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官渡和现在的官渡(历史上真实的官渡之战)

三国时期的官渡和现在的官渡(历史上真实的官渡之战)(1)

官渡之战形势图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显得精彩纷呈,在历史上,这三场战役也极为精彩。

官渡之战

战前一线部署

左翼

1、攻占河内:公元199年4月,曹操派史涣、曹仁渡河进击眭固,双方于犬城遭遇,眭固战败身亡。曹操亲率大军围困射犬,眭固残部投降。后命河内太守魏种牵制并州方面袁军。

2、驻守敖仓、孟津:命建武将军夏侯惇屯兵敖仓、孟津,以保障左翼安全。

前线

1、巡视战场,观察敌情:公元199年8月,曹操进军至黎阳,巡视前线。

2、守备延津、白马:命平虏校尉于禁、东郡太守刘延扼守延津、白马,共同阻击南下的袁军。

右翼

1、攻取青州:命琅琊相臧霸率精兵入青州,攻下齐、北海等地以牵制袁军。

2、驻守甄城:留东平相知兖州事程昱率兵七百人防守甄城,以保障右翼安全。

中间

1、公元199年9月,曹操分兵官渡,命裨将军徐晃、张辽率步骑万人布置防线,以阻挡袁军,自己回到许昌。

2、公元199年12月,曹操率关羽、乐进、许褚诸将及郭嘉、荀攸诸谋士移驻官渡,组织防御,指挥战斗。

战前二线部署

1、防御奇袭:命厉锋校尉领广阳太守曹仁屯兵阳翟。

2、防御黄巾:令蔡阳率部驻守叶县,防止汝南黄巾军刘辟、龚都等部。

3、防御刘表:命杨武中郎将曹洪率部驻守宛县。

4、防御孙策:命裨将军李通率部与汝南太守满宠驻守汝南。

5、后方统筹:命侍中兼尚书令荀彧镇守许昌,总领后方诸事。

后勤

1、命司隶校尉兼督关中盐运使司钟繇督运关中粮草,十一月,又派卫凯到关中统制盐政,招抚流民,进行屯垦。

2、命督军校尉颍川太守夏侯渊督运粮草。

3、命典农中农将、长水校尉任峻典选军器与粮运。

扫除后患

公元199年11月,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曹操,宛城平定。

12月,曹操亲率大军攻破徐州,刘备逃亡,关羽迫降。徐州遂平,还军官渡,布置战场。

真实兵力对比

袁绍:大约11万

曹操:大约3万

官渡之战的背景及过程

建安三年(198年)年底,曹操消灭吕布。四年,彻底消灭袁术,中原基本统一。同年(199年)春,袁绍消灭公孙瓒,统一河北。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十万大军进抵黎阳,派遣颜良围攻白马。敌众我寡,面对危急的形势,曹操声东击西,斩杀颜良,然后率军南撤。袁绍又派文丑渡河追击,又被曹操在延津击杀。斩杀文丑后,曹操退守官渡与袁军对峙。袁绍进军至延津,派遣刘备绕道至汝南,协同黄巾军刘辟、龚都等对许昌展开袭扰,于叶县击杀蔡阳,又为断绝曹军补给,另派韩荀率千余骑兵绕道敖仓,进入嵩山之后。但两次奇袭最终均被曹仁挫败。

七月,袁绍继续进军阳武,企图寻求曹军的主力决战。

八月,袁军主力逼近官渡,开始了两军长达数月的对峙。许攸等建议再次袭击许昌,但因前两次奇袭并未取得成效,袁绍未采纳此意见。而此时,曹操采纳贾诩等人建议,加强防守,坚持危局,以等待良机,并采纳荀攸的建议,派遣徐晃烧袁绍粮车。

十月,袁绍令淳于琼等人率兵万人,护卫屯积于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乌巢的大批军粮。沮授建议另派蒋奇部驻扎粮库外侧以防曹操奇袭,但袁绍并未采纳。同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家属在邺城犯法被扣押而投奔曹营,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根据许攸的情报,袁绍辎重屯在乌巢,戒备不严,可用轻兵前去偷袭,以烧毁粮草。曹操当机立断,留曹洪、荀攸坚守大营,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打袁军旗号,自小路夜间偷袭乌巢。半夜到达后,即围攻放火。袁绍得知曹操夜袭乌巢后,拒绝张合全力救援乌巢的建议,接受郭图的计策,主力攻打曹操的大营,只派遣一部轻骑去救援乌巢。不想曹营坚固,攻之不克。曹操见袁绍援军赶到乌巢,曹军有被两面夹击的危险,便指挥将士拼命冲杀,大破淳于琼军队,烧毁乌巢全部粮草。胜利后割下袁军千余人的鼻子及牛马唇舌,送至袁军大营进行恐吓,以致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郭图害怕袁绍追究他献计的责任,便进谗言说张郃因怀私心,并未全力进攻曹军大营,以致如此局面。张郃气愤之下,与高览投降曹操。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仓皇地只带了八百骑兵退走河北,其余袁军在曹军包围下只得投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