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265号

秋叶演奏的散文诗——《落叶跳舞》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沙沙沙,起风了,在冬日寂静的树林里,一群落叶在快乐地跳舞……用实物剪贴的落叶形态各异,表情丰富,像魅惑的精灵,带出作者心中丰盈的诗意。

二、绘本信息

书名:落叶跳舞

文图:[日]伊东宽

译者: 蒲蒲兰

出版社: 21世纪版

适读年龄: 3-6岁

出版时间:2007年10月1日

三、绘本导读

【封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1)

解析:

封面上是两个用落叶拼贴出的小人,他们露着大板牙、咧着大嘴巴嘻嘻嘻地冲我们笑;他们挥舞着手臂,做着极富动感和韵律俏皮婀娜的动作,书名叫落叶跳舞也符合自然的奇观,秋风扫落叶,不就是跳舞吗!

这个故事,用一片片落叶经过裁剪、拼贴、组合变换成了千姿百态的树叶精灵,这里面既有手舞足蹈的人物,也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每一个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感叹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扁长的叶子拼贴起来就是人物的身体,圆圆的叶子抠两个洞就是脸部的造型,把叶子的茎部黏在一起就是头发、手指和胡子。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叶子的脉络和纹理以及边缘处的锯齿。

【环衬】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2)

解析:

环衬采用暖黄色,这是秋天树叶的颜色。作者把已无生机的落叶赋予了生命,枯黄的落叶在作者笔下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动感和灵气的精灵。不同形状的叶子组合在一起,组合成了不同的生命。

【扉页】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3)

解析:

扉页中这个小精灵是由两片叶子组成,筋络还依稀可见。落叶本是悲凉的告别,作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落叶比喻做了小精灵。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新生命的绽放!他们个个形态各异、满脸笑容、憨态可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落红”比起来,“落叶”极少受到关注,但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伊东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巧妙地利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落叶,绘成出人意料的丰富画面!文字也很有韵律就像一首散文诗,文字与画面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第1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4)

原文:沙沙沙,起风了。轻轻地,风停了。

解析:

“沙沙沙,起风了。轻轻地,风停了。”开头部分的引入是一种轻描淡写式的,连图画也是,很多的叶子聚集在在一起,既有普通的落叶,也有经过作者加工过的落叶小人脸谱。

深秋时节,落叶飘零,那满天飞舞的黄叶成了一道新的风景。一次次生命的结束变成了新的生命开始的起点,岁月流逝,命运轮回,在作者的笔触下,落叶重新获得了生命,他们手挽手尽情的欢舞,从那一幅幅画面,我们仿仿佛听到了它们的欢歌笑语。

对于这本经典绘本,许多妈妈都有点头大——整本绘本都是形态各异的落叶,实在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讲这本绘本。

绘本侧重点是如何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落叶人”们的情绪变化,配合着这些词汇,孩子们不但可以学习玩落叶,也可以在没有落叶的情况下,模仿“落叶人”的动作。也就是说,这些都是为了“阅读”。而不是拿一个绘本,为了做手工。目的不同,我们的方式方法,以及孩子所得的收获,都一定不同。

以下就慢慢梳理文中的精彩之处。

【第2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5)

原文:我们是奇妙的落叶呀!

解析:

这个绘本有一个关键词,不是“落叶”,也不是“跳舞”,而是“奇妙”。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这个词,却被我们大多数成人和孩子都忽略了。

“我们是奇妙的落叶呀。”短短的一句话分放在一个大开的两个单页中,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放缓语气,突出“奇妙”二字。

奇妙在哪里呢?我们是落叶,但是,我们却会跳舞。静悄悄的冬日树林,我们欢快地起舞。

【第3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6)

原文:静悄悄的冬日树林,我们欢快地起舞。

解析:

在冬日寂静的树林里,一群落叶在快乐地跳舞……这些落叶形态各异,表情丰富,像一个个起舞的精灵,不知相互之间说着些什么呢!看那些被剪贴的落叶,一个个都充满了情趣。有的龇着牙,有的咧着嘴,有的扭着腰,有的拍着手,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开怀大笑,还有的眉头紧皱。

作者用四片树叶的叶脉表现冬日的树林,叶片碎成脆片、洒落大地。但更多完整的随风飘落的黄色叶片让作者给予他们以生命,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精灵,有云山雀、猫头鹰、咕咕猫、小雪人、红樱桃、板栗子……组成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图中的四个小精灵似乎在向读者打招呼,跳舞就要开始了。

右二是猫头鹰吗?

【第4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7)

原文:悠悠地飞起来,自在地滑下去。

解析:

静悄悄的冬日树林,奇妙的落叶欢快的起舞,他们随着风儿在跳舞,时而飞起来,时而滑下去,时而转圈圈,时而层层叠叠聚起来,时而又散开去……

这只小老鼠,头戴小尖帽,尾巴高兴地卷了一圈又翘起来,收缩身体享受自由降落的感受。而最右边的小精灵眼睛低垂已经沉寂在自由自在的滑行中。那个身穿银杏叶蝙蝠衫的精灵被沙沙沙的寒风吹得最高,他也最乐此不疲。

【第5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8)

原文:转啊转,转圈圈,慢慢地停下来。

解析:

在寒风中热烈的跳舞,忽动忽静,忽聚忽散,乘着强劲的风,冲上天空,摇摇摆摆在空中开心的飞舞。

两只单页的小精灵随风转圈圈,又随着封慢慢地停下来。姿态即优雅又俏皮。

在这个环节,孩子可以学习的词汇:飞起来、滑下去、转圈圈、停下来。

【第6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9)

原文:冷冷寒风中,我们热烈地跳舞。

解析:

故事情节在推进:冷冷寒风中,我们热烈地跳舞。

故事中间的部分看似是单纯的白描式速写,其实还是分层次的。“静悄悄的冬日树林,我们欢快的起舞……冷冷的寒风中,我们热烈地跳舞……”落叶精灵们在静悄悄的树林里是一种自由玩耍的欢快情形,而到了冷冷的寒风中,他们乘着强劲的风冲上天空,则是一种热烈奔放又兴奋的状态。

这一部分的拼贴图画非常的灵动,我们能看到落叶精灵们曼妙的舞姿、飞扬的情态以及夸张的表情。

一叶落知天下秋,如果我们用不同的动词来形容落叶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掉落——很客观;凋落——很惆怅;凋零——很伤感;飘舞——很轻盈;飞舞——很美好;飞飏——很阔达……所以说,万物本无情,情由心生,那么,就让我们带孩子快乐地迎接秋天吧,就从去看一场落叶的舞蹈开始。

【第7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10)

原文:忽——地飘向远方,突然停止。

解析:

从7-10页是小精灵们在空中飞翔以至高潮的时段,开始动作很迅猛,忽高忽停,就像玩滑梯的孩子,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

左一的小花狗乐不笼嘴、人形的小精灵倾斜着身体对着我们傻乐。右侧的小人突然停住了又傻愣着看着读者,似乎有些突然。

本书都是用实物落叶剪贴的各种小精灵,画家巧妙地根据落叶的形状拼成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动物、昆虫和人物;他们表情丰富、各具个性,尤其是那些落叶娃娃动感十足、形态各异。

其实落叶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进入秋天,他们常常会在散步时捡起一片落叶,兴奋地说出它们们的形状,金鱼的尾巴、蝴蝶的翅膀等等。此时,我们适时引领孩子走进《落叶跳舞》的世界,从落叶造型、表情、姿态等方面欣赏绘本,感受绘本中造型丰富、形态各异的落叶。

【第8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11)

原文:层层叠叠聚起来,哗——地散开去。

解析:

