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活动经验:怎样才能做好阅读课

转自:小书房故事盒子,ID:gongyixiaoshufang

语文阅读活动经验:怎样才能做好阅读课(1)

编者语

“得阅读者,得天下”,随着教育部对语文的重视,阅读已经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引起了空前的关注。然而,真正的阅读该是什么样子的?怎样才算好的阅读课?这篇文章提到的很多关于阅读和阅读课的“常识”,对于很多家长和老师们来说,可能恰好会颠覆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常识,不破不立,就让我们对阅读这件事做更多的思考吧,这才是真正对孩子成长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阅读及阅读课的一点常识

作者:淡化

阅读观点类的文章,有一条就是要搞清在文章的语境下关键词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就是阅读的常识之一。为减少大家的分析任务,我直接说一下题目中的关键词吧。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两个:阅读课、常识

所谓常识,一般理解为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信息。不过我这里提到的常识不针对人数而言,我说的常识限于阅读领域中阅读理论里的常识。我们大多数人因为没在学校接触过阅读理论,也没真正受过系统的阅读训练,所以是缺乏这些常识的。现在大家要了解这些常识得去读一些书才行。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文学阅读指南》、《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等。阅读常识的内容包括怎么区别不同的文类,了解不同文类的不同阅读特点、了解不同文类的阅读方法及可能的乐趣,阅读行为是怎么回事……

阅读课是指持续的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活动,主要区别于阅读活动。阅读活动一般来说比较强调活动的外在呈现,强调如何吸引眼球,强调情绪的调动,难度设计会偏小。阅读课因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和难度,相对来说,阅读课大多数时候是不追求热闹的,它强调的是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所以关于阅读课的评价要结合阅读常识和教学常识来考虑。教学常识包括对学生的认知、对教学材料的认知、对教学行为的认知。这三个内容中,只有对教学材料的认知是老师自己独立功课的内容,另两个涉及到了对人和师生关系的认知,这不是老师独立的功课了。

说了这些,大家可能发现常识其实也不简单。要看懂阅读、看懂阅读课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对于想了解和想参与的人来说,这些内容真的是需要了解的常识。

随着教育部对语文的重视,各地出现了各种阅读机构,不同的机构在做法上是有质的区别的。要看明白标榜各种名字的阅读需要家长们去了解上面的常识。这句话其实有些多余,因为想了解的自然会去了解,只想跟风的不会去自己费脑子。因为大多数人的常识是:大家都这样做,都这样说,跟随总没错。这是符合安全心理需求的,也是省心的常识。当然这个常识不合我认同的一个常识:想评价一个事物,想参与一件事,就应该先花时间去了解它。

下面我简单列一点我知道的关于阅读和阅读课的常识供大家参考。

阅读行为方面

1、阅读分为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主动阅读是指读者参与了作品话题分析、讨论的阅读方式。被动阅读是指读者被文本吸引直接接受作品内容、观点的阅读方式。这两种阅读在我们的实际阅读中同时存在。不过经常主动阅读的人一般是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读小说被故事情节的吸引的阅读属于被动阅读。

2、阅读不只是指读书。书是阅读的众多媒材之一。阅读是对信息的采集、整理、编码的过程。阅读书的很多经验也可扩展到阅读别的媒材,同样阅读别的媒材的经验也可用于阅读书。简单说阅读其实是某种思维方式。

3、阅读经验指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方法、角度。这些经验需要在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体验进行。一般来说阅读相关的书是比较便捷的方式。不管你是通过书或课程去积累经验,都需要自己去亲自体验那些经验,这样才能习得。对于成人来说就是刻意练习,对于小孩子来说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成人的带领在实操中习得。

4、应试的阅读不是完整的阅读,它只涉及到了阅读的很小一块。此外,因出题人的局限,应试的阅读还可能带来不好的阅读。

5、功利性阅读的提法要看语境。如果把功利性阅读理解为有目的的阅读,那么所有阅读都是功利性的。在不同语境下,它所指的可能只是某种阅读行为。阅读的目的无非是:考试、工作、娱乐、满足好奇……总之阅读是一种个人满足自己需求的途径。

6、批判思维式的阅读其实就是属于主动阅读的一部分。所谓批判式阅读大多数时候指对文本表达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简单接受。

7、快乐阅读的提法也要看语境。这个提法一般是针对儿童阅读领域的。大多数时候可能指让儿童乐意参与到阅读中。如果用《儿童文学的乐趣》中的观点看,快乐阅读指从文本阅读中获得各种乐趣的阅读。这里提到的乐趣包涵的内容很丰富,就不展开了。

