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字中的火是什么意思(何谓天文历法)

天文是星辰的排布方式,是研究天象和天体运行的科学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月亮的盈亏(圆缺),所以昼夜的交替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年”的概念,最初大约是由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说文》称:“年,熟谷也”禾谷成熟的周期意味着寒来暑往的周期(一年)——这种根据天象(天体运动规律)来推算年、月、日、时方法称为历法历法是衡量时间和编排时间的方法,反映的是日月及四季节令变化的一般规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代八字中的火是什么意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古代八字中的火是什么意思(何谓天文历法)

古代八字中的火是什么意思

天文是星辰的排布方式,是研究天象和天体运行的科学。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月亮的盈亏(圆缺),所以昼夜的交替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年”的概念,最初大约是由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说文》称:“年,熟谷也。”禾谷成熟的周期意味着寒来暑往的周期(一年)——这种根据天象(天体运动规律)来推算年、月、日、时方法称为历法。历法是衡量时间和编排时间的方法,反映的是日月及四季节令变化的一般规律。

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很早就进入了农耕生活。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在没有历法、钟表和天气预报的时代,人们要掌握季节、时刻和天气的变化,就必须勤于观察天象变化,就必须懂得一些天文、历法知识,“审天者查列星而知四时,推历者视月行而定晦朔(农历月末称晦,每月初一称朔)”。《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测天象,编造历法,授民以时,是历代王朝必做的头等大事——观象是为了授时(定季节),使人民掌握季节,是解决社会农业、牧业生产的大问题,为了定季节,绝对需要天文学。

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古人的天文知识是相当普及的。古书中有不少地方讲到天文,又有些地方讲到历法,而历法是和天文密切相关的,要学历法,必须先学天文。星象构成了书写在天上的历法,三代以上,我国人民普遍能读这部“天书”。明末大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日知录》卷三十)。

“七月流火”,出于《诗经·豳风·七月》。该诗开头两句就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指大火星,在我国二十八宿体系中,它是心宿第二星,故也称心宿二。流,指向下运行,七月指的是夏历。每年夏历六月黄昏时,大火星位于中天,进入七月,就开始偏西下行,这时,进入秋季,暑势开始退去,气候转凉,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由此可见,“流火”不是骄阳似火,而是偏西下行,由热转凉,“七月流火”不能想当然地用来描述夏季酷热,说“七月流火,暑气蒸人”是错误的。“大火星”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象。

“三星在天”出于《诗经·唐风·绸缪》。三星,即参星。诗反映夫妇新的爱情。“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三章,写三星位置变化,是在屋里透过窗户看到参星由东到西的景象,是辗转床头的思妇随着星移而思绪万千,说明她彻夜不眠。

“月离于毕”,出于《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毕,毕星;离,读作丽(附丽、落入),“月儿投入毕星”,指天象。据说月离于毕将有大雨。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即月亮在毕宿消逝后,那讨厌的滂沱大雨季又来到了。滂沱,大雨貌。看来这首诗可能出自守卫在外的军士之口,所以顾炎武说:“‘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出于《左传·僖公五年》所引的一首童谣(因难懂,此处不引)。童谣的大意是说,十月初一清晨,晋国将进攻虢国,虢公将出奔。龙尾,即尾宿(尾星)。尾宿是“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所以叫作龙尾。辰,又写作“䢈”,是日月交会的意思。夏历指日月交会为朔日(即每月的初一)。“龙尾伏辰”是说日月交会,尾星(龙尾)被日光所掩,伏而不见。

“七月流火”是农夫的口头禅,“三星(参星)在天”是妇女的习用语,“月离于毕”是军中将士之作,“龙尾伏辰”是儿童的歌谣——这些例子说明,早在西周时期,不同行业的人都各自获得了有关的天象知识,妇孺皆知天文,“人人皆知天文”。

在古诗文中,涉及天文知识的地方很多。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shēn)、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星宿名,参是蜀的分野,井是秦的分野。二句说,蜀道山高,走在山上,好像要摸到参星和井星,使人紧张得屏住气不敢呼吸,用手抚摸胸膛长时间叹息。又如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斗、牛是星宿名,月亮在斗宿和牛宿之间运行,也衬托出苏轼月夜泛舟赤壁之背景。为了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学习一点天文、历法知识是必要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