁输吧,总之这次梭哈之后,两边的大佬都玩不动了,签订了《银板合约》,一同下桌,看来是两败俱伤。

卡迭石战役的影响非同小可,经此一役,埃及与赫梯同时由盛转衰,埃及在拉美西斯二世之后开始进入了衰弱期,再不复帝国时代的辉煌,而赫梯呢,也陷入了频繁的内战,再加上“海上民族”的入侵,逐渐分裂瓦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两河上游的第二位主角退场了。

“海上民族”到底是谁,现在还无定论,但大致可以推测是爱琴海一带的岛屿蛮族(注1),他们从西面入侵赫梯,而与此同时,从东面也有一个大家伙入侵,这就是被赫梯一手扶植的亚述王国。

“白眼狼”亚述是两河上游“三雄”的最后一位强者,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位,在这之前他们一直隐忍,就等着这一刻一飞冲天。

公元前13世纪末,亚述王尼努尔塔一世占领了两河流域,继阿卡德、乌尔、古巴比伦之后,第四次统一两河,风光无限,史称“中亚述”。

她的南边,阿拉伯沙漠里还人迹罕至,除了骆驼就是蜥蜴;

她的西边,摩西的犹太族人还在迦南一带晃悠,再西边的埃及已日薄西山,摇摇欲坠;

她的北边,赫梯瓦解后是一堆的小城邦,纷纷对自己臣服,而爱琴海那一带还是岛国文明,不足为患;

她的东边,埃兰王国还在伊朗高原上打酱油,游走在文明的边缘,再往东的印度河流域,一帮神神叨叨的雅利安人在那还不知道搞什么飞机,只有更遥远的中国有强大的殷商王朝足以匹敌,但那隔着小半个地球,亚述足可以高枕无忧。

两河文明之前的文明(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2)

亚述和殷商,两个如日中天的文明如果来一次对撞,谁胜谁败呢?这个恐怕永远不会有答案,但是有一点很有意思,他们都是同一时间衰弱的。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殷商王朝灭亡,几乎同一时间,亚述也因为阿拉米人引发的民族问题而崩溃了,两河流域重新回到了一盘散沙的城邦时代,一地鸡毛。

不过亚述并没有退场,她只是躲在了舞台的角落,重新积蓄力量。

接下来就是我正文提到的了,亚述这次积蓄了整整两百年,在公元前8世纪藉由提格拉·帕拉萨三世的军事改革而一飞冲天,直接冲进了太空,成为两河流域里最强大的帝国。

再说一下小亚细亚,正文提到,自赫梯帝国瓦解后,大致并立着三个大王国,自西向东依次是:吕底亚、弗里吉亚、乌拉尔图。

吕底亚王国以财富出名,贸易繁荣,是人类史上第一个铸金币的国家,但是军事力量不强,算不上小亚细亚的霸主。

吕底亚位于小亚细亚西部,地底下有丰富的金矿,所以他们率先铸造了金币,上面刻着一个狮子头,故称“狮币”。

两河文明之前的文明(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3)

图:吕底亚王国狮币

弗吉里亚夹在中间,更是憋屈,不过他们的帽子非常有名,红色圆锥形,帽尖向前突,在后来法国大革命时非常流行。

两河文明之前的文明(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4)

图:弗里吉亚帽,又称自由帽

关于弗里吉亚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传说,我先在这挖个坑,以后会填起来。

乌拉尔图我就不重复说了,亚述的劲敌。

亚述其实非常像秦国,一直游走在文明的边陲,隐忍了很长时间,突然爆发,以铁血虎狼之师横扫天下,一统江山,然后又突然死亡。

不过亚述比秦幸运一点点,秦遭受了项羽的楚火,所有的官方记录几乎毁于一旦,而由于两河文明使用的是泥板来书写,所以亚述巴尼拔时期修建的图书馆里的泥板文书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战火没有烧毁那些文字记录,这座比亚历山大图书馆还早四百年的文明记录载体一直保存至今,实乃人类文明之幸事,一部亚述史就是一部两河文明史。