8、在阅读经验还不够的时候,要得到某些阅读“乐趣”的过程会被视为痛苦的历程。阅读经验越多的人得到的阅读乐趣越多。

9、阅读只是一种行为,它不能保证让人变得更好。就如知识只是工具,它可成就人,也可毁灭人。所以当有人说“阅读推广是一件美好的事”时,你应该想想他到底想说什么。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在主动阅读。

10、儿童与成人阅读的区别在于儿童的阅历和阅读经验不如成人多。这句话不能较真,因为有些成人阅读经验和儿童差异不大,甚至不如儿童。这里说的儿童指中学以前的孩子。

11、阅读中有一个视角是写作视角。这个视角的阅读对于提升读者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视角。总说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写不出文章的人应该理解为什么了吧。

12、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有一些针对性的阅读经验。比如:小说、诗、药品说明书、操作手册、政府公文、论文、科普、演讲文……这些文本的阅读都需要不同的阅读经验。你可想想你在学校时学过哪些文本阅读的经验足以支撑你现在阅读各种文本。

13、阅读感受和理解是读者的感受和理解,读者的感受和理解是读者自己的经验在某种游戏规则下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它不等于作者的意图。

阅读经验方面

1、阅读经验的习得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才能成为自己的经验。

2、小说的阅读至少涉及:除了感受故事带来的情感外,还应该有主次情节的梳理、主次人物的分析、结构的分析、语言风格的感受、大小主题的挖掘、细节的提取与分析、冲突和选择的分析、写作手法的分析、伏笔的应用、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基础、隐喻和象征、叙述者、意识形态、作者意图等。

3、古诗的阅读至少涉及:字面意思、作者及背景、典故和语码、意象、情感、字面背后的意思、结构、格律、节奏、用字、类型、叙述者等.

4、现代诗的阅读至少涉及:意象、情感、节奏、趣味等。

5、图画书的阅读至少涉及:故事、情感、文字语言、图画语言等。

6、历史的阅读至少涉及:事件、人物、真实与虚构、观点、理由、逻辑、角度等。

7、观点类的文章、社科类的书至少涉及:论题、观点、理由、证据、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法、推理过程、隐含价值观等。

8、说明书、操作手册类的文章不用多说了,看明白就行。

9、科普类的阅读至少涉及:它在说什么,它说了哪些内容。

10、规则性文本的阅读至少明白它在说什么,有没有什么条件。

11、广告的阅读至少涉及:它在表达什么、它怎么影响受众等。

12、演讲稿的阅读至少涉及:主题、情感、理由、角度等。

13、传记类的阅读至少涉及:事实与虚构、观点、角度。

阅读课的常识

1、阅读课是有人带领的有目的的阅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应该了解阅读课的目标是什么。

2、阅读课的设计应该与目的有关。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应该了解课程的设计是否能达到目标。

3、阅读课有偏重知识灌输的,有偏重阅读经验传递的,有针对应试的。这句话的意思你要想好自己选择什么样的阅读课。灌输类的阅读课强调记忆,阅读经验的阅读课强调对阅读经验的习得,应试的阅读强调评分的规则。你可想想哪种阅读能短期见效。

4、灌输类的阅读课重在知识的准确与老师的表现,阅读经验类的阅读课重在调动学生自己去阅读,应试类的阅读课重在对应试要求的理解。

5、阅读课宣扬的理念应该贯穿于课程实际的操作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很多课程理念只是停留在宣传上,所以关注具体的做法更重要。

6、表演出来的阅读课大多不是它的常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示课是为了表演而设计,平时的课堂可能不一样。

7、老师的学识和阅读能力不代表老师的教学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学是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传递的方法是有讲究的。因此要多关注传递的方式。

8、让学生思维真正动起来的阅读课是学生的课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是老师讲得精彩的阅读课不算学生的课堂,只是老师刻意导向某个答案的课不是学生的课堂。

9、交流型的阅读课应该允许学生提问和反驳,包括质疑老师的说法。

写完后发给朋友看,朋友说:“这文吧,对于希望明白自己的如何选择、如何思考的人是有效的,不想搞明白的人就算看明白文字,也不知道怎么做。”

其实我也没想此文起什么作用,只是突然想写了,就算是自己无聊码字好了。

语文阅读活动经验:怎样才能做好阅读课(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