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实习生李倩 武汉报道中部省会城市正在向建设第二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起冲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实习生李倩 武汉报道中部省会城市正在向建设第二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起冲刺。

本周,湖北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门联席会议印发《关于培育建设湖北多级城市消费中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突破1万亿元。湖北省支持武汉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

同月,河南省在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中指出,力争2025年郑州社零总额超过7200亿元,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不仅是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也在争创第二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深化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黄漫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消费是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一个城市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国内强大市场,都需要以消费为抓手。目前,中部地区城市缺席第一批培育名单,第二批名单为中部城市留有“席位”的可能很大。

跃跃欲试

去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拉开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帷幕。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分处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包括4大直辖市和一个“强省会”城市,而中部地区尚未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今年伊始,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几乎被中部所有省会城市作为“重头戏”加以推进。

今年年初,安徽、湖南均明确表示,将支持合肥、长沙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太原市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努力建设具有三晋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月中旬,长沙正式印发《关于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长沙打造成具有“时尚之都”“快乐之都”“活力之都”“休闲之都”美誉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随后,郑州也公布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会展、教育、体育、医疗等一系列城市名片,打造独具郑州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武汉的胃口似乎更大一些。早在去年7月就发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后,武汉还提出要和广州、上海一样,举办交易会。

南昌则稍微低调一些。尽管今年上半年江西社零总额在全国一骑绝尘,增速居全国第一,江西更为务实地选择了支持南昌建设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

黄漫宇指出,就城市发展规律而言,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正在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变。从数据上看,北上广深已经是一种消费型城市,比如其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要比重,有些城市社零总额大于固定资产投资。

“中部的省会城市正处在从生产型向消费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 黄漫宇表示,从能级以及软硬实力方面考量,这些城市具备了转型基础,也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条件。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大战略,并强调以国内为主体的背景下,获得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头衔,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新一重优势。

谁能率先突围

那么,在中部省会城市中,谁有可能率先进入第二批名单呢?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均是处于城镇体系最高层级的国家中心城市。而在中部,武汉、郑州也都是国家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一座城市的消费能力,是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衡量指标,而衡量消费能力的关键指标就是社零总额。

今年上半年,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武汉以3180.93亿元社零总额位居第一,郑州社零总额为2640.2亿元,合肥社零总额为2581.5亿元,长沙社零总额为2503.58亿元。

增速方面,南昌实现社零总额1472.61亿元,增长5.2%,增速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太原、郑州增速则有所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2%和2.7%。

不过,规模并非衡量消费实力的唯一指标,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商贸、商圈建设等。比如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天津的社零总额虽低于不少二线城市,但作为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的商品集散中心,其国际商品贸易港和海空两港国际集散中心的“江湖地位”不可小觑。

商务部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考评体系含有5个一级指标,包括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政策引领度。

从这些层面来看,中部省会城市各有优势。

从湖南卫视到茶颜悦色,从超级文和友到坡子街派出所,长沙无疑是近几年把城市品牌打造得最好的城市之一。长沙打造的一批城市超级IP在重塑城市形象、赋能城市发展方面,达到了强大的“变现”能力。

而郑州位于中原腹地,拥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是全国首个建成“米字型”高铁网的中心枢纽城市,在达到便利度上优势明显。此外,郑州这些年在传统文化数字化升级上颇下功夫,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等一系列精致考究的文化类节目一炮而红,形成文商旅融合发展之势。

黄漫宇表示,中部地区区位优势独特,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中部城市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提升自身能级的同时,也将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出口、投资面临诸多新挑战的背景下,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从中部多个省会城市的实施方案来看,消费资源的集聚、消费地标的打造、消费业态的培育、服务消费的提升以及消费环境的营造是各个城市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时的必选项。

在中国这样消费体量巨大的国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内容有所重叠,无法避免。不过,黄漫宇建议,从区域发展来看,中部地区还是要突出各自的地方特色,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黄漫宇表示,中部城市开放程度不如东部沿海,要在交通运输便利上多下功夫,坚持对外开放,打造更加宽松的商业环境。同时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通过新业态、新模式来创造消费通道,构建多样化平台,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中部省会城市最新出台的支持政策中,更加强调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比如郑州提出加快推进国际“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挖掘拓展“大遗址 文创”及周边产业等。长沙更看重新兴消费业态培育工程,提出壮大夜经济、网红经济和数字消费、跨境电商等。

湖北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多级城市消费中心培育计划,提出用3年时间,支持“一主两翼全域”三个层级的城市消费中心梯次发展、优势互补。到2025年,武汉社零额突破1万亿元,襄阳社零额接近2500亿元,宜昌、荆门社零额突破2000亿元,社零额千亿级城市达到9个。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