波斯征服两河后,这里就逐渐成了东西强国的边境,战火频繁,先是希腊与波斯,然后是罗马与帕提亚,从苏美尔人一直传承下来的文明被一点点的摧毁,直到公元元年的某一天,最后一位懂得楔形文字的人去世,把对两河文明的爱永远留在了西元前。

两河文明之前的文明(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5)

拾遗:

为了行文方便,很多地方我没展开来细说,本章结尾,我分享四个两河文明的拾遗:

一、吉伽美什

首先我要说下吉伽美什这位仁兄,他太有名了,苏美尔城邦时代最传奇的英雄,他是乌鲁克国王,骁勇善战,极具个人魅力,苏美尔人专门有一部《吉伽美什史诗》来赞美他,已经把他神话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里面的故事很有趣,连“仙山盗草”的剧情都有,我在这就不剧透了。

我个人感觉,古希腊神话故事里的那些半神的英雄,其实都有点copy吉伽美什。

另外,游戏《Fate》《最终幻想》,动漫《龙之塔》中都有相关角色名叫吉伽美什,可见这位仁兄的名气。

二、赫梯帝国

再说一下赫梯帝国,这个国家其实挺悲催的,享国八百年,曾经与埃及帝国争锋的文明古国,直到19世纪以前,我们对其一无所知,只有《圣经》上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载,并且提到赫梯时,并不是说她是个帝国,而是说她是老少边穷地区,可见写《圣经》的人也许并不知道赫梯曾经的辉煌(注2)

首都哈图沙的考古发现让赫梯帝国重见天日,并且幸运的是,哈图沙自从废弃了之后,三千年来就没有遭到什么破坏,城中的楔形文字泥板保存的非常完好,上面记录了大量的非常有史学价值的信息,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很清晰的知道当时两河流域的政治格局,甚至爱琴海文明的一些情况,多亏了这些泥板。

两河文明之前的文明(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6)

图:哈图沙遗址,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北

也许人类文明史上出现了许多赫梯帝国这样的文明,但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不为我们所知,如果哈图沙被毁了,我们也许永远都不知道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曾经有一个强大的赫梯帝国。

三、阿拉米人

阿拉米人就是打断了亚述崛起的民族,他们从哪来的不知道,总之在“中亚述”时代他们居住在叙利亚一带,善于经商,他们脑子很聪明,根据腓尼基人(即原始迦南人)的字母特点,创立了一套自己的文字,这就是阿拉米字母,这套字母体系传给了波斯人,然后传至伊朗高原、印度、中亚,再传至青藏高原及蒙古草原,波斯文、梵文、粟特文、藏文、蒙古文和满文都受到了阿拉米字母的影响。

两河文明之前的文明(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7)

图:阿拉米文字

阿拉米人不光创制了一套字母体系,他们还在大马士革建立了一个王国,大马士革建城史自此而开,当年城中还有一套极为精妙的灌溉工程,足见阿拉米人的智慧。

现在大马士革是叙利亚的首都,这座三千年的古城已遍布清真寺和穆斯林,只有一个叫马卢拉的村庄还残留着一万多阿拉米人的后裔,他们是这个星球上硕果仅存的还能讲阿拉米语的群体。

马卢拉位于大马士革主城区东北六十多公里的卡勒蒙山区,够胆量的朋友可以杀过去游览一下。

两河文明之前的文明(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8)

四、苏美尔的印记

苏美尔的数学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它是六十进制的,这个和古埃及、玛雅还有我们中国都不一样,我们中国和古埃及都是十进制,玛雅是二十进制,只有苏美尔是六十进制,我们今天时、分、秒,还有角度、坐标系都是六十进制,这可能是这个古老的文明留给现代人最后的印记。

注1:有一种说法,“海上民族”就是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他们占领了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地区,将其命名为Palestine,意思是“腓力斯丁人的土地”,音译过来就叫“巴勒斯坦”。

注2:其实苏美尔诸城邦、萨尔贡的阿卡德、汉谟拉比的古巴比伦这些在《圣经》上统统没有,都是后人通过考古发掘才知道的,很多学者由此推断出《圣经》的成书年代大致不会早于新巴比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