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京味话剧特点(新北京需要新京味)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俐

11月25日,大戏看北京·2022第六届老舍戏剧节以“构建新时代的‘戏剧观’”为主题,邀请十位业内专家相聚线上,就老舍先生的戏剧艺术与京味话剧的守正创新、新时代戏剧创作与戏剧批评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老舍京味话剧特点(新北京需要新京味)(1)

“老舍先生的创作出发点,就是为人民而书写,这也是他所秉持的一种文化立场与文化态度。”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梁国庆说。从《茶馆》《龙须沟》等作品中,他看到了老舍先生对人民的苦难饱含着无尽的同情与悲悯,也看到了老舍先生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真挚赞扬,以及对黑恶势力爱憎分明的愤怒和鞭策。“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四九城里的平民百姓,他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叹一息,都被表达得那么栩栩如生。那些对白是那么的流畅、简洁、生动,看似着墨不多,但是恰恰点到了人的心里。”梁国庆表示,“在今天我们缅怀老舍先生为中国话剧艺术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时,更应该继承老舍先生为人民书写的创作立场,创作出更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所热爱的戏剧作品。”

老舍先生堪称京味话剧的开创者,他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等经典作品,在话剧舞台上至今仍常演不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教授、文艺评论人谷海慧认为:“老舍话剧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和艺术资源,体现出了北京城和北京人的文化关联、城市的文化传统和市民精神气质。”

同时,她也认为,京味话剧创作正在遇到一个现实问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急剧改变,无论老北平的记忆还是大杂院的生活,在当下的北京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成为市民生活经验的一小部分。如果在取材领域和艺术方法上不去创新的话,是不是还能产生新的经典?”在她看来,新北京需要新京味,比如,过士行的寓言化写作为京味话剧提供了一种精神内涵层面的创新,而方旭在改编老舍作品时进行了形式上的创新,话剧《喜相逢》则以新老北京人的融合体现了取材角度的创新,这些都是京味话剧创作中的有益探索。“好的戏剧作品核心还是写人,在人的身上表现城市文化的新元素、新精神。用地域文化密码去塑造人的形象,是京味话剧从老舍出发、在守正中进行创新的可能道路。”

谈到京味话剧,《新剧本》杂志主编、一级编剧林蔚然也认为,这不是一个固化的概念。“近年来,相当数量的话剧作品贴上了新京味的标签,城市的格局、发展的风貌、经济的变迁、语言的演进,催生着不同于传统的京味话剧在大小剧场中登堂入室。”她以自己参与编剧的“回天”题材话剧《喜相逢》和相声剧《依然美丽》为例,介绍了新北京故事的创作视角和内在价值。“古都北京在新时代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们戏剧从业者一方面必须关注这种变化,另一方面也更加应该关注这些身处变化中的人,关注他们的思想、视野和情感。”在她看来,京味话剧的创新性表达,是生活在北京的戏剧从业者们讲好北京故事和中国故事的有力载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