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留痕重留绩(留迹更要留)

文/王天辉

不重留痕重留绩(留迹更要留)(1)

“迹”和“绩”,音同义不同。一个是工作留下的痕迹,另一个是工作取得的实绩。前者侧重过程,后者注重结果。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坚持“迹”和“绩”的统一,不断提高指导帮建的效益。

“迹”是“绩”的前提。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带着责任和问题下去,带着兵味和成果回来。要脱鞋下田接地气,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官兵,端端战士的饭碗、听听战士的鼾声、闻闻战士的汗味,在零距离中真正感受基层的泥土气息。要解剖麻雀察实情,基层单位情况各异,即使同一个单位,观察距离和角度不同,结论也相去甚远。领导机关必须全方位识别、多角度考察、深层次了解,走到每个房间、转到每个哨位、查到每个库室,真正用责任的脚板丈量出建设的短板。要坦诚相见知兵心,主动走进战士“朋友圈”,悉心倾听、真心交流、用心感悟,既听赞美声,也闻逆耳言;既知兵所想,也悉兵所盼,在掌握“第一信号”中把准官兵思想脉搏,开好“处方”,对症下药。

“绩”是“迹”的落点。好口碑出于众口、源于人心,是官兵真情实感的流露、发自内心的尊崇、胜于千金的褒奖。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以官兵答不答应、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为标尺,倾注真情,带着感情,做出温度来。要交一批“兵朋友”,延长领导机关抓基层的触角手臂,真正做到部队驻守在哪里,蹲点帮建就跟进到哪里;矛盾问题在什么环节出现,措施办法就在什么节点跟上,切实做到在第一时间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情况,第一时间解决矛盾。要善于解决“ 挠头事”,对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诚心去做,对官兵不满的焦点问题狠心去抓,对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恒心去帮,不能遇到难题就躲、碰到矛盾就绕、看到阻力就避。要留下一些“ 金点子”,从那些日复一日的工作、不易察觉的变化中去粗取精、见微知著,从中悟出规律、寻出特点、找出方法,使之成为由“ 点”及“ 面”的有益经验,切实留下不走的工作组。

“迹”与“绩”相统一。工作组下基层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把对上和对下统一起来,及时报告基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源”“病根子”,不夸大不缩小,不欺上不瞒下,切实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要善于吃透上情、结合下情、借鉴他情,在充分了解情况中提升抓建基层的实效性。要把数量与质量统一起来,力戒单纯的“数字式”蹲点、“表格式”帮建、“报告式”考评,看天数、次数、人数等痕迹,更看问题解决个数、安全提升系数、官兵满意指数等实绩。要把帮建与自建统一起来,走出“帮得多就是帮得好、帮得细就是帮得实”的误区,到位不越位,指导不包办,着力在强内功、壮筋骨、蓄底蕴上下功夫、使长劲,催生基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动力,促进部队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原载于《人民武警报》2019年1月5日 第四版

不重留痕重留绩(留迹更要留)(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