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器官捐献宣传员(提升器官捐献率的突破口)

如何做器官捐献宣传员(提升器官捐献率的突破口)(1)

黄君婷,中共党员,温州医科大学2017级临床八年制学生。大学期间热忱投入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在调研中发现“提升器官捐献率的突破口”,首创并促成了“器官捐献志愿与电子医保卡智慧互联”试点,带领团队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六届“浙江慈善奖”,被推选为第二十七届全国学联代表。

如何做器官捐献宣传员(提升器官捐献率的突破口)(2)

全国调研

找到“提升器官捐献率的突破口”

成为医生是黄君婷从小的梦想,她希望能够做一名生命的“摆渡人”,带领病人到达幸福的彼岸。

进入温州医科大学后,黄君婷加入温医大“生命之光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团”,在实践中磨砺,成长为第四任团长。

年轻的生命之光,是浙江省第一支大学生器官捐献宣传志愿服务队,充满朝气却暂缺方向。在深入社会问卷调研时,路人看到“器官捐献”一词避之不及;寻访捐遗的下乡之路上,村民们因为忌讳,将她拒之门外。彻夜准备的器官捐献宣讲课堂遇到的却是听众们不耐烦的神情。

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每年能够幸运的接受移植手术的只有1万人,苦苦等待移植的患者却有30万。青春的力量能做成什么,能为社会带去哪些改变?经过在生命之光几年的公益实践和深入调研,黄君婷发现传统观念仍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家庭常常放大反对意见,导致捐献失败。

目前基于家庭视角的研究非常少。为此,黄君婷带领团队志愿者们走过11个省份,深入10家红十字会、医院opo组织,从潜在捐献家庭、捐献家庭和普通家庭三个层面,开展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最终形成8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在调研中,她发现“提升器官捐献成功率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调研成果《生命的馈赠——器官捐献家庭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作品中所提出的对策模型不仅得到社科专家的肯定,还被全国及省市红十字会采纳。

如何做器官捐献宣传员(提升器官捐献率的突破口)(3)

深入实践

促成“捐献志愿首进电子医保卡”

身为青年一代,黄君婷带领“生命之光”志愿者们扎根实践,希望借助信息化的浪潮,实现器官捐献大数据的智慧互联。

经过多次调研,她首个提出“把器官捐献志愿加入电子社保卡”的建议。为实现“器官捐献志愿进电子医保卡”的试点,黄君婷带领“生命之光”志愿者十几次走访相关部门,最终促成该创举在温州市落地。中国人体器官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大学生做成了我们没做成的事,如果全国推广,将对中国器官捐献事业产生里程碑的作用。”

如今,在浙江省医保局、省卫健委、省人力厅、省大数据局联合推进下,“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开展器官捐献意愿征询”功能有望在2020年底于省平台开启。

热心公益

为抗疫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首个探访叶沙父母的志愿团队,黄君婷带领“生命之光”举办“雷锋家乡来亲人”公益宣传活动;主编出版了《叶沙行星系》器官捐献科普绘本,被中国红十字会改编成动漫,感染了数万人;首创《一个人的球队》公益宣传节目,把真实的器官捐献故事带上宁波、温州的舞台;发起青春力量高校联盟,联动全国数十所高校,创造“器官捐献宣传进高校”全国样板……

在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下,“生命之光”更创下单场活动发动600人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的记录,超温州年签署量的半数。疫情期间,黄君婷积极参加“疫伴学堂”志愿服务项目,并与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子女完成结对,引领着结对小朋友进行着生命教育、外语教学和心理陪伴的“旅途”。

同时,她与志愿者们一起通过新媒体技术,为10位援鄂医护人员与他们的家人制作了“超时空全家福”,献上一次温暖的团聚。此外,黄君婷还加入流行病学调查志愿服务队,向市民们线上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并在社区抗疫中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疫情期间,她总计抗疫志愿服务总时长达152小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方面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黄君婷坚守治病救人的初心,刻苦钻研,综合成绩连续两年位列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获评校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市红十字突出贡献个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黄君婷谨记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寄语,向抗疫逆行的医务人员看齐,以医者仁心努力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

实习编辑:陈霞

版式设计:张一玮

责任编辑:陈薇薇

中国大学生网(微信ID:dxszzcn)

投稿:chinaun@1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