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想和哪个历史人物对话(曹德旺四次上石竹山抽签的故事)

本文是解读人物传记系列第1本书

曹德旺自传《心若菩提》第2

曹德旺想和哪个历史人物对话(曹德旺四次上石竹山抽签的故事)(1)

在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的章节目录里,有4个小节显得有一点特别,分别是“问道石竹”“二问石竹”“三问石竹”“四问石竹”;

石竹是一座山,是曹德旺的家乡福建福清最著名的一座山。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山上有一座庙观,释、道混合,供奉着“九仙公”;书中对这座庙观的用词是“灵验”;

“据说,福清的几位巨富都在石竹山上祈过梦,因此香火特别旺”

所以,这4个小节,写的就是曹德旺四次上石竹山“抽签”的故事;

现在,多数人对曹德旺的印象有这么几个:“企业家”“慈善家”“玻璃大王”;

引用百度百科上的说法“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2020年,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11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

对曹德旺的了解,只限于他的自传《心若菩提》,以及媒体上的几个视频采访和文字报道;但似乎这些又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这个富豪做慈善看起来和别的富豪不太一样;

做慈善这件事,一般来说我们大多人,都没有太多经验;但是至少,也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所谓“假慈善”、所谓“名为捐款实为避税”,虽然这些我们多数时候也是真假莫辨;

而“佛教徒”这个身份,反而让我对曹德旺比较好奇,因为我一直坚信信仰会让人有底线,当然,我偶尔钻研佛法却厌恶佛教,儒、道、耶亦然;我喜欢各种经过思考和沉淀的“理、法”,也厌恶各种流于形式的“教、宗”;

曹德旺为什么会成为佛教徒呢?也许“四问石竹”就是答案,也许从这里能够找到曹德旺信仰佛教的因和果;在此,我想说明一下,可能并不是所有正确的果,都有一个正确的因;

接下来该介绍一下,曹德旺四次上石竹山抽签的详细情况了

第一次上石竹山

曹德旺第一次上石竹山,是陪朋友去的;

曹德旺那位“潘姓朋友”的双胞胎儿子,玩耍时不小心掉进粪坑淹死了。

(注:我见过的、听过的、看过的信仰宗教的故事,多数都有一个悲伤的往事作为开始,对此,我能理解却难以赞同)

这个庙观里的祈福方式,我刚在书里看到时,感到奇特,因为它叫“祈梦”,具体的操作是“在道观的一间房子里席地而躺,闭上双眼”,然后等着做梦,看能梦到什么;

那时候朋友提出买“香和纸钱”,曹德旺的态度是“原不想买”,但在朋友劝说下“他这一说,我只好掏钱也买了一份”,并且照样躺下,“怎么也睡不着”,自然什么也没梦到

那曹德旺的朋友呢?一样“不过才躺5分钟时间”,就“我做梦了,我今年会发财”,“我梦见家门口铺着铁轨,一列火车,载着满满的货物,从我家的正门冲进来。你想想,满满的货物耶,这不就预示着发财么”

然后朋友就带着曹德旺去抽签,下边先介绍一下那位潘姓朋友后来的情况,再介绍曹德旺的第一次抽签解签和后来情况;

结果是“那一年,老潘发了大财”

(注,我个人认为,

1 曹德旺朋友那个梦中的场景,并不能推断出后来的发财,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当然逻辑也并不是这世间的唯一真理,也不是不变真理

2 丧子之痛,人生大悲,需要解脱出来,但发财就能解脱吗?可能要因人而异,潘姓朋友发财了解脱了,能解脱是好事,无论通过任何方式,但靠发财解脱悲痛,我能理解但难以赞同

曹德旺摇签,第一次问“是否可以去香港”,老和尚摇头说“不可,不可!”“依签而言,你若去香港将会家破人亡”;

曹再抽一签,问“我继续留在高山玻璃厂好不好呢?”,老和尚说“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好”,因为签上有一句“虎啸凤鸣不觉奇”,说是留下来会“好到了虎啸凤鸣都不觉得奇怪”

那是在1980年,曹德旺后来发达了,我们都知道,只是这里我有几个疑问

1 第二次抽签,签上有“虎啸凤鸣不觉奇”,那第一次问可不可以去香港,签上说的什么?曹德旺没有说,但他应该不会忘,好奇;

2 人生没有如果,如果当年曹德旺去了香港,真的会“家破人亡”吗?无法验证

3 曹德旺留在了高山玻璃厂,后来确实也真的事业发达,但1980年求的签,1983年才真正在玻璃厂赚到了钱(可参考从14岁辍学到93年公司上市,曹德旺的收入增长走势),签上虽然没有时间界限,但有多少人愿意单纯因为一个签,等上三年呢?当然,曹德旺大概也不会

二问石竹

1984年,曹德旺承包玻璃厂大获成功,名利双收,还搬进了新盖的房子;

但也因为合伙承包人之间的意见分歧,有了烦恼,于是就有了第二次上石竹山抽签;

第二次抽签问的是“是不是应该离开玻璃厂”

抽到的签是“中原逐鹿可追寻,不问东方问何方,回首过来日又午,寒蝉唧唧笑空归”

解签的是一位40上下的道士,说这个签不好,“寒蝉唧唧笑空归”怎么会好呢?

