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

每个人的心中,都该有一座失败博物馆。

全文1406字,阅读约需2.5分钟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1)

▲这款1989年发布的特朗普的棋盘策略游戏,其游戏内容类似于另一款知名游戏“大富翁”,玩家们通过买卖房地产来建立各自的财富。不过,当年该游戏销量并不好。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当人们都在为成功喝彩的时候,有一个人将目光转向了失败。

Samuel West,这位瑞典心理学家前不久开了一家“失败博物馆”,所有展品都是“失败品”。消息一出,不少网友表示可以把自己放进展柜里……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2)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3)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4)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5)

博物馆中收集了约70个失败的发明,如可口可乐公司在2006年推出的Coke BlaK,一款咖啡味的可乐,只卖了两年就停产了;著名摩托品牌哈雷戴维森推出充满烟草气息的香水——hot road(热辣公路),销量很差;还有peek公司推出的只能看推文、不能发布推文的TwitterPeek;诺基亚的N-Gage游戏手机;苹果生产的Newton(牛顿)电子助手……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6)

▲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咖啡味可乐Coke BlaK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7)

▲哈雷戴维森的hot road香水广告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8)

▲peek公司推出的TwitterPeek

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今天,这场关于失败的展览着实是一股清流。创始人Samuel West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道,“人们总是对成功给予过分关注,但实际上80%到90%的创新最终都失败了,为什么这些失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9)

▲“失败博物馆”创始人Samuel West

现代社会,成功往往占据着话语主导权。“你要能控制别人,让别人给你赚钱”、“如何三个月赚一百万?”、“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从架子上的畅销书到朋友圈,类似的口号充斥在我们周围。鼓吹成功学的人士列出一条条速成法则,告诉我们,只要不断挖掘潜力和自我暗示,就能实现成功。这些鸡血满满的文字,刚读时或许会让你有醍醐灌顶的错觉,但真正做起事来就会发现,这些鸡汤并没有什么卵用。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10)

当人们对成功学趋之若鹜,失败者的声音也就被淹没了。创业公司CEO,权威人士,高考状元……无论是新闻媒体的报道还是茶余饭后的交流,我们谈论的都是成功者。

但赛事众多,赢者寥寥。成功不是经常事,失败才是常态。据中新网报道,目前全国各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普遍偏低,最高的浙江也不过4%。

就像失败博物馆的这些展品,即便是无比辉煌的企业背后,仍有不少失败的影子。市值8000亿美元的苹果公司曾生产出一款掌上电脑Newton,但因为手写识别率低和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四年就彻底停产。曾经的机皇诺基亚,在2003年推出一款游戏手机——N-Gage,但由于性能不足使得游戏画面粗糙,2010年便终止了N-Gage的游戏服务。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11)

▲苹果公司生产的掌上电脑Newton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12)

▲诺基亚生产的N-Gage游戏手机

成功学最误导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假定一个人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这显然是荒谬的。

成功极具偶然性和随机性,运气往往很重要。通过复制别人的经历,分分钟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这样的馅饼,绝大多数人都摊不上。

一个人追求世俗的成功,无可厚非。但极力鼓吹成功学,用所谓的“成功”或“失败”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这种单一价值观是不可取的。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13)

受能力、境遇、阶层的局限,绝大部分人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平凡的大多数。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不是每个士兵都能够成为将军,也不是每个士兵都愿意做将军,何必让每个士兵都把将军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呢?

知乎大V曾博曾经创立了一个肯定失败的“勃学”体系,他号召所有的失败者联合起来对抗现在所谓的成功人士(伪精英主义)。他提到,人要“向死而生”,指的是人应当认识到自己的失败,懂得自我觉醒,学会如何思考和生存,从而实现解脱。

瑞典奇葩博物馆:瑞典的那家失败博物馆(14)

▲勃失败是一个知乎账号,集中体现了勃学的观点,其头像为“向死而生”,现在该帐号已经被停。

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的人生态度也应该是多元的。如果一箪食、一豆羹就足以让你开心,这样平凡的的生活就值得你去追求。记得某一期《奇葩说》在探讨上进心的问题时,臧鸿飞说的一句话十分打动人:“一个没有上进心的人,你未见得他就不是这个商品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也未见得他不是这个浑浊人世中的空谷幽兰。”

若顺从了自己内心而活,即便做一个他们眼中的“失败者”,又有何妨?

文/实习生 杨可 编辑 一鸣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