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湖为什么叫昆明湖?丝绸之路大历史

文:悠然阅读

去过银川的朋友都知道,在银川市阅海湾有一处“中阿之轴”。这是一处为纪念中阿两国友谊而建造的人文景观,月牙广场、图腾柱、祥和楼,无一不展现出中阿两国友谊的源远流长。每至夜幕降临,这里就会吸引众多参观者慕名而来。

颐和园的湖为什么叫昆明湖?丝绸之路大历史(1)

和大多数初次相遇的国家相似,中阿两国的初次会面也并不友好。公元751年(天宝十载)在中亚的怛罗斯发生了一场战争,参战双方正是唐朝大将高仙芝和大食联军。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大食原为伊朗对阿拉伯部族之称,后为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怛罗斯之战最终以高仙芝战败告终,大唐许多随军工匠和文人成为俘虏编入阿拉伯军队,大唐宰相杜佑的族子杜环也不幸成为俘虏中的一员。

颐和园的湖为什么叫昆明湖?丝绸之路大历史(2)

杜环,是有据可考的中国到达非洲的第一人。自公元751年被俘随大食军前往大食国,至公元762年结束游历随商船在广州登岸,十余年的时间里,杜环途经中亚、西亚、地中海、北非等多地多国,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著成《经行记》。

不过可惜的是,《经行记》失传已久,只有小部分被杜佑引用在《通典》之中。历史作家郭建龙根据这些片段对杜环时期的西部世界进行了简单的复原,并将这一段文字收录在新作《丝绸之路大历史》中。

颐和园的湖为什么叫昆明湖?丝绸之路大历史(3)

《丝绸之路大历史》是郭建龙参阅大量传世史料,深入挖掘细致梳理丝绸之路兴衰史的全新力作。整部作品分征服时代、信仰时代、贸易时代等五部分重现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历史。前文提到的怛罗斯之战即收录于第三部分《贸易时代》。

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则形成于秦汉时期。

张骞曾于公元前139年—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19年—公元前115年两度出使西域。透过张骞的记述会发现,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竟然和张骞出使西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颐和园的湖为什么叫昆明湖?丝绸之路大历史(4)

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因一件竹杖获知身毒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张骞未能到达身毒国。返回长安的张骞与汉武帝商议后决定以蜀地为中心派四路使者寻找能够到达身毒国的道路。其中,向南的使者虽行至“昆明”时受阻,却也因此探寻到了云南、贵州一带。

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汉武帝以对滇国开战需训练水军的名义,在长安开挖了一个巨大的湖,由于针对的是昆明地区的少数民族,所以湖的名字就叫“昆明池”。清乾隆皇帝修建颐和园时,为了追随汉代的传统,也将这里的湖命名为“昆明湖”。

颐和园的湖为什么叫昆明湖?丝绸之路大历史(5)

在书中读到“昆明湖”背后的故事很是惊喜,而随着阅读的深入就会发现这样的惊喜还有很多。比如以僧人法显为中心的古代背包客。

公元399年(弘始元年),因感叹国内佛经中的律藏残缺,法显与几位僧人相约前往天竺寻求戒律。他们从长安出发,一路停停走走,与另几队人马分分合合,经过十三年的跋涉于义熙八年( 412年)在青州长广郡(山东即墨)登陆。义熙十年( 414年)法显完成天竺旅记《佛国记》,后增补为《法显传》。

法显,不仅是最早记载了西域详细行程的旅行者,也是第一个留下文字记录的东南亚海路探险者——法显返回时借助了海上贸易之路。

《丝绸之路大历史》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整部作品虽然是经过大量史料研究之后的成果,但作者郭建龙通俗幽默的讲述方式,让读者可以非常轻松地融入其中,并跟随作者的笔触重温那条充满艰辛与荣耀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