曹德旺大失所望地往回走,路上遇到了“去年解签”的老和尚

(注,从时间来看1984第二次对比1980第一次,说“去年”似乎并不合适,也许是书中笔误,也许是1983年曹德旺还去过,只是如果1983年还去过的话,就和次数以及书中描写有冲突了)

寒暄之后,老和尚问这次来做什么,求的是什么签;问过之后,说这是个好签,理由是:

“‘中原逐鹿可追寻’说明您做的是一个大事业,应该去追寻”

“‘不问东方问何方’说的是您不在现在的地方做,还要去哪里?”

之后问了曹德旺的年纪是38,又说“回首过来日又午,寒蝉唧唧笑空归”说的是您已近中年,就像一天,是近正午之人了,您再有本事如果像蝉一样到处鸣叫,到了冬天也依然是空壳一个,所以您不能离开工厂,逐鹿中原啊,您的将来会非常好;

最后的结果,曹德旺留了下来,后来还事业也是一飞冲天;

但读到这里,我还是有几个想法

1 同一个签,不同的人解的完全相反,道士和和尚说法完全不一样,应该信谁的呢?

2 第一次抽签,曹德旺书中用的是“问”,第二次抽签用的是“求”,第一次是被动作陪,第二次是主动前往,对比之下,很容易就能看出曹德旺几年之间,对抽签这件事,心态和信仰上的变化了

3 “去年”二字,究竟是笔误,还是为了写书需要,隐去了其他年份去过的记录?

三问石竹

1987年,曹德旺负责兴建合资汽车玻璃厂,第三次上石竹山抽签,问的是“将工厂迁至宏路好不好”

签语是“一生勤奋好学,练就十八般武艺,今日潮来忙解缆,东西南北任君行”

老和尚解签时说的是“您从小苦练,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十八般的武艺,您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从现在起,不论您去哪儿做什么,您都能去都能做”

并说“您的运气到了,今天从我这里出去后,您再也不要到这里来求问想做什么事了”

读书过程中,根据年份可以推断,从1983年起,曹德旺的财富进入新阶段,收入高且稳定增长(可参考从14岁辍学到93年公司上市,曹德旺的收入增长走势)

至于,这个抽签结果是否应验,也就不好判断了,毕竟签上说的意思是,时运到了,从今以后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四问石竹

1989-1990年之间,《弘一大法师李叔同》热销,这时候的曹德旺生意做得不错,但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月满勤“亦不过是三餐果腹”

而“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于是曹德旺萌生了效法李叔同出家的想法

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劝阻,给了曹德旺不小的压力,陷入了迷茫,于是就有了这第4次抽签

最后,老和尚看着签,说“曹总,您今生有佛报,却无佛缘”,“就是说,您虽与佛有很深的缘分,但没有出家的缘分”

曹德旺从此不再想出家的事,这也是他在书中说的“上石竹山抽的最后一个签”

至于最后一个签上说的是什么,书里没有说,不知道曹德旺看没看过,还记不记得,是不想说还是不好说,或者是早忘了?也许是老和尚“洞明世事”,也未可知


下边,是关于曹德旺四上石竹山抽签这件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1 抽签和解签,以及最后能否应验,都是很主观的事;

因为签语抽象、不明确,没有办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准确性,既不能证明真实存在,也不能证明不实,这里边内涵就很丰富了;

2 从结果上来说,认同灵验,从而造就一个好人,似乎也未尝不可;但真相,依然值得研究

3 曹德旺为什么会信佛,从四问石竹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另外从小他的母亲就烧香礼佛,应该是那才是“导火索”,而四上石竹山不过是“助推器”

4 我个人觉得佛法道义很多都有大道理,但对宗教这种形式,很反感;我敬佩有信仰的人,但如果这份信仰源自于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所谓教条,这份尊敬会更大一些;

5 从解惑的角度来说,当决策困难时,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人“不惑”,即便操作流程看起来不太科学,似乎也没什么;

6 这本书的语言,看起来挺真实,所以就读得细了一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