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霏古典吉他谱(杨雪霏一把古典吉他)

12月10日,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将带着《爱的罗曼史——杨雪霏古典吉他独奏音乐会》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除了带来原汁原味的古典音乐作品,她还将用古典吉他呈现由她改编的中国经典曲目,在吉他声中描绘中国。

“单打独斗”的古典吉他独奏家

杨雪霏古典吉他谱(杨雪霏一把古典吉他)(1)

杨雪霏身上有许多“第一”。她是中国进入音乐院校主修吉他并取得吉他学士学位的第一人,是在国际舞台成功开创职业演奏生涯的第一位中国吉他家,还是在大型音乐厂牌录制厂牌的第一位中国吉他演奏家。

她用“机缘巧合”和“命运”这样的词眼形容这些“第一”。“当时我7岁,妈妈帮我报了吉他班,爸爸帮我从广播里录了约翰·威廉姆斯的演奏,从那以后我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后来她不顾父母反对进入了音乐学院。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她甚至找不到一把好吉他,直到1995年,威廉姆斯来中国巡演结束后把自己的吉他留给了杨雪霏。

从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后,杨雪霏开始了作为一名职业吉他演奏家“单打独斗”的演艺生涯。

她的演出足迹横跨全球50多个国家,还曾跨界与大卫·加勒特、李健、陈奕迅等流行音乐人合作,把古典吉他带给更广泛的观众。除了展示高超的演奏技巧外,她还通过华纳EMI和环球Decca发行了多张独奏、室内乐及协奏曲唱片,以多样的形式集中展示了中国音乐,并通过改编经典曲目的方式为古典吉他开拓了不少新曲目。

从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约翰威廉姆斯迷上古典吉他,到现在成为一名活跃在国际舞台的顶尖古典吉他演奏家,似乎是一个梦幻的成长过程。

长发飘飘,看似温柔恬静的杨雪霏在骨子里那股对音乐的执着劲,正好与她温柔的外表恰恰相反。她一直在专业领域里与自己博弈,在一个未知的领域靠一己之力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从古老跨入现代 用吉他描绘中国

杨雪霏古典吉他谱(杨雪霏一把古典吉他)(2)

古典吉他与钢琴、小提琴并列“世界三大乐器”。与民谣吉他、电吉他不同,古典吉他的音色细腻柔美,具有丰富的多声部和声演奏能力,这使得它对不同时期、风格、民族的音乐都能诠释自如。

然而,古典吉他自身的曲目不如钢琴、小提琴那么多,普及度也不比民谣吉他高,因此,杨雪霏选择以乐曲改编经典作品、制作专辑来拓展古典吉他在中国的受众。1999年,杨雪霏推出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杨雪霏:古典吉他》,从此就没有停止过改编。

从传统古典的《巴赫协奏曲》,到荟萃了巴西音乐精髓与精神的《多彩巴西》,世界各地的音乐魅力都在她的吉他声中焕发出崭新的色彩。

借着这些名曲改编,她希望越来越多的观众能感受吉他的亲切魅力,“总有一天,大家会感受到我和古典吉他所带来的艺术共鸣。”

在这场音乐会中,除了法雅的《磨坊主之舞》、阿尔本尼斯的《传奇》、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姑娘》等大众较为熟知的吉他名曲外,杨雪霏还会为观众们献上专辑里的《春江花月夜》、《丝路驼铃》、《瑶族舞曲》、《彩云追月》等一系列改编作品。

改编过程中,杨雪霏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比如运用了新疆音乐元素的《丝路驼铃》为了表现丝绸之路上驼商行进时的欢快情景,她以一把吉他模仿出手鼓的声效,为此曲增添了浓郁的异域风情。《彩月追月》里,她则用吉他特有的泛音、琶音等特点营造出浩瀚夜空中翔云追月、惬意悠远的意境美。

此外,她还用吉他的轮指取代了《渔歌唱晚》中筝的刮奏,在《瑶族舞曲》里充分发挥吉他多声部的特色来展现细腻多变的音乐......她用吉他的技巧创造出一个声音的世界,里面每一个音都以一种中国姿态描绘雕琢而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在杨雪霏看来,吉他原本是一种沙龙乐器,私密性强,跟讲究诗情画意的中国音乐很匹配,因此很适合演奏中国音乐。与其通过炫技的乐曲收获掌声,她更希望通过这些具有中国美学与诗意的作品,更深地让吉他的美丽留在观众们的心里。

来源:周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