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上的区别(艾里克森忠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艾里克·洪伯格·艾里克森(Erik H Erikson),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是一位坚持弗洛伊德力比多学说的新精神分析流派代表人物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艾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我会分成两期去介绍他的这项理论。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上的区别(艾里克森忠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1)

  • 这套理论即使在如今,仍然被许多精神分析师所应用,其既继承了以前经典精神分析的五阶段的人格发展类型,又融入了社会、文化的元素,是一套比较完善,较为科学的理论。
在介绍理论之前,我们还是简单回顾一下艾里克森的生平。
  • 首先要提到的是,艾里克森的身份并不讨喜,对于小时候的艾里克森来说,母亲丹麦人与改嫁后的犹太人父亲组成的家庭让他无论是在丹麦同学眼里还是德国同学眼里,都是一个异类般的存在,两边都不受欢迎,这也让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所谓“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也是艾里克森著名的理论之一,今天就不在这里多介绍啦)。和大部分领军人物不同,艾里克森是属于那种资质平平的学生,没有大学文凭,立志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却也只能靠着给小孩们画像流浪苟活。
  • 而他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了1927年的夏天,在来到艺术圣地维也纳后,机缘巧合下,艾里克森结实了一位女心理学家——安娜·弗洛伊德,是的,正是弗洛伊德的几个孩子中,唯一继承了她父亲职业的那位精神分析学家。在安娜·弗洛伊德的帮助下,艾里克森完成了他的学业,还接受了正规的精神分析训练。
  • 艾里克森的人生就此改变,在他的后半生,他致力于完善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其进行适应当时的变革的改造,在当时获得了独一无二的成就与广泛的认可。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上的区别(艾里克森忠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2)

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就是在弗洛伊德五阶段分法发展过来的。

艾里克森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这个阶段的危机,这里的危机并不是一种灾难,而是人生发展的转折点,成功解决了这个危机后我们会增强我们的力量,获得一种品质,并且更有利于解决下一个危机,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而消极的解决这个危机会削弱我们的力量,但是人经历过消极面后,能更加好的了解这个社会的运作,带有一些羞耻感、罪恶感也并非坏事。如果一个完全没有缺点的人出现在你身边,你会对他投以羡慕的眼光吗?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上的区别(艾里克森忠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3)

好的,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欢迎收藏订阅转发,谢谢各位支持!下期我们将完全分析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希望我的内容大家能够喜欢。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上的区别(艾里克森忠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4)

最后的最后,在这里向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战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悼念牺牲的烈士们,谢谢你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