我们现在可以想像一场舞蹈的“热烈”程度——也就是高潮,我们会看到演员们聚在一起,又散开,绘本故事也同样。左页是一堆树叶小人堆在一起嬉笑,瞬间他们又哗——地散开去。左侧是只有头像的小人,而右侧却是完整的小精灵,收缩有度,张驰有序。

这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跳舞场面的热烈,再带孩子来学习几个词:飘、静止、聚起来、散开去。这样形与义完整结合起来。

画家根据树叶形状拼成了昆虫、动物和各种小人儿,重叠、修剪,让它们栩栩如生。同时运用对称性的装饰手法,将各种不同深浅的黄色、红色树叶搭配,色彩协调、层次丰富。

这位画家很了不起,他的一双巧手把落叶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树叶小人儿,翻一翻,找一找,落叶还拼成了什么?我们看到的各种造型分别是由哪些树叶组成的?为什么要这样拼贴?这些造型是什么色调的?你感觉怎么样?

【第9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12)

原文:乘着强劲的风,冲上天空。

解析:

绘本情节到了高潮:他们乘着强劲的风,冲上天空。这些落叶就像一群活泼、好动、快乐、自信、乐观积极的孩子,他们在风中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活力,展现他们独特的个性。最美的是各种树叶组成的动物、昆虫等形象有着世间最丰富的表情,或惊讶、或镇定、或迷茫、或陶醉、或期待、或得意,他们在秋风里,手挽手、肩并肩,对着秋天嬉笑,和着风儿起舞。

多奇妙的落叶呀!把落叶跳舞这种动态的美,定格成美的画面,为我们这些热爱生活的人上演了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生活里的小细节,就能发现它平静的美,对于落叶不也如此吗?

这样的季节,没有一样不令人满意的,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捡拾落叶,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落叶跳舞》。可以配合手工,树叶剪贴画,和孩子共同捡树叶来拼贴小动物,比如小狐狸、孔雀、小鸟等各种动物。

【第10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13)

原文:咯咯咯,笑着转起来,笑嘻嘻,摇摇摆摆。

解析:

这六个小精灵在寒风中不畏惧,却笑嘻嘻体验这种漂浮的感觉。左边两个像是昆虫小精灵,右二是云山雀的大尾巴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非常高兴。

这个绘本中还有几个象声词:忽——、哗——、咯咯咯等。把寒风的速度和力量,把小精灵在漂浮中的喜悦心情都表露了出来。在阅读中力争还原出来,让孩子有亲临其境之感,让孩子喜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本书的文字部分极为简约,加上标点才158个字。用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冬日落叶的情景,把落叶想象成跳舞,呈现出另一番的美景。但它是一首有章有节,有起伏有呼应的散文诗。沙沙沙,起风了,轻轻地,风停了。我们是奇妙的落叶呀!在冬日寂静的树林里,一群落叶在快乐地跳舞。悠悠地飞起来,自在地滑下去。转啊转,转圈圈,慢慢地停下来。冷冷寒风中,我们热烈地跳舞。忽——地飘向远方,突然停止。层层叠叠聚起来,哗——地散开去。乘着强劲的风,冲上天空。咯咯咯,笑着转起来,笑嘻嘻,摇摇摆摆。我们是奇妙的落叶哟。

简洁、轻快的韵律在一字一句的朗读声中泛出美感,大小读者在阅读中,要把握住这种节奏,让孩子陶醉在美的享受中。对于很美的韵律,在朗读中,不要间断、不要提问,在美美轻快的韵律中和内心结合在一起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美的教育。

给孩子诵读的时候,脑海中不由会浮现出丰富的画面,虽然书中的落叶没有绚烂的色彩,可这个绘本给人营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秋天来了,大人也会玩树叶吗?来看看日本绘本大师伊东宽,用树叶制作的绘本《落叶跳舞》吧。落叶真的变成了一个个小人人,欢快地跳舞呢!诗一样的语言,巧妙的手工造型,每片叶子、每个人物都具有了自己的性格。真是一本独特的叶子手工读本。带孩子读一下,出门捡叶子吧!

