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1)

许多人都知道米哈伊尔·卡拉什尼柯夫设计了大名鼎鼎的AK步枪,却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他还设计了PKM机枪,这并不是因为PKM不优秀,相反,作为“热度”不高的机枪,PKM只是没有AK那么知名而已。

一般而言,一位杰出的枪械设计师,哪怕他再优秀,他所设计的枪械中,也往往只有一款知名,一般也是这名设计师的最优秀作品。比如美国设计师尤金·斯通纳设计了众多枪械,最为知名的是M16,苏联设计师费约道尔·托卡列夫设计的枪械中,最为著名的是托卡列夫手枪/TT30/TT33。

但对于卡拉什尼柯夫而言,世人大多都知道他设计了AK步枪,而对PKM机枪则了解甚少,这实在是有失公允。在笔者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讲,诞生更晚、具有“后发优势”的PKM机枪,要比AK步枪更优秀。作为一款通用机枪,PKM机枪和AK步枪职责不同,本不存在什么竞争关系,而是“通力合作”、“缺一不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火力体系。可惜的是,军队需要多种枪械,而媒体却只需要一个明星。

PKM基本知识

在讲述笔者和PKM式机枪的故事之前,我们照例先回顾下PKM机枪的基本知识。

1959年,苏军已经用卡拉什尼柯夫设计的AKM步枪和RPK机枪取代了此前装备的三款枪械(AK47、SKS半自动步枪和RPD轻机枪)。AKM步枪和RPK机枪内部结构基本相同,班用枪械已经完全实现枪族化。1961年,苏军再接再厉,装备了同样由卡拉什尼柯夫設计的PK机枪,替代了此前装备的郭留诺夫机枪(SG43)和一部分尚在“顽强”服役的DP轻机枪。

不同于此前装备的轻机枪或者重机枪,PK机枪是一款轻重两用机枪,或者说通用机枪,它有轻机枪、重机枪两个状态,轻机枪状态时使用两脚架进行射击,安装在三脚架时就“变身”为重机枪。如此一来,苏军就不必像此前装备DP27/28和SG43一样,装备两款不一样的机枪,装备、训练都得到了大幅度简化。

PK机枪发射7.62×54mmR枪弹,与发射7.62×39毫米M43枪弹的AKM步枪和RPK轻机枪形成高低搭配。PK机枪采用了和AK相同的回转闭锁、长活塞导气式自动方式,供弹机构采用单程输弹 二次进弹的组合,弹链为不可散闭式弹链。PK机枪长度在1.2米左右,重量为9千克,三脚架由埃格尼·斯迈捷洛柯夫设计,重量为7.7千克。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2)

在卡拉什尼科夫参与的活动中,人们总喜欢给卡拉什尼柯夫配上AK步枪,而同样优秀的PKH机枪却默默无闻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3)

并不常见的原版PK机枪。PK机枪的枪管较为粗壮,枪管外有散热槽,重量也比PKM机枪更大一些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4)

PKM机枪的枪管较为纤细,枪管外表面没有散热槽,十分光滑。PKM的枪管长度达到了645毫米,比FN MAG/M240机枪的枪管长了100毫米,因此,这个枪管看起来薄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5)

最新的PKP机枪,枪管外包有一个强制气冷装置,看起来更“粗壮”,连续射击时也不会过度发热,因此取消了快速换枪管功能,据称枪管寿命在3万发以上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6)

M240(近)与PKM。通用机枪概念由德国的MG34/MG42机枪发扬光大,战后比利时的FN MAG、苏联的PKM、美国的M60,我国的67式都是在其影响下发展而来的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7)

PKM机枪与“前辈”SG43机枪相比,PKM拥有枪托和两脚架,可以像轻机枪一样射击,而SG43却只能在轮架上使用,通用机枪和传统的重机枪对比明显

作为枪族化影响的产物,PK机枪推出了一系列的延伸枪,有了很多“延伸名”,在轻机枪状态下,它叫做PK轻机枪,在重机枪状态下,则被称为PKS重机枪,它的坦克机枪被称为PKT,车载机枪则被称为PKB。1969年,卡拉什尼柯夫对PK机枪进行了改进,推出了PKM机枪。

相比于PK机枪,PKM机枪换用了质量更轻的枪管,重量下降到了7.5千克,同时将PK机枪的传统三脚架换为了由利昂尼特·斯特柏洛夫设计的弹性枪架,枪架质量下降到了4.5千克。最为有趣的是,苏联又给PKM机枪起了一套名字,PK变为了PKM,PKS变身为PKMS,PKT变为了PKMT,PKB也变为了PKMB,让人眼花缭乱。所幸,PK机枪并不常见,我们常见的往往都是PKM机枪。

