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

学习摄影,必先掌握相机的功能及运用,我们常说光圈快门ISO等知识,却常常将测光模式这个关键功能给忽略了,甚至很多新手连测光模式都未切换过。今天我们就测光模式这个知识点进行展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1)

一、测光有何作用?

我们人眼看到的画面是有明有暗的,那相机是如何判断画面的亮暗呢?这就涉及到相机测光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相机的测光有一个参考值——18%中性灰的反光率,相机以该反光率作为基准去测量拍摄场景的亮暗,从而为拍摄者提供一组曝光参数(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2)

而在M档模式下,我们设置不同的参数,可以在曝光量指示标尺中判断该曝光数据是否曝光准确:

当游标在中间“0”的位置时,说明曝光准确;

当游标在“0”的左侧时,说明曝光不足;

当游标在“0”的右侧时,说明曝光过度。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3)

所以,测光模式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曝光参数作出建议或判断,帮助拍摄者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

二、测光模式有哪些?

测光模式,是根据测光范围大小的不同来区分的,主要有三种测光模式:评价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点测光。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4)

1、评价测光(测整个画面)

评价测光,也被称为平均测光,该模式是将整个画面进行分析统计,然后进行平均,得出一个画面亮暗的平均值,所以这个测光模式是最智能的,在画面光比不大的情况下有很不错的运用。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5)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测中间1/3)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是对画面中央的1/3区域进行平均测光,没有考虑中间之外的区域的光线情况,在大多数拍摄主体放在中间的情况下,选择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会获得比评价测光更准确的测光结果。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6)

3、点测光(测单点3%的区域)

点测光,是对单个点,大约3%~5%的区域进行精准测光,测光结果非常精准,可以优先保证拍摄主体的曝光准确,但主体之外可能会出现过曝或欠曝的情况。

比如拍摄背景亮、主体暗的场景,点测光会保证主体曝光准确,但高光背景必然会过曝;

比如拍摄背景暗、主体亮的场景,点测光会保证主体曝光准确,但背景会欠曝,光线被压暗,形成暗背景或全黑背景。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7)

三、测光出错时该如何纠正?

不同的测光模式有各自的使用场合:

当光比不大、反差较小时,选择评价测光会更好;

当主体在中间的时候,可以选择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当逆光等大光比场景,或主体和背景亮暗存在较大差异时,点测光是最佳选择。

测光为何会出错?如何纠正?

因为相机是根据18%中性灰的反光率作为测光基准,当拍摄暗色或亮色物体时,容易造成测光出错,为何呢?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8)

比如,拍摄白色的充电头,相机测得的光线是高于18%灰的反光率,为了减弱到基准水平,相机会自动压暗光线,所以拍摄出来的白色充电头不够纯白,有些偏暗,所以要通过增加曝光补偿来提亮拍摄画面,保证白色充电头的曝光准确。这个也被人称之为“白加”,指的是拍摄亮色场景要增加曝光补偿。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9)

当然,拍摄黑色的镜头盖,相机测量的反光率低于18%灰的反光率,为了达到基准水平,相机就会提亮画面光线,所以黑色镜头盖变得有些发灰,不够纯黑,此时要通过降低曝光补偿来减弱画面亮度,保证镜头盖的纯黑色。这个被称之为“黑减”,意思是拍摄暗色场景降低曝光补偿。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10)

所以,当测光出错时要通过曝光补偿来解决,根据“白加黑减”原则来调整曝光补偿。更简单来讲,就是拍摄出来的照片画面偏暗就增加曝光补偿,而画面偏亮就降低曝光补偿。

测光模式对影像的影响(测光模式常被忽略)(11)

希望本文能为大家解决测光相关的知识点,期待摄友们能分享更多经验技巧,欢迎留言讨论、分享和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