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歌诀(益气扶正解表方)

【组成】:大椎穴、合谷穴、太渊穴、足三里穴、中脘穴。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歌诀(益气扶正解表方)(1)

大椎穴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歌诀(益气扶正解表方)(2)

合谷穴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歌诀(益气扶正解表方)(3)

太渊穴

【名解】:太渊:太,指大的意思;渊,指深的意思。此穴为肺经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脉气大会于此,博大而深,故名。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或仰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

足三里穴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歌诀(益气扶正解表方)(4)

中脘穴

【名解】:

(1)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2)上纪。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

(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

(4)大仓。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三,指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附注: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功效】: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主治病症】: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

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刺灸法】:太渊穴、足三里穴针用补法,余穴用泻法,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功效】:益气解表。【主治】:本方用于正气不足者复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烦痛,胸膈痞闷,恶心欲吐,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舌红白腻,脉浮。主要治疗年老、婴幼及体弱气虚者罹患者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咳痰多者及夏季饮冷受寒而引起的急、慢性胃肠炎兼有表证者。【加减】:咳嗽痰多气喘加肺俞穴、列缺穴;项背强痛甚者可于针后在项背拔罐;恶心欲呕甚者加内关穴、公孙穴;伴腹泻便溏者加天枢穴、上巨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