1980年,我国对PKM机枪进行了仿制,仿制产品就是我们的80式通用机枪,也是笔者实际接触的枪械。一般而言,我国枪械命名为“XX式”的,都会进入军队服役,而不按照此规则命名的枪械,往往并不会自用。比如我们仿制自苏联SVD狙击步枪的79/85式狙击步枪就进入了部队服役,而仿制M16步枪的C0步枪就基本全部用于出口。

而80式机枪虽然有“80式”的名号,其“上镜率”却很低,远没有85式狙击步枪那么为人所知。一方面,当时我国没有制式的狙击步枪,85式解决了有无问题,自然装备的多一些。而80式诞生时,我国已经有定位相同的67式机枪。因此,80式虽好,却没有能够广泛装备,这也不奇怪了。

让人惊讶的名家手笔

在接触PKM时,笔者已经接触了包括米尼米机枪、MG34在内的众多国外机枪,对其相似的内部结构多少有些审美疲劳,思路也有点惯性化了。因此,当笔者接触到设计风格独树一帜PKM时,一眼就发现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设计,堪称名家手笔。

PKM的槍机框、枪机与击针。明显可见PKM枪机框尾端非常短,而击针则是一个片状,非常的独特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8)

开锁状态的PKM自动机,枪机的开闭锁凸笋在开锁时位于机头下方,“搭在”开闭锁螺旋槽内,起到支撑作用,因此PKM的枪机框尾端设计得非常短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9)

FN MAG/M240机枪的自动机则非常臃肿,因此机匣(红框)非常长、非常重,不但难看,还增加了不少体重

pkm通用机枪多少发子弹 国外名枪印象之PKM机枪(10)

从外表看,PKM机匣右侧有一个明显的凸起(红圈),内藏输弹臂,PKM在装弹时,弹链恰好遮住这个凸起

举个例子,PKM机枪的枪机框设计十分独特,其枪机框尾端(即机框和机匣的配合部分)非常之短。其实在AK步枪上,枪机框尾端就已经非常短了。一般而言,枪械的机匣是一个相当巨大的部件,机匣的长度大致相当于自动机行程长 自动机开锁时长度 必要的安装尺寸。如果能够缩短枪机框尾端长度,自动机开锁长度也会大幅度缩短,机匣也会相应缩短、减轻,枪械就会更加紧凑,重量也会更轻。

减轻机匣并不是什么争议设计,如何实现却是一个难题。美国M16/M4/AR15步枪的自动机在后坐时“缩”进枪托,枪托承担了机匣的部分“职责”,因此机匣可以做得很短,枪械非常紧凑。无托步枪取消了枪托,把机匣后置,担任实际上的枪托功能,也能使枪械紧凑。而PKM则在枪机框设计上做足了功夫,依靠极短的枪机框尾端,有效减短了机匣长度,使得PKM成为一种紧凑、轻量的武器。

输弹机构

PKM采用经典的单程输弹,这种原理平淡无奇,但它的输弹机构设计却十分有趣。

我们知道,传统机枪的输弹杠杆(拨弹臂)位于机匣盖内,而PKM的输弹机构脱胎于郭留诺夫机枪,没有传统机枪的输弹杠杆,枪机框两侧挖出了两条输弹螺旋槽,机匣右侧则设计有侧置的输弹臂,以此完成输弹功能。

相比于位于机匣盖内的传统输弹杠杆,PKM的侧置输弹臂好处多多,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避开“拥挤”的空间。传统输弹杠杆体积巨大,位于机匣盖内,也就是位于机匣的顶部。对于机枪而言,机匣顶部可是“寸土寸金”之地,受弹器座、弹链、输弹杠杆在此“争夺地盘”,每一个部件都十分重要,谁都“委屈”不得。最终,为了足够的空间,往往要加长枪机框和机匣,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布置下这些机构,但枪械也会因此变得更为臃肿。

而PKM的输弹螺旋槽刻在枪机框上,两条螺旋槽分别位于枪机框的左下和右下方,拨弹臂则位于机匣右侧、弹匣的下方,两个位置空间都没那么紧张,完全可以轻松布置,机匣顶部不再拥挤。因此,PKM的枪机框和机匣也就不会那么臃肿。

进弹机构

输弹机构优秀,进弹机构同样别出心裁。一般而言,在恶劣环境下,机枪的可靠性要低于步枪,罪魁祸首就是弹链。毕竟,把枪弹从弹链中推入弹膛,可比从弹匣内推入弹膛难多了。

为了解决可靠性问题,PKM采用了看似落伍的二次进弹设计。

所谓一次进弹,就是直接把弹链上的枪弹,由后向前推入弹膛,只有“向前推”一个动作,故名一次进弹,FN MAG/M240机枪就采用了这种设计。而二次进弹,则要先把弹链上的枪弹由前向后取下,再由后向前推入弹膛,需要“向后抽”、“向前送”两个动作,因此称为二次进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