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实力对比(北京周围地区vs上海周边地区)

随着时间进入到了2019年的年中,北京成为改革开放以后首个能在GDP总量上正面和上海抗衡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第二个经济规模达到3万亿的大陆城市,在经济形势普遍低迷的中国北方,北京的经济发展宛如一只强心针,成为了带领其它城市突围的最后灯塔,但和上海周围活力四射的长三角城市相比,京津冀一体化则无疑暗淡了许多,北京周边依然是GDP洼地,河北和天津屡屡登上GDP增速榜的末席,无论从数据上还是从当地百姓的体验上,北京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赶不上上海附近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呢?

上海北京实力对比(北京周围地区vs上海周边地区)(1)

上海一角

本土资源匮乏

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虽然是中国版图中最早开发的一块平原地区,但在历代的税收贡献中却并不是第一位的,论财富的总量比不上靠海的东南沿海,论地下的资源比不上地广人稀的东北,即便在农业生产上,华北地区也依然占不到便宜,东北肥力深厚的黑土,江南风调雨顺的气候都和北京地区靠不上边,当年之所以当首都主要是因为靠近北方边防,其实距离中国的经济重心江南非常遥远,粮食和布匹全靠大运河北上漕运,即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北京的大量商品依然来自于外地,甚至连淡水都要靠天津和河北运输。北京之所以能获得超高的服务业占比,首先一个原因是有庞大的人口,2300万人口成为了北方的唯一明星城市,但也牺牲了周边的工业发展,河北承德和张家口两市如今依然是工业限制的重灾区。环保和淡水两个紧箍咒是华北地区迈步过去的一道坎。

上海北京实力对比(北京周围地区vs上海周边地区)(2)

北京中央商务区

溢出效应减弱

上海长三角的成功可以理解为大带小,老带新的胜利,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苏州苏南地区的经济快速腾飞。上海提供资金和技术,苏南提供土地和人工,双方各自都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并且由于上海沿海,江苏周边沿江,水路交通异常发达,所以长三角可以既发展制造业又发展服务业,靠金融服务获取高价值,然后用制造业吸纳中端劳动力,解决基本就业。

上海北京实力对比(北京周围地区vs上海周边地区)(3)

上海水路兼备

再加上淡水充足,河湖广布,在上海周边地区不乏农业养殖大户,阳澄湖大闸蟹,西湖的龙井茶都是享誉全国的拳头产品,丰富的物产资源让南方的经济天然就快上一步。反观北京就没有这样的优势,即便作为全国的首都拥有为数不少的总部企业,但由于制造业外迁严重,基本已经没有了中端就业人口,将近2300万人口中第三产业经济占比超过80%,2万多亿的GDP直接来自于服务业,也意味着除了极度缺乏的高端人才,北京对周边地区的基础人口已经不再需要,依靠打工返乡回流资金不再现实,北京变相吸收了整个华北的高端人才和高附加值产业,而把低端产业留在了当地,人口也只能在当地就业,工资压制的比较低,一正一反之下GDP差距就逐渐开始拉大,最终和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本文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