【第11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14)

原文:我们是奇妙的落叶哟。

解析:

最后,几位落叶精灵摆好pose,愣愣地站在画面里,配上了这样一句“我们是奇妙的落叶哟。”和开头首尾呼应,不过换了一个语气词“哟”,这个“哟”字带有一种自我认可的成份。开头的“我们是奇妙的落叶呀。”这个“呀”字带有一种自我惊疑的成份。而后者是认同。

他们从忽悠悠从不同树上飘落,到在地上、空中起舞,从开始的质疑到后来的认同,他们做着很奇妙的事情,就是有枯萎到新生命的绽放。

四个小精灵形态各异。体态都很圆润,有的身披枫叶、有的脊背有鳍,这个一身红白点是瓢虫吗?而脑袋宽宽的就是猫头鹰了,尾部尖尖的椭圆花点树叶就是金龟子了。

【第12画面】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15)

解析:

最后一页,是一只用落叶拼贴成的喵咪,它张着大嘴、瞪着眼睛、张口结舌、四肢僵硬,本页没有配任何的文字,这是被跳舞的落叶精灵惊诧到了吗?

全书60个树叶精灵,表情不同,动作各异,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每人长得不同,但每个人都很可爱!可以请小读者从第一页开始,看能否从中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树叶娃娃。能否猜出它们的身份!

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可能无不惊叹这哪是落叶呀,分明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娃娃,落叶的世界,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一片叶子落下来,在走向枯萎的过程中依然快乐的跳舞,书中传达出的恬静淡然的情愫和昂扬向上的氛围让我们不禁感叹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美好,何况这本书还可以拓展我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呢!

作者巧妙利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落叶,创作了这本关于落叶的绘本。出人意料的丰富画面,百看不厌的造型,使文字与画面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孩子还可以学着创作一本属于自己的《落叶跳舞》。

【封&底】

幼儿园散文诗秋叶(秋叶演奏的散文诗)(16)

解析:

这个绘本,首先是一个绘本,然后才是应景的绘本,做为家长带孩子玩落叶的一个引子,如果顺序颠倒,首先是没有正确深入认知绘本故事,其次也是绘本的悲哀!

但体味这本书的最好方法还是在初读绘本后,在落叶纷飞的日子里带着孩子一起出去走走。房前屋后、广场路边,聆听自然的风声,抚摸粗糙的树皮,捡拾各种的落叶。黄黄的银杏叶像雨伞又像漂亮的裙子,七叶树的叶子泛着暗红,又大又厚实,悬铃木的叶子有的都可以当小动物的床了。收集了满满一袋子的落叶,回家学着作者一起做树叶精灵。

这本书可以有许多种边读边玩的方法,第一遍观察落叶精灵的情态,模拟它们的表情,演绎它们的动作。第二遍,看看书中的拼贴画都用了什么树叶,小朋友们可以猜一猜哪个是银杏树的叶子,哪个是悬铃木的叶子,哪个又像是细柳叶?第三遍,找找里面有几种小动物,有几个长胡子的老爷爷,有几个戴帽子的人,如此等等。

只有捡起落叶,才算打开秋天。秋天,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一起走向大自然的神奇世界吧!

你感受到这篇树叶精灵的绘本阅读的体验了吗?优美阅读、户外体验、手工制作。

四、作者信息

伊东宽:1957年生于日本东京都,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毕业,在校期间,曾加入早大儿童文学研究会(该会以涌现出大批优秀儿童文学家而著名),结识了许多热爱儿童文学工作的志同道合者,在研究儿童文学的同时开始了创作。曾出版《鲁拉鲁先生的院子》(绘本日本奖)、《云娃娃》(日本绘本奖读者奖)、《猴子的日子》(路旁石幼儿文学奖)、《变成猴子的日子》(IBBY优良作品)、《没关系没关系》(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等多部作品,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和独特的造型深受读者的青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